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華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結核病防治所,吉林吉林 132000)
吉林市昌邑區有5個鄉鎮,13個街道3個開發區,2009年底總人口60萬。2003年開始實施世行貸款/英國贈款結核病控制項目,之后又實施了全球基金第四輪結核病控制項目和FIDELIS結核病控制項目。項目開始初期以農村結核病防治為重點,2006年吉林市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了結核病管理進社區工作。幾年來昌邑區結防所始終按照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要求,聯系本地區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順利通過了中期評估,找到了適合區情的結核病控制工作方法,現將幾年來的工作特色分以下幾點進行回顧性分析:
按照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要求,2003年昌邑區成立了以主管文教衛生的副區長為主要領導,區政府各相關部門及業務機構為成員的結核病控制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由領導小組成員參加的結防工作專題協調會議,同時召開由轄區內醫療單位院長業務主要負責人員參加的結防工作專題會議,對每個季度的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由于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使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健康教育是結核病防控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項目開展之初,我們把重點放到農村,利用張貼布告、宣傳單、廣播、宣傳展板、墻體標語、鄉醫村醫例會及深入村屯做宣傳等形式宣傳結核病控制工作。主要針對“群體”和“個體”開展宣教。“群體”包括街頭流動人群、學生人群及社區人群。街頭流動人群主要是利用“3.24”宣傳日活動,散發宣傳單,做宣傳展板等,利用火車站的液晶屏幕對候車的旅客進行宣傳。學生人群和社區人群采用觀看宣傳片、宣傳單、上健康教育課和在社區文藝演出等形式。針對“個體”的宣傳是經常性的宣教,由接診醫師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直面交流宣教。筆者認為,對集中性的學生和社區居民宣教和對患者及家屬的宣教效果要好于對流動性人群的宣教,農村的墻體宣傳好于發放宣傳單和廣播的宣傳。
對結防人員的培訓主要是采取隨機和集中結合的方法。隨機就是在督導檢查中針對發現的問題,一對一地培訓,做到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集中就是集中培訓,包括區、鄉、村(社區)三級培訓,主要內容為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內容及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應加以注意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每次培訓后都現場考試存檔。區結防所每年組織兩次大型的培訓,其他時間的培訓由區結防所人員在鄉醫組織的每月村醫例會時進行短期強化培訓。
昌邑區肺結核患者的發現工作主要由鄉、村(社區)及轄區各醫療單位來完成,也有患者自己到區結防所來看病,鄉、村及轄區醫療單位醫師發現的患者由醫師開具轉診單向區結防所轉診。目前在患者發現這一環節中存在幾個問題:①有的肺結核患者癥狀不典型,村醫未能及時轉診。②轉診單所填內容不完整,給追蹤帶來困難。③經濟困難的患者經常有病不就醫,患者難以發現。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在宣傳和培訓上加大力度,提高群眾對結核病防治知識和政策的知曉率,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發揮在患者發現中的作用。
對于患者的治療和管理,我們的主要做法為:區、鄉、村(社區)三級聯動,分工明確,各司其責,責任到人。區結防所在接到轉診通知單或患者后,核實患者的情況,然后向鄉、村發出“治療管理通知單”,村醫(社區醫師)在接到村級管理通知單后,到衛生院填寫治療反饋單,領取免費抗結核藥品和治療記錄卡,開始指導患者服藥。服藥期間村醫的職責除“送藥到手,看服到口,記錄再走”外,還必須詢問患者服藥后的情況,認真填寫治療記錄卡,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督導患者在服藥滿2、5、6或8個月到區結防所進行痰檢和復查胸片,患者完成療程后,鄉、村兩級將患者的全部資料移交到區結防所審核建檔。目前患者的治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①由于有的村醫和患者距離遠,村醫很難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記錄再走”。②少部分患者由于服藥副作用大,不按時服藥。③社區患者流動性大,社區醫師有時和患者失去聯系。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采取的措施為:①加強對村醫的督導檢查,鄉醫每月對村醫督導1~2次。②對離村醫較遠的患者或出門的社區患者,村醫(社區醫師)應培訓患者家屬督導服藥,村醫每周必須與患者見面,了解治療情況。③區結防所印制統一的檔案夾規范檔案的管理。④區結防所每1~2個月對鄉、村兩級進行督導,到接受免費治療的患者家中訪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做好督導和訪視記錄。
按照國家規定,肺結核屬于乙類法定傳染病,全區醫療單位發現的疑似肺結核患者或肺結核患者必須在24 h內進行網絡直報,區結防所指定專人負責網絡直報,對網絡直報的疑似肺結核患者或肺結核患者進行實時監控。對轉診和追蹤到位的患者建立網絡專報檔案,與紙質檔案內容基本一致。
在結核病控制工作中,各個環節都要產生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結核病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每完成一項工作就整理一項,嚴格按各項資料整理的要求,以年度為限,分類收集,整理歸檔。
自2003年全面實施結核病控制策略以來,經過幾年的運作,各項工作基本上達到規范化,但由于時代在不斷發展,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和解決;但所有的工作都緊緊圍繞結核病控制策略的要求開展,重點在患者發現、追蹤和治療管理上下功夫,做到發現一例,治療一例,規范管理一例,最終實現控制結核病的工作目標。
[1]陸建方,蔣駿,薛琴,等.行政干預措施對肺結核病例發現的影響[J].江蘇預防醫學,2005,9(3):78-79.
[2]胡大林,譚紅專,全俊,等.結核病患者化療轉歸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4,4(5):45-46.
[3]鄒輝洪.河源市世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效果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04,21(3):47-48.
[4]王耀煌.蘄春縣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效果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2(3):145-146.
[5]陳永奎,郭常戰,賢振平.膠州市扎實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9):159-160.
[6]黃榮平,劉桂蓮,陳文萍,等.加強管理做好綜合醫院結核病防治工作[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2):146-147.
[7]何增榮,廖偉東,陳珊珊.大埔縣2005-2009年肺結核病流行情況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