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華,王莉莉,姜紅維,蘇 君,管 嬿,劉俊峰
(華北石油總醫院,河北任丘 062552)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由于各種圍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在臨床上,除了對癥支持處理以外,尚缺乏療效確切、得到一致認可的有效的治療手段[1]。近年來,機體葉酸水平的降低與成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已得到初步證實。在此,筆者通過測定妊娠晚期孕婦血清葉酸水平并對其出生新生兒進行觀察,以進一步探討孕期葉酸水平的降低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生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選擇2009年1~9月在我院產科門診行常規產前檢查并住院足月分娩孕婦162例,年齡(25.6±2.9)歲。所有孕婦均為不吸煙的健康者,且無服用藥物或特殊飲食史。剔除孕前患有高血壓[血壓>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臨界高血壓(舒張壓>85 mm Hg)者或孕期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的孕婦,此外還剔除了多胎妊娠。所選研究對象均為孕37~42周自然分娩,新生兒出生體重為2 500~4 000 g。
所有孕婦均于妊娠38周經肱靜脈采集血液3 ml注入促凝管中,血樣品采集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0℃保存以備檢測。應用Access免疫分析系統(Beckman公司),采用敏感的化學發光法,嚴格按照葉酸檢測試劑盒說明對血清葉酸含量進行檢測。
對于所選研究對象所娩出的新生兒嚴格按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診斷依據與分度》[2]確定診斷。
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 SPSS 13.0統軟件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檢測162例孕婦的血清葉酸水平為(3.72±0.85)ng/ml,其中小于3 ng/ml的孕婦共28例,占13.7%。通過對所有孕婦新生兒出生情況觀察,結果顯示,血清葉酸水平小于3 ng/ml的孕婦所娩出新生兒中共有5例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其出生率為17.8%。血清葉酸水平高于3 ng/ml的134例孕婦所娩出新生兒中共有2例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其出生率為1.4%,明顯低于孕期血清葉酸水平降低的孕婦(P<0.01)。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時期最為常見、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25%的患兒即使存活也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不僅嚴重影響了兒童自身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除對癥處理以外,還沒有一種確實有效的方法能夠避免后遺癥的出現。那么能否在產前排除相關高危因素的影響而盡量減少該病的發生就顯得意義重大。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機體內葉酸水平降低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高危因素明顯地增加成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并且這種作用可以通過葉酸的補充而有效地逆轉。Kelly等[3]檢查了首發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缺血發作患者血漿葉酸水平,結果發現病例組血漿葉酸濃度顯著低于對照組。Bazzaon等[4]通過對8項試驗研究進行了匯總分析(其中,3項在美國和加拿大,3項在歐洲國家,1項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項在中國完成,參試者5 522~8 834例),結果顯示,葉酸的合理補充可以有效地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顯著降低無卒中史個體的卒中風險,并且在未推廣葉酸強化谷物的地區其預防效果更為明顯。然而對于新生兒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否同樣存在類似的現象,目前尚無相關報道。盡管如此,現有的證據充分顯示出妊娠期母體葉酸水平的降低將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后者會在金屬離子介導下自身氧化而生成過氧化物及氧自由基,從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可使內皮素-1分泌增加,血管內皮衍生松弛因子及前列環素分泌減少,導致血管舒縮因子平衡紊亂[5],這不僅增加了妊高征的發生[6],同時還會引起胎兒內皮依賴性的血管舒張功能受損[7],而這些正是導致胎兒宮內慢性缺氧的主要原因,由于大腦是機體對缺氧最為敏感的器官,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本項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晚期血清葉酸水平降低的孕婦,其所娩出的新生兒中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生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然而由于所選定的研究對象數量相對較小,因此該研究結果是否具有參考意義尚值得商榷,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繼續擴大研究樣本,并采用多機構合作的方式對妊娠晚期血清葉酸水平的降低與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出生率的關系作更加深入的探討。
[1]吳玉芹,黃體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3):137-138.
[2]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診斷依據與分度[J].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99-100.
[3]Kelly PJ,Shih VE,Kistler JP,et al.Low vitamin B6but not homocystin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theeraof folic acid grain fortification[J].Stroke,2003,34(6):51-54.
[4]Bazzano L,Reynolds K,Holder KN,et al.Effect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AMA,2006,296:2720-2726.
[5]王玉若.同型半胱氨酸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8,6(3):259-263.
[6]葉芳青,孫袁,蔣小亞,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及維生素B12的測定及意義[J].醫學臨床研究,2006,25(5):659-660.
[7]Helena M,Bo L,Mikael N.Endothelial function in newborn infants is related to folate levels and birth weight [J].Pediatrics,2007,119(6):1152-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