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高職文秘基層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芻議
□李 麗
高職文秘專業應培養基層復合型人才。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需要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到課程設置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質量評價的多元性。
高職;文秘;教學;質量
高職文秘專業培養的學生要滿足社會的需求,其專業培養規格應該定位于基層復合型。這種定位,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它既是由秘書人員為領導提供綜合輔助服務的工作特點決定的,也是由學生就業及職業生涯發展所決定的。要培養高質量的基層復合型文秘人才,需要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
課程設置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高職教育目標的職業性和高職畢業生就業崗位的應用性,決定了高職專業課程設置要緊緊圍繞社會的需要,使課程設置緊扣職業特點。
高職文秘專業的畢業生絕大部分進入企業、公司就業,以企業的需求進行教學就成為必然。因此文秘專業課程設置要從企業和人才市場的需要出發,根據所需人才的知識結構,由用人單位與教育決策部門和來自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一起規劃設置開設課程的結構、課程種類、課程的課時數量和教學手段。
課程設置要考慮文秘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及職業生涯發展。據有關人才網的信息,秘書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以下5個方面:第一,行政類,這類秘書將來可以過渡到行政管理、辦公室主任、綜合管理部主任等職位,常見于政府部門、大型企業等。第二,助理類,可以進一步發展為總經理秘書,總經理助理。第三,人事類,可以發展為人力資源主管。第四,公關類,從接待、協調工作過渡到公關經理、客戶經理,這種在餐飲業比較常見。第五,業務類,他們平時跟著老板抓業務,可以進一步發展為商務主管,業務經理等。當然,隨著秘書行業本身的發展,分類越來越細,比如美國秘書分成企業秘書、行政助理秘書、法律秘書、政府秘書、教育秘書等,每一種類的秘書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工作特點。
根據目標崗位情況,具體分析這些崗位需要哪些職業技能。要注意引進企業標準,從工作實際出發進行論證。例如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針對職業定課程,在廣泛的市場調查和科學的行業崗位分析論證基礎上,于2004年從一些公司、企業請來行業專家、職業能手,共同探討、參與制定調整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課程設置與學生結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建立了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課程體系和指標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所學適應社會所需。
文秘專業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職業技能,實現校企合作是一種重要舉措。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既可以彌補學校資金、設施、設備投入的不足,在生產、管理、服務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又可以通過分析研究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為企業領導提供參謀建議,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做出貢獻。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直接了解了企業對文秘人才的要求,從而促進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提高。
校企合作的具體方式靈活多樣,合作的內容主要有:共建實習基地、接受學生實習、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提供教師實習崗位、訂單式教育等。在企業為學校提供各種便利和幫助的同時,文秘專業也為企業提供如下的服務:為企業解決問題提供參謀建議、為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優先推薦畢業生、宣傳企業良好聲譽等。
文秘專業教學應切實從專業學科為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轉變,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改革,按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形成一套內部體系完整、外部關系協調的工學結合教學機制。為使工學結合落到實處,學校教學管理要進行創新,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建立“學分銀行”,建立有利于工學結合的學籍管理辦法,加強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如德國形成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不是以傳授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宗旨是向學生傳授工作過程知識,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在這樣的職業教育中,專業勞動處于中心地位,教學內容指向于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的內在聯系和工作過程知識。這里的工作過程是指完整的工作進程,即工作任務是怎樣被完成的。一個職業的工作過程是完成一個企業工作任務的完整的勞動進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終是其所要達到的目標。工作成果是具體的產品,也就是說,是貨物或者服務。在完成的生產過程中,完成最終產品通常是由多個工作過程所組成的。
學習應該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在情境模擬教學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者,而更多地是作為教學的咨詢者和課堂教學主持者,教學的重心由傳統的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可以以項目的方式組織學習,模擬某種項目任務的情境,情境的創建要盡可能與以后的應用情境相接近,使二者盡可能地在高度上達成一致。學生是主要的行為者,獨立或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從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計劃的制定到工作任務的實施以及對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工作過程知識。文秘專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實踐性強的情境,如開展模擬會議、模擬接待、演講會、辯論會等一系列教學活動,
以具體案例(問題)為載體,讓學生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其綜合能力。
讓學生走出校門,在社會的真實情境中體驗生活。如協助各企事業單位組織大型會議,為慶典會展活動、頒獎儀式提供優質服務。在真實具體的社會實踐中,體驗公關服務,感受職業環境,培養職業能力,激發學習熱情。
