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陳建南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廣州 510006)
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南藥資源戰略研究
王 宏,陳建南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廣州 510006)
本文系統闡述了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南藥資源戰略的戰略思想、戰略原則、戰略方案以及實施途徑。
中醫藥產業;南藥;資源;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迅猛,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的骨干地區,多年來在產銷量、品種、效益方面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在同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然而,近年來中醫藥產業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與其他醫藥大省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如何在新的形勢下,保持和不斷提升廣東中醫藥產業的競爭優勢,穩固其在中醫藥產業領域的優勢地位,促進廣東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幫助山區農民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廣東具有“南藥”資源發展的多種綜合優勢,中醫藥產業發展應采用以“南藥”資源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本文根據廣東中藥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運用資源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學原理,從戰略的角度系統闡述了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南藥資源戰略的思想、原則、方案及途徑。
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和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以廣東最具特色優勢的南藥資源為導向,優化整合各方面資源優勢,加大政府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統一規劃,形成以廣東特色南藥資源為導向,集農工商貿科教及信息、金融于一體的大產業鏈結構,以南藥資源發展帶動整個廣東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建立南藥資源基礎研究平臺、信息化平臺,完善南藥質量標準體系,營造廣東“南藥”品牌,掌握優質南藥資源的主動權;結合區域特點,合理布局,在全省范圍按照GAP規范建立南藥產業化生產基地;以廣東大型龍頭醫藥企業為中心,建立現代化南藥產業中心和南藥貿易中心;利用廣東區位優勢,建立“泛珠南藥資源開發聯合體”并保持廣東的主導地位;充分挖掘南藥學術文化資源,研發基于優勢南藥資源的拳頭產品和系列產品,進一步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占有率,鞏固和增強廣東中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南藥資源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整體規劃,逐步推進;突出南藥,營造品牌;優化整合,發揮優勢;科技帶動,規范生產;開發有度,持續發展”的戰略原則。政府要成立專門機構統攬全局,科學制定南藥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政策。優化整合中醫藥產業資源配置,形成產業鏈合力,促進南藥資源生產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強南藥資源生產和產品開發的科技建設,推行南藥規范化生產和管理,制定南藥質量標準,開發南藥新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對于瀕危南藥資源進行重點保護,對特種野生南藥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保證南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南藥資源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需要通過統一規劃,周密部署,發揮優勢,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積極推行南藥資源的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南藥文化戰略。
3.1 南藥品牌戰略
中藥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品,為人們的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入世后中藥產業成為唯一擁有知識產權,可以和國外抗衡的行業。南藥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特殊影響力的中藥,作為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導向,其品牌地位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其品牌效應需要進行廣泛的宣傳。實施南藥品牌戰略,培育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和市場覆蓋面較廣的南藥產品,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利于中醫藥走向世界。
3.2 知識產權戰略
知識產權早已成為繼物力、財力、人力三大經營資源后的“第四經營資源”[1],因此必須要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和競爭武器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在南藥生產流通領域,充分利用專利、商標等手段,提高廣東南藥信譽度,樹立廣東南藥品牌,從而進一步提高廣東南藥的市場競爭力。要進一步強化南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普及南藥知識產權教育。南藥產品在注冊商標時應標明其地理標志、專利以及知名產品等。
3.3 標準化戰略
中藥標準化研究涉及藥材的種質基因、生態環境、栽培馴化技術、采收加工、貯運、飲片加工炮制、制劑工藝等復雜因素[2],中藥標準化是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的根本保證,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必須根據廣東中藥研發到生產的現狀,結合國際通行標準規范,在我國現有各項中藥標準基礎上,制定一整套符合廣東南藥優勢特色的質量控制、安全性評價、療效評價、臨床應用及生產等標準規范體系,爭取得到國際認可,并使之成為南藥的最高標準,形成有效的質量標準壁壘,對內有效控制中藥質量,對外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加速南藥標準化的進程,對于確立廣東南藥資源的領導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3.4 區域化、國際化戰略
