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談加強高職院校醫學專業的德育滲透
劉玉華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應注重其醫德醫風教育,為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做好準備。
高職醫學專業;素質教育;德育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現就我院醫學專業各學科的德育滲透談以下幾點體會:
1.1 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
實行素質教育本來就應該是教育的本義和宗旨,并不是一個新提出的概念。但是由于許多主客觀復雜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們的教育存在著“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從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在高等教育中要推行素質教育,即加強素質教育。而在高職教育具體工作中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將德智體美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德才兼備的實用型人才。
現在強調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筆者認為強調素質教育不能把學習知識與提高素質隔離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而應將素質教育貫穿于學生在學校里包括教學在內的一切活動的始終,努力做到學習知識與提高素質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1.2 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賦予了更多的責任
教師不能滿足于僅僅傳授知識,更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式的講授,而要把課上活,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內容及方法等方面認真地進行改革。同時,素質教育不能灌輸,只能靠潛移默化來培養。光靠幾堂課或幾節報告就想提高素質,是不切實際的,要靠學校和社會的綜合作用,在學校內部更要為廣大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而進取的氛圍。
周遠清在第一次全國高職高專教學工作會議閉幕式上說:“對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內容要有明確的表述,即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對于高職教育的素質教育來說,其中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也是思想道德素質。要想有良好的醫德(醫院職業道德)就要加強醫護人員的學習和自我修養,這一切應該從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抓起。
3.1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醫療機構是衛生系統的主要窗口,也是社會的重要窗口。醫德、醫風是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重要表現。實際上,醫德、醫風的好壞是社會風氣好壞的反映。因為醫療行為關系到人的健康與生命,所以,醫德、醫風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常常形成一時的熱點。由醫德、醫風惡劣造成的事故盡管不多,但是影響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譴責。醫德、醫風要求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工作作風。醫德、醫風的起碼要求是職業道德,即尊重病人,對病人負責,醫療行為自始至終都認真、規范。高標準的醫德、醫風要求做到對病人極端地熱忱,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技術精益求精。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就是千方百計提高醫護人員的道德素質,把道德原則轉化為醫護人員的內在素質和自覺行為,幫助醫護人員判斷善惡、榮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曉對病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形成強烈的義務感、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因此要靠道德的力量,強調責任感和高標準的職業道德,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醫德教育,不斷轉變工作作風,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3.2 要培養醫藥人員良好的醫德、醫風,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滲透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推動“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各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美德特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時代內涵,在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高職院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特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創業教育。為此各學科各顯神通,德育進課堂形成大氣候。各科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護理實踐課上,真人實做,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作為病人的痛苦,從而加強他們的為醫學事業做貢獻的決心;檢驗專業實踐課上,讓學生以自己的血液做樣本進行化驗,增強了他們的責任心;藥學專業學生實習到藥房,與病人及家屬親密接觸,親身體會到自己的責任之重,加強了他們從事醫學事業的自豪感,從而熱愛醫學事業。通過以上的教育,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道德素質。
3.3 德育為本,教師應以身作責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要“言傳身教”,不僅要“言”,而且還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榜樣的力量勝過說教的作用。因此,教師對自身的要求必須嚴格,他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一個上課馬虎的教師要求學生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是不可能的。“言傳身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太刻意,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為此我系教師做了大量的嘗試,首先,利用業余時間到各大院校、醫院、藥房、藥廠等地進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過硬的理論聯系實踐的業務水平,贏得了學生的尊重,使學生覺得教師是可敬的;其次,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關心學生們的生活情況,嚴中有愛,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的嚴格要求是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和愛護,使學生覺得教師是可親的;最后,教師能夠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經常與學生聊天,談理想談生活,讓學生認為教師是自己的師長和朋友,感到教師是可信賴的,能夠與教師交心,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時總結,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學生在學校能時時處處受到傳統美德精神的熏陶,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今后,應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專業特點、學生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系列化,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G641
C
1673-7210(2010)01(b)-110-02
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