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明,黃 明
(1.孝感市中心醫院藥學部,湖北孝感 432100;2.湖北省孝感市護士學校,湖北孝感 432100)
中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黃秋明1,黃 明2
(1.孝感市中心醫院藥學部,湖北孝感 432100;2.湖北省孝感市護士學校,湖北孝感 432100)
文章分析了當前中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存在生源素質低、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不足、教學計劃設計不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多等問題,筆者針對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和不足,對藥理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取得了明顯實效,主要措施:以增強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科學制訂教學計劃,將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專業課與藥理學并行錯時設計,并適當調整和取舍藥理學教學內容;通過啟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趣味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力整合專職與外聘教師資源,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同時文章提出編寫護理專業藥理學教材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藥理學;教學改革;素質教育
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精神,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文化、專業、技能素養,加快培養一大批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將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1]。近年來,我們以培養實用型高技能護理人才為目標,在藥理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改革,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持續穩步地提高。
1.1 生源素質低
隨著高校的擴招及普通高中擴招,導致中高職學生生源質量下降,部分學生是按家長意愿來職業院校學習;有的學生自身文化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對專業認識不夠,在學習中其主動性較差,常常是依賴老師被動學習。有調查表明此類學生占調查人數的50.44%[2],這給藥理學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
1.2 教學內容沒有特色
現行中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材基本上是沿襲醫藥專業藥理學內容,是其濃縮或壓縮版,講理論多,嚴格意義上講屬基礎藥理學,而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傾向實用,則應以藥物學教學為主,對于藥理知識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內容上以典型藥物講系統藥理基礎,涉及藥物少,患者用藥監護要點不明確,致使學生進入臨床后,主要以執行醫囑為己任,對醫囑的過分依賴,導致了學生缺乏思考的獨立性和對問題的合理質疑,暴露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不足,甚至出現臨床用的藥物課堂沒涉及,課堂講的藥物臨床沒有,學用嚴重脫節。
1.3 教學計劃不合理
目前中高職護理專業課程安排較緊,藥理學教學安排在文化基礎課之后,基礎醫學(解剖、生理、組胚、病理、微生物與免疫等)之后或同時并進,之后再上醫學專業課、護理專業課。這種教學計劃的設計在缺乏對相關疾病感性認識和對發病機制系統了解的基礎上學習用藥知識,學生難免感到空洞、抽象,學過以后記憶也不鞏固,更不要說在臨床課中再現和靈活運用。特別是對于一些原發病表現多樣、機制較復雜的藥物,以及一些少見病的治療用藥。由于尚未完成系統的醫學專業學習,學生在討論病案時對一些臨床相關問題顯得生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畢業生和臨床課教員的反饋信息也顯示,進入臨床課以后還能較好掌握藥理學的學生很少,必須重新回顧。
1.4 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各開展護理專業的院系均加強了藥理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索與改進,但校際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一。傳統教學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學校規模發展了,但許多院校仍不能普遍開展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育,實驗室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反而下降了。
1.5 教師臨床用藥經驗不足
目前藥理學教師大多畢業于藥學院校,畢業后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原本藥學院校畢業生知識結構已趨于重理論輕臨床,再加上工作后長期忙于教學,隨著新藥的不斷涌現,疾病藥療方案的不斷更新。教師專業知識已與臨床出現嚴重脫節,致使學生走入臨床時對用藥感到茫然,所學的知識不能用于臨床。
2.1 科學設計教學計劃和合理取舍教學內容
根據實用型技能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①科學設計教學計劃:藥理學應安排在解剖學、組胚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學科之后、與醫學專業錯時并行講授。由于藥理學章節內容較獨立,可根據醫學專業課授課計劃,適時對藥理學課程進行有效分割與調整,使之與醫學專業課相互照應。這樣學生在學習藥理學前也具備一定的病理生理等基礎醫學知識,由于藥物的作用只是在原有生理功能或功能基礎上的加強或減弱,由基礎醫學知識教師只需輔以引導就可衍生推理出藥理效應,便于學生的理解,再與醫學專業并行錯時進行,學生對疾病知識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由基礎醫學知識推導出的藥理效應與藥物的適應證就有機聯系起來了。通過優化教材,整合資源,多學科形成滲透互補。②合理取舍教學內容:如藥理學總論中的藥動學內容及各論中藥物構效關系、不太明確的作用機制、復雜的藥動學內容,實用價值低,學習難度大應進行刪除或精簡,突出用藥護理或用藥監護的內容。在實驗內容的選取上主要選取操作簡單、重現性好、對臨床用藥有指導意義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包括劑量、給藥途徑、肝腎功能對藥物作用的影響以及藥物的協同拮抗作用等,并增加了配伍禁忌、藥品外觀檢查、溶液稀釋、藥品管理、處方知識等內容的教學。
2.2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2.1 啟發式教學 通過課堂提問、設疑,讓學生主動復習學過的藥理或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推測、想象新知識,使學生的被動聽課與主動復習和想象有機結合,改變過去課堂上學生總是被動聽講的局面。通過設疑、討論的方式,教師與學生頻頻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課后留思考題,引導學生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延伸和擴展。
