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毛毅敏 ,胡 斌 *
(1.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河南洛陽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河南洛陽 471003)
肺栓塞是國際性的重要醫療課題[1],我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第3位,僅次于惡性腫瘤和心肌梗死[2]。目前認為肺通氣/灌注(lung ventilation/per fusion scintigraphy,V/Q)多體位平面顯像是診斷PE的首選篩查方法[3],但其檢出率僅為50%~80%[4]。本研究針對已確診為PE的76例患者進行肺灌注平面顯像,隨后行斷層顯像,評判肺灌注斷層顯像對PE的診斷價值。
本組共觀察76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48.3±17.8)歲。全部患者均通過CT肺動脈造影(CTPA)確診為PE。入選標準為:①年齡≤70歲;②發病時間<2個月;③臨床上有呼吸困難、胸痛及發紺等癥狀;④實驗室檢查:血氣分析為低氧血癥;超聲心動圖示右心室增大。排除標準:①妊娠;②血流動力學不穩定;③慢性肺動脈高壓且近期無新發急性PE;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1.2.1 肺灌注平面顯像 患者取平臥位,靜脈注射99Tcm-聚合清蛋白(MMA)185~370 MBq,注射中囑患者深呼吸。患者雙手抱頭,使探頭盡量貼近胸部。顯像儀器為GE SPECT(SPX-6)高分辨準直器。采集6個體位:前、后、右、左、左后斜和右后斜位。每個體位計數5×105,矩陣為256×256,放大倍數為1.5倍。
1.2.2 肺灌注斷層顯像 肺灌注平面顯像完成后,進行斷層掃描。 旋轉360°,每6°一幀,每幀采集30 s,共采集60幀,矩陣為64×64,放大倍數為1.5倍。采集中囑患者平穩呼吸。原始數據經處理得到3個切面的斷層圖像。
1.2.3 肺通氣顯像 采用DTPA氣溶膠法,將1.48 GBq(2 ml)DTPA裝入霧化裝置,經氧霧化形成氣溶膠,患者取坐位霧化吸入5~8 min后,即刻行肺通氣顯像。肺通氣顯像采集條件及位置同肺灌注平面顯像,但采集的計數為3×105。
1.2.4 CTPA檢查 V/Q后行CTPA,儀器為GE 64排螺旋CT,靜脈注射造影劑40 ml,速度為3.3 ml/s,掃描參數120 kV,電量 550 mA,矩陣 512×512,螺距 0.984 mm,層厚 0.625 mm。
參照PIOPED標準[5-6],肺V/Q顯像圖像:0=正常肺段;1=PE呈低度可能的肺段;2=PE呈中度可能的肺段;3=PE呈高度可能的肺段。0和1為陰性,2和3為陽性。在肺V/Q顯像圖上有20個肺段,分別為:右肺的尖、后、前、背、內側、外側、內基底、前基底、外基底和后基底段;左肺的尖、后、前、背、上舌、下舌、內基底、前基底、外基底和后基底段。CTPA圖像:1=中心區充盈缺損;2=附壁血栓;3=完全阻塞;4=部分充盈缺損。在CTPA圖像上,左右肺動脈共分為20支,分別為:右肺的尖、后、前、背、內側、外側、內基底、前基底、外基底和后基底支;左肺的尖、后、前、背、上舌、下舌、內基底、前基底、外基底和后基底支。所有肺V/Q顯像圖像由3名高年資核醫學科醫師以盲法分析,CTPA圖像由3位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共同讀片。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配對計數資料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76例經CTPA確診的患者中,肺灌注斷層顯像陽性72例,檢出率為94.7%;肺灌注平面顯像陽性64例,檢出率為84.2%。肺灌注平面和斷層顯像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71,P<0.05)。
76例患者中,CTPA顯示受累肺段為329個,肺灌注斷層現象顯示為314個,其與CTPA的符合率為95.4%;肺灌注平面顯像顯示261個,其與CTPA的符合率為79.3%。兩組符合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38.729,P<0.01)。見表1。
此外,76例患者的肺通氣顯像均正常。
肺V/Q顯像是診斷PE的常規篩查方法,但近年來發現在臨床上漏誤診率在80%以上[7],可能的原因是肺灌注平面顯像時,其深部病灶或者小病灶容易被掩蓋,這主要是病灶周圍射線散射的影響造成的。肺灌注斷層顯像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因其斷面層厚5 mm,可以避免周圍射線散射,從而影響深部病灶和小病灶。Collart等[6]對114例疑為PE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肺灌注斷層顯像可以顯著提高PE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王鐵等[4]研究了227例確診為PE的患者,結果顯示,肺灌注斷層顯像對PE有較高的檢出率。本研究表明,在PE的診斷方面,肺灌注斷層顯像與肺灌注平面顯像比較,肺灌注斷層顯像的檢出率明顯提高,與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CTPA已逐漸成為診斷PE的一個重要的檢查方法。國外研究表明,在診斷PE的準確性上,與肺V/Q平面顯像比較,CTPA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其中CTPA的靈敏度為94%,特異性為94%,陽性預測值為96%,陰性預測值為76%[8]。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灌注平面顯像與CTPA的符合率為79.3%,而肺灌注斷層顯像與CTPA的符合率為95.4%,兩者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從而說明肺灌注斷層顯像和CTPA在診斷PE方面的價值相似。
總之,肺灌注斷層顯像能顯著提高對PE的診斷率,可作為診斷PE的常規篩查方法。
[1]張濤,曹守冬,張斌,等.肺泡-動脈血氧分差在急診肺栓塞篩查中的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5):579.
[2]程顯聲.肺栓塞的診斷現狀和展望[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3):257-258.
[3]Beek EJ,Brouwers EM,Song B.Lung scintigraphy an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A meta-analysis[J].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asis,2001,7(2):87-92.
[4]王鐵,楊媛華,張鐳,等.肺灌注斷層顯像與平面顯像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比較[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8,29(1):3-7.
[5]Corbus HF,Seitz JP,Larson RK.Diagnostic usefulness of lung SPECT in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n outcome study[J].Nucl Med Commun,1997,18(13):897-906.
[6]Collart JP,Roelants V,Vanpee D.Is a lung perfusion scan obtained by using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ble to improve the radionuclid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Nucl Med Commun,2002,23(11):1071-1113.
[7]楊媛華.提高我國肺血栓栓塞癥診療水平的系列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9,30(1):5-7.
[8]Blachere H,Latrabe V,Montaudon M.Pulmonary embolism revealed on helical CT angiography:comparison with ventilation-perfusion radionuclide lung scanning[J].AJR,2000,174:104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