蓋福亮,趙新蓮,蔣海霞
(1.濰坊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山東濰坊 261041;2.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山東青州 262500)
獻血不良反應是指在獻血過程中、獻血后一定時間內出現的頭昏、目眩、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無力等不適癥狀。自1998年獻血法實施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償獻血事業也飛速發展。探討獻血過程中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預防應對措施,在采血工作中尤為重要。
選自2009年1~4月我站街頭采血車上發生獻血反應的362例獻血者,嚴格采集獻血中及獻血后發生獻血反應的積累資料。其采血均嚴格按 《采血標準操作規程》進行,使用CP2D-A四聯去白采血袋,采集200 ml或400 ml全血。
一般輕度獻血反應主要癥狀:獻血時或獻血后出現面色蒼白、頭昏、目眩。中度反應:除上述癥狀外,尚有胸悶、惡心、嘔吐、皮膚濕冷、心悸等。重度反應:除上述癥狀外,還有明顯的腦缺血癥狀,暈厥、抽搐、失去知覺、持續性低血壓等[1]。
362例獻血反應者,在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輕度反應327例(90.3%),中度反應 29例(8.0%),重度反應 6 例(1.7%);誘發因素中,精神因素(緊張、恐懼等)264例(72.9%),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空腹獻血等因素84例(23.2%),環境因素8例(2.2%),其他 6例(1.7%)。
通過獻血體檢標準嚴格篩選符合獻血條件的健康適齡人都能耐受獻血。健康人一次獻血200~400 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2]。只有血容量丟失>20%時,才能出現低血容量的一系列反應癥狀[3]。獻血反應的主要原因為心理因素,初次獻血者以前從沒獻過血,可因各種原因產生焦慮、恐懼,對要發生的獻血過程表現得很緊張。他們往往對陌生的獻血環境存在恐懼心理,對相關的獻血知識不了解,思想顧慮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經興奮,短暫性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大腦暫時供血不足而發生反應[4]。因此,針對各種誘因采取積極可行的預防方法,可避免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
廣泛進行獻血科普知識特別是血液生理知識的宣傳,運用電視、廣播、宣傳單、報紙等多種形式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進行宣傳,在采血前由專業人員對獻血者進行獻血的目的、意義、獻血相關血液生理知識宣傳,對于初次獻血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在采血前及采血過程中,把獻血者當作親人,主動與獻血者親切交談,詢問獻血者獻血前的精神及睡眠狀況,耐心細致地講解獻血的生理知識,提倡“獻血無損健康,只需小小勇氣”的理念,可以講些輕松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緊張、害怕的情緒和顧慮,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完成獻血。獻血后以誠懇的態度感謝其無償奉獻精神,促進其在態度、信念方面的轉變,進而發生行為的改變,常常會再次獻血。
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及業務技能直接影響到獻血者的獻血熱情,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公民對獻血過程是否滿意及是否愿意再次獻血。無論獻血者的獻血動機如何,都應確保其獻血時感到溫馨、舒適、安全、便利。血站工作人員應由原來的“以獻血為中心”轉變為“以獻血者為中心”,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提高采血人員的操作水平,確保靜脈穿刺一次成功,使獻血者始終感到他們在被關心、被尊重、被愛護,取得他們的充分信任,以利于獻血者再次獻血。
應設咨詢臺,備有報紙、雜志及有關獻血資料,備有電視,不時播放“獻血知識”和“無償獻血光榮”的內容。血站各工作者應處處熱情為獻血者服務,迎送獻血者,使獻血者有“賓至如歸”之感。避免采血環境臟亂、人員擁擠、采血等候時間過長,否則會引起獻血者心情緊張、煩燥或產生抵觸情緒,往往容易導致采血時發生獻血反應及連鎖性獻血反應的發生。
因空腹導致血糖下降,循環血容量降低,獻血反應的出現與低血糖反應有關。對等待時間較長、未進食的獻血者,應囑其于采血前進食后方能獻血,特別是對心情緊張的初次獻血者,采用喝糖水等方法預防和控制獻血反應的發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5]。
性別、體重因素需引起注意,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影響因素。高校學生或剛滿18周歲者,平均年齡小,心理不成熟;體重/身高比值過小者,相對血容量低,高體重意味著高循環血量和相對低獻血量,體重的微小變化會引起血管迷走神經性反應發生較大的變化,有學者研究認為,性別的差異是一個獨立危險因子。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體重、獻血量和獻血狀態相同的情況下,女大學生獻血不良反應多于男大學生,這可能與女性的心理素質、生理代償及耐受力有關,同時提示我們為了持續穩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從降低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和鼓勵再次獻血方面來說,對于剛好達到獻血最低體重為45 kg標準的初次獻血者應勸說其獻血200 ml,不應鼓勵獻血400 ml;對再次獻血者要鼓勵其獻血400 ml。
暈針(血)的獻血者應引導其分散注意力,避免讓其看見穿刺過程及血液。工作人員要與獻血者輕松交流并充分使用非語言性動作,如巡視醫師輕輕拍獻血者的肩臂加以鼓勵、協助調整身體姿勢、糾正握拳方法等,加上輕柔熟練的穿刺技術,使獻血者親身體驗到血站熱情、安全、溫暖的氣氛,對于穩定獻血者心理及保證其順利完成獻血起到關鍵性作用。
[1]王勤友.獻血輸血500問[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4.
[2]王培華.輸血技術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18.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06-512.
[4]周淑珍.流動采血車獻血反應現場處理的體會[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3,3(4):68.
[5]蔣巧玲,胡俊鋒.口服葡萄糖水和蔗糖水預防獻血反應的效果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