2.2.2 多媒體教學 現在很多高校重視培訓教師在課件制作方面的基本技能,許多教師把多媒體應用于課堂,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3]。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利用色彩、聲音、動畫、圖形等形式,以直觀的、新穎的、活動的圖像和畫面展示普通教學無法演示的宏觀和微觀世界,這樣,一些以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知識可以通過計算機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通過演示畫面中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可形象反映藥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應等,它可促使學生對藥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極大地開發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對演示的內容易于理解和記憶。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程度,為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2.3 趣味教學[4]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這些知識和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記憶中,并在需要時能準確地再現出來,加以運用。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與記憶的內容抽象或具體記憶時的心情相關。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愛好,視聽結合(形象化教學)和親自動手操作(觸覺),有利于信息輸入腦,促進記憶。記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復,才達到牢記的程度,教師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可以通過:①改進教學,使教學內容能在學生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記憶;②引導學生培養興趣,調動視聽、觸覺等各種感官,進行多記憶形式,如運動記憶、形象記憶、邏輯記憶;③正確對待遺忘規律,并避免前攝抑制、倒攝抑制的干擾作用,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就不難達到[5]。
2.2.4 案例教學 藥理學與臨床聯系緊密,在教學中運用臨床用藥實例向學生介紹,既加強了藥理學的教學效果,又為學生學習臨床知識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病案分析或討論可安排在講新課時穿插進行,也可在課后以專題形式進行。如在講述完心血管藥物后,我們有意選擇在心內科查房時遇見的典型病例讓學生進行討論,病例涉及抗凝、緩解心絞痛、降脂藥,如何根據病情選擇用藥。在討論的同時介紹各種藥物的特點,基本上將教材內容反映了出來,最后進行簡單的總結。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抓住了重點和難點,還使學生學會了對教材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2.3 加強教師臨床用藥知識的培訓學習
根據臨床疾病譜的不斷變化,新藥不斷進入臨床。如腫瘤、糖尿病、各種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藥源性疾病不斷增多,而抗寄生蟲病逐年減少,教學中相應地增加了治療腫瘤、糖尿病等疾病藥物的內容,為此我們還特意聘請臨床藥師和臨床醫師對諸如藥源性精神異常、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藥物不良反應及抗休克藥物治療專題進行講座,將有關章節藥物進行復習,達到以下目的:①增強學生急救意識,強化了急救藥物的正確使用、科學監護的知識;②了解藥物不良反應的評價方式和標準,報告的收集、整理、歸納、上報,為學生以后進入臨床,用藥的安全監測作好知識準備;③加強專職教師與外聘教師有效整合[6]。通過臨床藥師或臨床醫師的講課,從中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提升了專職藥理教師對臨床用藥現狀的了解。有條件的院校可有計劃地選送部分青年教師到臨床進修學習,提高專業知識。
2.4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藥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都很強的學科,涉及學科多,講授內容繁雜,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將藥理知識讓學生都掌握不太現實。教師在專業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重點強調:①歸納總結,化繁為簡指導學生對所學的藥理知識加以整理,對性質相近的、相反的、橫向的、并列的知識加以比較,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找出共性和差異性。這樣,可提高思維能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記憶的準確性。②讓學生學會查閱資料,整理資料,要學會把零碎的知識綜合成完整的概念。
3.1 修訂教學計劃
藥理學是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涉及多學科、多領域,既有緊密聯系又有重復交叉。難以避免地在講藥理學時花大量時間回顧生理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又要費力地講臨床疾病學知識,而在講疾病學知識時又反過來回顧藥理學相關知識。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整合教學資源,達到資源高效利用,科學制訂藥理學教學計劃是中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一個亟待探討的課題。
3.2 編寫教材
教育部自2001年10月以來先后在永州、武漢、無錫連續三次召開了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經驗交流會,并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推出了《護理藥理學》專業教材,對中高職護理專業教材的編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該教材雖增加了用藥護理內容,但其仍未擺脫傳統藥理學的模式,而且顯得過于簡單。編寫一套學生好學、教師好教的實用型護理藥理學教材仍是擺在廣大藥理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總而言之,只要秉承培養實用型高技能護理人才為教學觀念,通過革新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實踐,必將有力地推動護理專業藥理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1]袁蕙蕓,謝宗豹,陳佩.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5):51-53.
[2]樂泳榮,劉明海,劉安萍.中專生學習藥理學情況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2,20(9):15-16.
[3]桑美麗,段麗珍,陳靜.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護理技能教學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1):53.
[4]劉金鳳,季靜勇.如何有效地提高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51-52.
[5]孫茂民.淺析解剖學教學原則的心理學涵義[J].蘇州醫學院學報,1999,19(10):1080-1080.
[6]王冬梅.建立專科護理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11-12.
G420
B
1673-7210(2010)05(c)-111-02
2010-03-02)
黃秋明(1971-),男,湖北云夢人,主要從事臨床藥學和藥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