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出現什么變化,我們面對的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已成為目前多方關注的問題。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不久前做了一次題為“危機之后”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指出,“危機之后”的一大特點,就是世界經濟力量和經濟增長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作為金融危機中心的美國“將目睹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下降”;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力量。他的這個判斷基于:第一,中國“強有力地”應對了這場危機,中國仍有繼續執行當前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第二,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其他國家從中受益,這增強了中國的影響力。佐利克還直言:“事實上,今天,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支穩定力量。”
當前世界各國正在為“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新一輪大發展積極做準備,中國經濟已領先步入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在4萬億投資計劃和10萬億新增銀行貸款的緩沖下,中國企業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中國經濟正在從“保增長”向“調結構”過渡,轉型升級已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后危機時代”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時代。
展望未來,專家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危機留下的創傷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深遠影響,“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如此可見,前路依然撲朔迷離。
事實表明,“后金融危機時代”還存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可謂“一切皆有可能”。
在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共同來解析這個似乎暫時還無解的問題,無疑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的3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宏偉事業的歷史篇章。1979年,FESCO派出了第一名員工,一切事業剛剛起步。截至目前,集團服務的外派員工達到35萬人,30年來累計外派員工超過50萬人,服務客戶公司8770家,其中在京的“全球500強”企業中,90%以上選擇了FESCO的服務。業務范圍涵蓋人力資源服務全領域,包括人事社保代理、員工派遣、招聘獵頭、薪酬福利、教育培訓、保險經紀、管理咨詢等多個方面,擁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員工隊伍。集團建立了以北京為中心、覆蓋全國的業務網絡,在上海、廣州等12個城市建立了投資公司,溫州、無錫等46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與全國10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2008年集團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32%,進入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排名前十位。2007-2009年,集團連續進入中國企業500強。2009年,集團入選北京最具影響力50強企業。FESCO已經成為中國人力資源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建國60年之際,我們跟隨歷史的足跡,緬懷中國商業史上那些曾經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他們曾經懷著報效國家、改變命運的商業理想和智慧,為推動中國商業的文明與進步而前赴后繼……

全球金融危機的余悸仍在,中國卻一枝獨秀地進入新一輪的市場盛宴。
支持當前企穩回暖的,是上半年7.37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更是其所代表的政策取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7月初表態,認為經濟企穩但基礎未牢,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核心目標是保增長、保就業。
2009年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更為樂觀。GDP增速高達7.9%,比一季度高出1.8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增長率為7.1%。顯然,經濟增長已經形成強勁的勢頭。
經歷了一輪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的企業從中學到了什么?
本刊遴選了三家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表現卓越的中國公司,旨在從他們身上探尋可以共同分享的經驗和教訓。審視在這場危與機的較量中,他們如何脫穎而出?如何為明天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