高職文秘專業要改革傳統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切實從重知識考試、重學科標準轉向重就業能力、重社會評價,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注重校內評價與社會評價的一致性。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是多元性的,包括政府、學校、學生、企業在內的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評價體系。
法國的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評估包括對教育管理、教學、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學校發展目標、學校改革規劃、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全面評價。美國各州教育協調機構與評價組織密切合作,對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教育資源、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三方面的評價。2005年我國為進一步健全高職高專教育監控與評價體系,《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指導,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對主要領導干部進行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并接受人大、政協的檢查和指導。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定期巡視檢查制度,把職業教育督導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評估檢查。
首先,考核方式多樣化。有關資料表明,現代管理對人才測定的要求有100多項指標,而憑卷面考試只能考出其中1/3,其余的則很難用傳統的考試方法考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方法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這些考不出的能力,正是文秘職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培養目標。如何考核學生的這些“考不出”的能力,目前高職院校還沒有對此進行系統研究,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使考核方式呈現多樣化,如采取論文、設計、制作,撰寫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也可以采用無標準答案試題,著重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考思路、考見解等方法。如澳大利亞TAFE以能力目標作為對學生進行質量評價的尺度。TAFE對培訓包課程提出最低能力測試考核要求。具體做法是:建議教師采用12種標準測試方法中的某幾種作為對課程的考核手段。這12種考核方法是:觀測、口試、現場操作、第三者評價、證明書、面談、自評、提交案例分析報告、工件制作、書面答卷、錄像和其它。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考核的重要內容。對TAFE學生的考核包括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兩部分,其中對理論的考核要求比較輕松,而對實訓課,即基本的要求則比較嚴格。其次,要把課程終結考試與過程考核結合起來,采用不同的評分方法: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級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對達標課程,可采用兩級評分,即達標與不達標或及格或不及格;對論文、設計、制作等教學環節,可采用評語加五級評分,以確認其學業成績。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實踐,對學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計算課外學分或采取某種方式計入學期成績。第三,要建立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質量分析制度,對考核內容、命題及考核結果進行認真分析。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實行教考分離制度。
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問卷評分對教師做出某些方面的評價或綜合評價。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數量、示范水平最了解。
為了自身的利益,用人單位對人才質量、規格、素質、能力格外關注,具有參與人才規格設計及人才質量評價的積極性。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打破學校圍墻的界限,變封閉性監控與評價為開放性監控與評價。如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內容,在學生參加真實的與課程有關的勞動崗位培訓后,由學校及培訓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踐現場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重點測試學生是否已達到課程所確定的職業能力目標,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出具相關的能力評價證書。在每次崗位培訓后都由企業實訓教師和人力資源專家對學生所獲得的職業能力,按照企業的實際要求進行全面測試,對學校學習成果進行動態評價。根據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 ‘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要“全面推進和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盡快建立能夠反映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要的職業資格標準體系”。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在不斷創新,標志著某一系列知識和能力水平的統一化職業資格證書,將被模塊化證書、階段化證書、寫實化證書等所代替。這樣職業資格證書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就更加全面。校企雙方共同接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約束。最終的綜合能力評估作為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的依據。
[1]梁其貴.新辦高職院校的發展定位與辦學實踐探討[J].河南教育,2006(04).
[2]楊澤宇.優化課程體系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8(15/16).
[3]阮藝華.培養就業者的韓國高職教育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06).
[4]丁萍萍.談高職新設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得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08(15/16).
[5]胡偉,張玉金.成果導向型教學模式的開發、應用與推廣[J].秘書之友,2008(11).
[6]周建松.確立和探尋基層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8(19).
本文系廊坊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文秘人才質量評價國際比較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LSJZ200602)。
李麗(1963-),女,河北冀縣人,廊坊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秘書學教學與研究。
G715
A
1001-7518(2010)02-0081-02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