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明
(佛山市順德東華骨傷科醫院,廣東佛山 5283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目前我國體力勞動者中有15%~20%的人患有此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1]。我院通過手法整復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良好療效。
選取2008年2月~2009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58歲,平均45.3歲;病程最短3 d,最長7年,平均5.8個月。本組病例均符合1994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經過CT或MR確診。
1.2.1 手法整復 整復手法包括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順勢搬腰法、側扳法、一次性定點側扳法。依據適宜、療效好的原則,選擇一種或多種方法。
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患者背向醫者而坐。醫者一只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向健側內方向推,另一只手使脊柱向棘突偏歪側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旋轉,兩手協同動作,將偏歪的棘突推撥正,使相鄰的椎體也恢復到正常的平衡位置上。順勢搬腰法:患者騎于長凳上,或反向騎于靠背騎上,腰部向患側前屈30°~40°,健側于背置于患側大腿上,患側肩肘關節下垂,前臂稍旋前,術者坐于其后面。以同側前臂穿過其患側腋下繞過頸項部后,手扶在對側肩部,另一手拇指指腹置于腰椎病灶棘突的患側緣,令其腰部向患側旋轉至最大幅度。與此同時,拇指指腹用力推按病灶棘突的患側緣作為支點,扶肩之手順勢用巧力將腰部輕輕向患側一搬,聽到腰部有清脆的響聲(拇指可感覺到棘突的移動),則手法成功。側扳法:又稱斜扳法。側臥,貼床的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膝并接觸床面,上側上肢則屈肘后伸,使整個軀體盡量扭曲成“S”形。然后醫者一肘屈曲壓住其肩前,另一肘關節置其居髎穴部位。在充分放松的情況下,兩肘用寸力猛一按即可[2]。
1.2.2 中藥熏洗 熏洗儀器采用SZ-88熏蒸治療儀,該機器由大連騰達科貿公司生產提供。中藥配方以獨活寄生湯加減,方藥如下:獨活 30 g、桑寄生30 g、川烏 20 g、草烏 20 g、羌活30 g、防風 30 g、全蝎 15 g、蜈蚣 4 條,威靈仙 30 g、地骨皮 30 g、伸筋草 30 g、川芎 15 g、透骨草 30 g、杜仲 30 g、牛膝 30 g。 將該藥打粉后裝入廠家提供的中藥袋內,再將袋置入藥液缸中,加清水2 500~3 000 ml,浸泡1 h。然后接通電源煮沸藥液,待藥液煮沸后調節“溫度調節”旋鈕,使熏蒸治療溫度保持在40°左右,讓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治療部位,身上蓋好單子或棉被,尤其冬天熏蒸治療后容易出汗,要防止著涼。調整藥缸位置,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循環或固定方式對準治療部位開始熏蒸。熏蒸期間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并根據耐受情況及時調整熏蒸的溫度、方式和時間。一般每次治療30~40 min,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采用1994年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3]。治愈:腰腿疼痛消失,椎旁無壓痛及放射痛,腰部活動自如,直腿抬高試驗約85°;顯效:腰腿疼痛大部分消失,椎旁無壓痛及放射痛,腰部活動無明顯不適,直腿抬高試驗>70°;好轉:腰腿疼痛部分消失,椎旁壓痛及放射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直腿抬高試驗30°~60°;無效:癥狀無減輕,直腿抬高試驗無明顯改善。
治愈50例,占71.4%;顯效8例,占11.4%;好轉8例,占11.4%,無效4例,占5.7%。總有效率為94.2%。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中醫“痹證”、“腰腿痛”范疇,屬風、寒、濕邪乘體質虛弱,精血不足,腎精虧虛而入,跌打扭挫以致邪氣阻于經絡、肌肉、關節,造成氣滯血瘀而病[4-5]。手法整復可矯正脊柱畸形,恢復脊椎鄰近關節的穩定和平衡,增加椎間盤的負壓,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納或變位,減輕神經根的壓迫。中藥熏蒸療法是集溫熱效應、經絡效應和中藥局部滲透效應為一體,通過滲透穴位,疏經通絡,益氣養血,補益肝腎以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方中諸藥配伍達到了活血止痛、溫經散寒、祛風通絡、壯骨舒筋的目的,結合手法治療,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脈,恢復脊柱自然平衡的作用。兩種方法配合,相得益彰,作用更強,因此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2]胡艷明,張憲棟,馬俊華.手法結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11例[J].按摩與導引,2008,24(4):27-28.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癰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201-202.
[4]莊建光,王強,張祖煌.手法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50例分析[J].山東醫藥,2007,47(22):77.
[5]謝運華,吳坤南.手法整復治療肱骨髁上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