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鏑,劉曉紅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026)
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新生兒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并且發病率較高,嚴重情況下會出現腦損傷,甚至死亡。我院對2009年治療的64例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64例患兒,其中,男46例,女18例。從胎齡來看,其中,早產兒55例,足月兒9例。出生體重在1.0~2.0 kg 44例,2.0~2.5 kg 12例,大于2.5 kg 8例。發病次數:1~2次40例,3~6次14例,大于6次10例。
出現呼吸暫停的患兒中,屬于原發性呼吸暫停的有33例,全部屬于早產兒,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鈉血癥、低鈣血癥13例,其中,早產兒占8例,足月兒5例;晚期酸中毒的8例,其中,早產兒占5例,足月兒3例,嗆奶6例,全部為早產兒;發生重度窒息的4例,其中,足月兒3例,早產兒1例。
64例患兒均使用常規的胸部平片進行檢查,在胸片檢查中有炎癥36例,出現肺透明膜病變15例,肺不張6例,肺大泡4例,消化道畸形2例,縱隔疝1例。
1.4.1 病因治療 新生兒出現呼吸暫停會使身體受到多重危害,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對此問題進行積極的治療,充分分析造成呼吸暫停的主要原因,并對由于原發病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進行相應的治療,糾正低氧血癥[1]。例如,由于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綜合征和血容量不足等所導致的低氧血癥,應該進行合理的供氧,使患兒的血氧飽和度處于正常的范圍內。當代謝性酸中毒較為嚴重時,可以使用堿性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當出現低血鈣和低血糖時,應該及時靜脈給予相應的治療,使患兒的體溫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有效地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2-3]。
1.4.2 監護心率、呼吸 對新生患兒的心率和呼吸進行實時的監護,當發現問題時可以及時地進行控制,必要的時候對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
1.4.3 合理供氧 當新生患兒呼吸出現暫停時,就會產生低氧現象,因此,在臨床上必須進行合理的供氧,當患兒的呼吸暫停現象好轉,恢復正常,就可以立即停止供氧[4]。
1.4.4 保持呼吸道通暢 使新生患兒的呼吸保持通暢,這樣可以防止患兒將嘔吐物吸入,防止鼻飼管脫出阻塞及痰堵塞。
1.4.5 增加物理刺激 可以對患兒的四肢進行輕拍、彈足底、給予托背和搖床等一些方法的刺激,以此來避免患兒的皮膚受到刺激,避免患兒的頸部過度屈曲。
當新生兒呼吸暫停以后應該立即給予托背彈足底、復蘇囊加壓給氧,吸痰等處理,當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問題的時候,應該給予靜滴氨茶堿,首劑5 mg/kg,12 h后給予維持量1.5~2.0 mg/kg。在患兒用藥的時候,應該隨時注意觀察患兒出現心率增快和嘔吐的情況。對于新生患兒來說除了原發性的呼吸暫停以外,繼發性的呼吸暫停也可以起到積極治療原發病的作用,給予相應的氧療,可以有效地糾正低氧血癥,極大程度地提高血氧的保護度,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當出現感染的時候,應該積極地控制感染的情況,當出現顱內出血時,應該給予降顱壓,糾正低血糖等處理。本組新生兒呼吸暫停共64例,治愈及好轉55例,自動出院6例,死亡3例。
如果從病因上面來看,新生兒呼吸暫停主要是原發性的較多,這其中的原因與新生兒的體質、胎齡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新生兒胎齡越小,發病的幾率越高,這主要是因為胎齡較小的新生兒呼吸系統還沒有得到較為完整的發育,使得新生兒在呼吸調節的時候出現相應的障礙。新生兒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情況不足,造成酶系統的缺乏,使得新生兒的呼吸肌發育不夠健全,肋骨的活動較差。由此可見,新生兒的肺泡通氣量逐漸減少和肺容量減低,使得呼吸中樞對CO2升高的反應能力低下而導致低氧血癥的情況發生。有關數據表明,血中β-內啡肽水平提高與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始發和復發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當血中β-內啡肽水平升高,就會造成新生兒的呼吸出現抑制的情況,甚至出現呼吸暫停,導致新生兒的死亡。此外,由于納洛酮作為β-內啡肽受體拮抗劑,可以阻斷嗎啡與β-內啡肽受體結合,因此,根據新生兒的情況來使用納洛酮,可以有效地解決新生兒呼吸抑制的產生,這樣就可以使新生兒的呼吸頻率和通氣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這樣的方法具備安全性高、起效快等特點,因此,也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推廣。
造成新生兒出現呼吸暫停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出現顱內出血及吸入性肺炎,這和足月兒出現缺血缺氧腦病的病因一樣,都是因為在生產時出現窒息。窒息會造成腦部低氧,低氧可以抑制新生兒呼吸中樞的生理功能,造成呼吸暫停。當新生兒出現窒息以后,就會造成整個機體都出現低氧和缺血的情況,而且從腦組織上面來看特別明顯。因此一旦發生顱內出血及吸入性肺炎,都有可能造成患兒自主調節能力下降,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敏感性逐漸下降,從而出現抑制作用,使新生兒出現呼吸暫停。除此之外,當患兒出現低氧時,會造成腦小血管出現損傷,使周圍的星形細胞水腫及血管內皮細胞腫脹,使管腔變窄,甚至造成管腔阻塞,導致多灶性腦組織壞死。另外,新生兒產生顱內出血,當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引起驚厥性的呼吸暫停,一旦呼吸暫停就會加重腦組織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呼吸衰竭。
綜上所述,想要有效地防治新生兒呼吸暫停,就應該盡量避免早產和防止窒息,對高危新生兒應密切進行監護,盡早發現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治療,從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1]鐘運宏.新生兒呼吸暫停108例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23(4):668.
[2]張麗霞.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3):240-241.
[3]楊慶南,朱建幸.新生兒呼吸暫停臨床分析與探討[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4):82-83.
[4]王玉玲.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16例臨床診治[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