中醫藥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與影響日益擴大。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和產品開始逐步全面走向國際[3]。如何控制和發揮廣東南藥資源優勢,以優勢南藥資源促進中醫藥在國際醫藥競爭中比較優勢的形成,是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支撐。發揮廣東南藥資源的區位優勢,掌握南藥產區南藥資源的主導權,建立區域南藥聯盟,形成泛珠南藥資源開發聯合體,以大兵團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充分發揮與港澳臺以及東盟間的地緣優勢,以南藥資源為導向,加強區域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中藥市場,使廣東成為世界中藥資源貿易的樞紐和信息中心。
3.5 南藥文化戰略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嶺南醫學是祖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是嶺南醫學的故鄉,也是嶺南中草藥的主要產地之一。中醫藥已深深扎根在廣東人民群眾之中。”充分保護和挖掘嶺南醫藥傳統文化資源,搜集整理嶺南醫藥文獻、歷代名醫名方、民間驗方、醫院傳統制劑,編輯出版南藥文化系列著作。加快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和“本草園”建設[4],豐富其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宣傳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的窗口,成為中小學生開展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鼓勵中醫藥企業開展醫藥文化建設,在宣傳企業文化和企業品牌的同時宣傳南藥文化。開辟基于南藥文化,集南藥生態觀賞、傳統南藥加工、炮制、制藥工藝、藥膳、涼茶、保健品、禮品、文化熏陶于一體的旅游休閑新產業。采用各種文化和傳媒渠道,以與南藥有關的典故、傳說、歷史事件以及醫療、養生、保健知識普及的系列叢書、影視作品、網絡等形勢,大力弘揚南藥文化,對于廣東實施南藥資源戰略創造更為有利的人文社會環境。
4.1 開展南藥資源普查,建立南藥資源信息平臺
20世紀80年代,廣東進行過全省范圍的中藥資源做了普查,也基本摸清了中藥資源的情況,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變化,廣東中藥資源狀況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廣東南藥資源進行普查。在南藥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南藥資源動態監測及預警機制,對影響南藥資源發展的各種因素實行動態監測;建立南藥資源信息平臺,及時全面掌控南藥資源的各種信息,為南藥的開發利用創造更為有利的信息服務。
4.2 實行集團化發展,優化醫藥產業結構
進一步解放思想,鼓勵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盡快培育若干家中醫藥產業集團,重點開發若干南藥拳頭產品和系列藥品,拉動廣東南藥產業鏈快速發展。
4.3 整合醫藥科研力量,加快南藥新藥研發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整合廣東醫藥科研力量,提升廣東南藥的科研開發能力,促進企業技術升級,增加南藥產品科技含量,創立一批有競爭力的品牌南藥,集中各方面力量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藥新產品。
4.4 發展南藥規范化種植,滿足工業化生產需要
將南藥的規范化種植、規模化生產作為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第一車間”,切實抓好南藥資源的生產與質量管理。大力扶持南藥GAP種植基地建設,確保工業化生產對南藥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
4.5 創新營銷機制和方法,擴大南藥產品市場份額
藥品營銷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效益和生存發展。引導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創新營銷機制和營銷方法,建立強大的南藥營銷網絡。同時,加大南藥品牌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廣東南藥的品牌效應。
4.6 加強瀕危南藥資源保護,保證南藥資源可持續發展
廣東南藥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和優勢,但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出現了中藥資源不斷匱乏、品種退化甚至枯竭的現象[5]。因此,建立南藥種質資源庫,進一步深化對南藥資源的系統研究,對南藥的種質資源進行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提高廣東名優南藥研發的質效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南藥資源戰略是指導南藥資源生產、中醫藥產業以及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宏觀戰略構想,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南藥資源的規范化、規模化生產,既能夠解決山區“三農”問題,又能提升中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建立起一整套涵蓋政策、機制、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有效的保障體系,保證南藥資源戰略的實施。
[1]李昔貴,田保華.試論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J].中國衛生產業,2007(1):93-95.
[2]甘師俊,李振吉,鄒健強.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7.
[3]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規劃綱要(2006-2020年)[Z].2006年6月30日.
[4]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廣東中醫藥發展“十一五”規劃[粵府辦(2007)6號][Z].2007年2月1日.
[5]科技成果縱橫編輯部.廣東建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J].科技成果縱橫,2005,(3):33.
F426.7
C
1673-7210(2010)01(a)-139-02
2009-06-18)
王宏(1969-),男,陜西涇陽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