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巖,王紅霞
(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
中藥鑒定學實踐教學中建立實踐基地的探討
鄭 巖,王紅霞
(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專業的骨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科社會需求,結合中藥鑒定學學科的教學特點,探討了實踐教學中實踐基地的構建模式。通過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與資源優勢,建立多層次的中藥鑒定學實踐基地,完善中藥鑒定學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在中藥鑒定學的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中藥鑒定學;實踐基地;構建模式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重要的專業課。中藥鑒定學是鑒定和研究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訂中藥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是在繼承中醫藥學遺產和傳統鑒別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研究和探討中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質量標準及尋找新藥等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1]。因此,中藥鑒定學教學中除理論教學外,還要注重加強課外實踐教學,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教學相結合[2]。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多層次的實踐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現將中藥鑒定實踐教學基地構建模式探討如下:
中藥鑒定學是一門以形態教學為主、直觀性較強的學科,其3/4的內容都是形態教學[3]。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藥材實物,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掌握知識的準確性,從而提高中藥鑒定學教學質量[4]。我校現建有蠟葉標本館、水浸標本館及中藥材標本館,收藏各類中藥標本5 000多種,水浸標本1 000多種,并不斷對其進行補充和更新。在藥材品種的選擇上,不僅著重于形態完整、質量優異的正品藥材,同時也注意收集該藥材的地方代用品和常見的偽品、劣品,如川貝母,不僅收藏有正品松貝、青貝、爐貝,還收藏有平貝母、湖北貝母、伊犁貝母、土貝母等,當課程內容進行到川貝母時,教師在課堂上出示藥材的正品、地方代用品及偽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形態教學,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它們的性狀區別,與單純講述理論知識相比,教學效果好,可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館的課外實踐教學資源,如工作日內全天時段向學生開放標本館。這樣,不僅教學可根據教學進度組織學生有針對地認標本藥材,在課堂之外,學生可自主前去觀察,自行歸納總結藥材的性狀特點和鑒別之中的重點,理論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鑒別能力。
中藥中,來源于植物的藥材占大多數,故古代藥學著作常稱“本草”,中藥的鑒定,離不開原植物的鑒定,而不同藥用部位的采收期,又直接影響到藥材的質量。我校藥苑面積約1 000 m2,栽培常見藥用植物100多種,如地黃、蒲公英、山茱萸、紅花、薄荷、益母草等,為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和中藥鑒定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使學生對中藥的原植物形態有更直觀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藥苑,觀察藥用植物在發芽、開花、結果及秋冬季節地上部分枯萎等不同時期的植物形態,結合該藥材的藥用部位和采收期,既是對前面所學藥用植物學知識的回顧,又對中藥的原植物鑒別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引發學生思考藥材采收“不當其時”對藥材質量的影響。
我國有著豐富的藥材資源,走出校門,進行野外實踐教學,對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極為重要。我校建立了欒川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和萬仙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個野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上山實習已有30多年的傳統。野外實習基地地域遼闊,藥用植物種類品種繁多,如連翹、商陸、牛膝、蒼術、柴胡、丹參等,還有茯苓、馬勃、蟬蛻、蛇蛻等多種菌類、動物類藥材。在野外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采挖藥材、觀察特征、制作標本,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協作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道地藥材”是指來源于特定產區的貨真質優的藥材,是中藥材質量控制的一項獨具特色的綜合判別標準的體現[5]。兩個實習基地分別位于我省南部的伏牛山區和北部的太行山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海拔高度、溫度、日照、降水情況等,造成2個野外實習基地的藥材品種分布有明顯區別。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藥材生長環境的觀察,結合藥材的品種分布情況,對“道地藥材”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藥鑒定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掌握基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踐、指導藥材的鑒別。目前藥材市場上真偽混雜的現象十分嚴重,各種假冒偽劣品層出不窮,校內標本館藏的更新速度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情況,而且館藏標本數量有限,在市場上能觀察到的藥材品種更多,來自全國各地,其真偽優劣情況更為復雜。辨認藥材市場上的偽品,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的鑒別知識,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感官,眼看、手摸、鼻聞、口嘗,以及水試、火試、簡單的理化鑒別等,而且要將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綜合利用,才能更好地辨別藥材的真偽優劣情況。如玉米須染色假充西紅花、商陸假充人參、莽草假充八角茴香,又如蟲草中穿鐵絲、天麻中嵌鉛粒等;易混淆藥材如五加皮和香加皮、乳香和沒藥等,均可以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鑒別,如藥材頭數等是評價品質的指標。這些只有在規模大的藥材商品市場上才能獲得直觀的親身體驗。不同來源的中藥材,如草麻黃、中麻黃、木賊麻黃,南柴胡與北柴胡,以及道地產地與非道地產地所產的藥材,如懷山藥和其他省所產的山藥,其性狀特征均有明顯的不同,在藥材市場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故在大型藥材市場如禹州、百泉、亳州、安國等建立中藥材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帶領學生參觀中藥材市場,了解藥材的商品規格以及市場行情。在市場里學生可以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并大大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和針對性,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也為他們今后繼續深造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6]。對教師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的積累也將會有極大地提高。
我省有多家知名中藥企業,如宛西制藥、羚銳制藥等,與校外中藥相關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通過參觀實踐基地,學生可更好地掌握中藥的采購、驗收、炮制加工、貯藏、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識,縮短了學校教育與實際工作的距離,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成長為新一代中藥方面的人才,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中藥鑒定學教學中要根據中藥鑒定學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科社會需求,結合中藥鑒定學學科的教學特點,建立多層次的中藥鑒定學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與資源優勢,完善中藥鑒定學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培養理論與實際結合,素質與能力并重的人才,使中藥鑒定學的教學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
[2]王紅霞.中藥鑒定學培養目標的分析與研究[J].藥學教育,2002,18(2):30-31.
[3]王紅霞,陳隨清.《中藥鑒定學》課外實踐分析與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8):119-120.
[4]李鐘,韓彬,李書淵.《中藥鑒定學》形象教學新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醫藥導報,2009,15(3):104-105.
[5]蔡少青.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6]李書淵.《中藥鑒定學》教學體會[J].中醫藥導報,2008,14(8):139.
G642
C
1673-7210(2010)09(b)-090-02
2010-05-21)
鄭巖(1983-),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中藥質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