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芹
淺議高職思政課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王鳳芹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在學校、教材、教師、學生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要解決問題就需要重塑高職教育目標,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完善考試方式。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問題;對策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陣地。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在學校、教材、教師、學生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擬從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對策,就此求教于諸位同仁。
自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啟動高校思政課課程體系改革以來,各高職校都按新課程設置著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探索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使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學效果顯著改善。但毋庸諱言,大部分高職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遇到一些難以克服的難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教育存在重專業課、輕思政課的傾向
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應用性人才的目標定位決定了院校領導突出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重視專業課建設,忽視思政課建設,甚至有些領導把思政課看作“虛”的政治任務,在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不能予以保證,使思政課處在“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態;有些專業課教師提出要削減思政課學時,為專業課讓路;大部分學生不重視思政課,認為它對將來找工作沒有明顯益處,沒有可預見的實惠,學不學無所謂。以上理解上的偏差自然增大了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難度,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制約著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思政課教材重視普適性,忽視特殊性,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
根據05思政課改革方案,各高職院校使用的是全國高校統一教材,理論性強,知識系統,內容豐富。而高職院校的目標定位決定了對理論的要求不像本科院校那樣系統全面。因此,重視普適性的思政課教材因其理論性、系統性過強,內容龐雜、抽象,趣味性較差,不能適應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學生的需要,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實際和專業實際嚴重脫節。
(三)思政課教師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正在實踐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專業課改革如火如荼。置身于這種環境中,思政課教師也意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但對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高職教育教學新理論學習理解不夠到位,大部分教師沿襲應試教育模式,局限于課堂“灌輸”形式,教學理念有待提高,教學方法亟待改進。雖然有的教師也采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層面上,課件質量不高,不能很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四)思政課的教學環境有限,實踐教學薄弱
近幾年由于高職擴大招生,學生人數急增。為完成教學任務,節約教學成本,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采取大班形式上課。數百學生集中上課,不僅難以控制課堂紀律,致使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交頭接耳的現象屢禁不止;而且阻礙了師生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思政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拘泥于理論教學,局限于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有的高職院校有實踐教學計劃,但缺乏規范的教學模式,缺少系統的指導監督;部分高職院校實踐基地建設起步較晚,甚至有的根本沒有正式掛牌的社會實踐基地,致使實踐教學要么停留教學計劃階段,要么采取演講、辯論、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
(五)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論素質不高,學習動力不足
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理論素質和學習積極性相去甚遠。他們個性張揚,思維活躍,愛好廣泛,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學習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思想和行為存在較大反差。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思政課教師搞好教學的難度非同一般,提高教學效果的壓力可想而知。
(六)思政教學和思政工作脫節,教學與管理有待加強
思政課教學與學生的思政工作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在工作內容、方式方法方面也有很多相似或互補之處。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部門與學生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思政課教師不參與學生管理部門組織的學生活動,學生管理部門也不了解思政課的教學情況。顯然,這種狀況不利于思政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七)考核方法相對單一,不能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
考核方法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檢驗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思政課著手進行考試改革:不再采用單一的期末考試方式,把學生的校內平時表現納入成績考核中。但多數院校的改革不徹底,缺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不能真實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思想水平。學生在校期間只要沒有明顯的違紀行為,期末臨時突擊一般都能順利過關。這種重知識輕能力、重卷面輕行為的考核方法使學生不愿積極參加各種校外實踐活動,不利于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必須改革。
2008年10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把高校思政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高職院校的思政課要達此要求,必須進行全方面的改革。
(一)重塑高職教育目標,實現做事與做人相結合
高職院校領導必須樹立成才與成人并重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讓其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學會做事的技能,以適應將來就業的需要;也要重視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讓其具備過硬的思想素質,洞察做人的道理,以適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革新教學理念,實現思政課教學與高職教育特點相結合
高職思政課教學要適應高職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突顯高職教育特點,以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本著立意要高、起點要實的原則,把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將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相結合,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并結合實踐探索引領學生就業的新思路、新途徑。
(三)創新教學內容,實現系統教學和專題教學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進行系統教學,整體把握教材的邏輯框架,把教材所體現的基本精神和理論觀點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搞好專題教學,凸現“問題意識”,把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與思想疑點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解除思想困惑,明辨是非曲直,為將來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四)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和學生實際相結合
根據高職學生現狀,思政課教師要讓思政課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必須實行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解析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點撥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在講臺上唱“獨角戲”,真正把課堂講授和學生主動參與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環節。
(五)改進教學手段,實現課堂講授和多媒體技術的高效結合
思政課教師必須加強對多媒體制作技術的學習,提高課件的設計、制作水平,盡可能地在課件中運用網絡、視頻、音像、圖片、漫畫、動畫等手段,讓學生聽、說、想、看并用,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理論教學的吸引力。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構建思政課網站,利用網絡特有的適時傳輸性、共享性等特點,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搭建方便實用的平臺。
(六)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實現思政課教學和思政工作相結合
高職院校領導應本著全院思想政治工作一盤棋的思想,構建學院大思政教育教學機制,在院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思政課教學部門要與團委、宣傳部門、信息部門、心理咨詢部門及各系的學生管理部門等密切配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有共享。思政課教師要參與到日常的管理和活動當中,從日常管理中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從實踐活動中拓展理論教學的思路,以提高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七)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必須突出實踐性,不僅課堂教學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還應在教學計劃中削減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強化實踐教學的力度。要制定實踐教學計劃與實施方案,開辟實踐教學基地,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或帶著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深入實踐做調查研究,獲取第一手材料。
(八)完善考核方式,實現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
適應思政課教學形式多樣化的需要,思政課的考核方式也應多樣化,采取理論與實踐、平時與期末、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辦法。在理論考核上,命題形式要靈活,主客觀試題比例要適當,內容要突出重點、覆蓋全面;在實踐考核上,既要考核學生的平時表現,也要考核其參與的校內外實踐,從而引導學生既注重理論的掌握,更關心知識的運用;既重視期末復習考試,也關注平時習慣養成,最終使其終身受益。
總之,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因素存在多種,提高其教育教學效果的途徑自然多樣。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育目標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方法手段、教學管理與考核方式等改革的全面配套進行,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及與學生相關的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1]蒙運芳.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1).
[2]苑申成.論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三種辨證關系[OL].http://www.5151doc.com/2008-09-28.
[3]趙玉蘭.對增強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4]陳輝.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效性[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責任編輯 顏小兵
本文系聊城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學院資助教學改革項目(2009LZY16)“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王鳳芹(1965-),女,山東東阿人,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G712
A
1001-7518(2010)02-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