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洪光,趙樹平,李雪紅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總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8)
吉非替尼是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為靶點的可逆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及下游信號傳導,從而達到抑制EGFR生物學活性的作用,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增強對化療的敏感度。我院應用吉非替尼治療晚期NSCLC 34例,對其療效及安全性進行了觀察,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2007年5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放化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共34例,年齡33~75歲,平均60.5歲;男13例,女21例。病理類型:腺癌23例,鱗癌11例;按國際TNM分期標準,Ⅲb期 8例,Ⅳ期26例;PS評分:0~1分11例,2分23例。完成2周期以上化療者14例,2周期以下化療者20例,入選患者中局部晚期有7例,轉(zhuǎn)移性肺癌患者有27例,轉(zhuǎn)移部位主要是骨、肺內(nèi)、肝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淋巴結(jié)等。
吉非替尼250 mg,每日清晨口服。用至疾病進展或出現(xiàn)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或患者要求退出。服藥前及服藥1個月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心電圖、彩超及胸CT,以后每2個月復查1次,每3個月復查顱腦MR及骨掃描。
參照1999年ASCO會議報告的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WHO抗腫瘤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評價標準,分為0~Ⅳ度。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例可評價病例中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19例,穩(wěn)定10例,進展5例。完全緩解率為0,部分緩解率為55.9%,疾病控制率(CR+PR+NC)為85.3%,其中23例腺癌有效率(CR+PR)為 65.2%(15/23),疾病控制率為 91.3%(21/23),11例鱗癌有效率為36.0%(4/11),疾病控制率為72.7%(8/11),腺癌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鱗癌,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5.6個月(1~15個月),疾病進展時間(TTP)為(6.2±1.7)個月。 腺癌患者 TTP 為(8.7±1.3)個月,鱗癌患者 TTP為(4.1±0.2)個月,腺癌顯著優(yōu)于鱗癌(P<0.05)。患者的1年生存率為47.1%(16/34)。
全組34例病例中,15例(44.1%)在服藥1周后出現(xiàn)Ⅰ、Ⅱ度皮疹,表現(xiàn)為痤瘡樣囊泡型皮疹,多分布于頭面和頸部,無瘙癢感,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處理。10例(29.4%)發(fā)生Ⅰ、Ⅱ度腹瀉,3例(8.8%)發(fā)生Ⅲ度腹瀉,經(jīng)對癥治療后好轉(zhuǎn)。34例患者均未見肺纖維化,亦未見心、肝、腎功能損害等毒副作用。
EGFR在NSCLC中過度表達,EGFR及其家族成員、配體和下游相關(guān)因子已成為肺癌治療的新靶點[1]。近年來,EGFR-TKI在NSCLC二線或三線治療中嶄露頭角,取得越來越多的可喜結(jié)果。最近,繆若羽等[2]報道吉非替尼治療晚期NSCLC,3年生存率為16.2%,其長期生存優(yōu)于化療。臨床研究顯示,其對化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在改善生活質(zhì)量及耐受性方面優(yōu)于化療[3]。2005年,管忠震等[4]報道吉非替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NSCLC在中國的臨床研究結(jié)果顯示,有效率為27.0%,疾病控制率為54.1%,中位生存期10個月,1年生存率為47.1%。本組研究顯示有效率為55.88%,疾病控制率為85.3%,中位生存期為5.6個月(1~15個月),TTP 為(6.2+1.7)個月,1 年生存率為 47.1%(16/34)。毒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皮疹和腹瀉。韓宇等[5]報道吉非替尼作為晚期NSCLC誘導化療后的維持治療,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國際上認為東方人種、不吸煙、女性、肺腺癌患者的療效較好,主要與EGFR突變率高有關(guān)[6]。如果進行EGFR基因突變檢測,選擇出高優(yōu)勢人群,吉非替尼療效將更好。筆者的研究中也有這種傾向。晚期肺癌患者身體虛弱,二線化療藥物的有效率較低,而吉非替尼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zhì)量、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
[1]Grunwald V,Hidalgo M.Develoing inhibitors of the e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tor for cancer treatment[J].JNatl Cancer Inst,2003,95:851.
[2]繆若羽,李龍蕓,王樹蘭,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吉非替尼治療3年生存因素分析[J].癌癥進展,2009,7(2):179-183.
[3]王彬,張湘茹,儲大同.易瑞沙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失敗后的作用[J].中華腫瘤雜志,2004,26(12):742-745.
[4]管忠震,張力,李龍蕓.吉非替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在中國的臨床研究[J].癌癥,2005,24(8):980.
[5]韓宇,王巖,徐建明,等.誘導化療后吉非替尼維持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9,14(2):118-122.
[6]Paz JG,Janne PA,Lee JC,et al.EGFR mutation in lung cancer:conrrelation with clinica1 resonse to gefitinib the ray[J].Science,2004,304(55676):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