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李 軍
(1.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衛生防疫站,內蒙古包頭 014040;2.山東大學,山東濟南 250012)
為有效控制傳染病疫情,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及時掌握傳染病的發展動態,現將東河區2009年的傳染病發病情況進行分析。
傳染病資料來源于2009年東河區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網報數據進行分析。
2009年東河區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1種,發病2 582例,年平均報告發病率為505.68/10萬。死亡1例,年平均報告死亡率為0.20/10萬。與2008年相比,發病率升高14.10%,死亡率下降0.97%。全年未報告甲類傳染病,其中乙類傳染病9種1 639例,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320.99/10萬,乙類傳染病占總發病數的58.83%;丙類傳染病7種1 085例,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12.49/10萬,丙類傳染病占總發病數的41.17%。
發病順位在前5位的分別為手足口病、肺結核、乙型肝炎、淋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與2008年相比,發病率上升的傳染病有乙型肝炎、布病、淋病、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發病率下降的傳染病有肺結核病、甲肝、麻疹、痢疾、猩紅熱、風疹、其他感染性腹瀉。
按傳播途徑分為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血原及性傳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4類。2009年腸道傳染病年均發病率為199.57/10萬,比2008年上升157.87%;呼吸道傳染病年均發病率為132.00/10萬,比2008年下降85.17%;血原及性傳播疾病年均發病率為170.98/10萬,比2008年上升17.12%;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年均發病率為2.94/10萬,比2008年上升1370.00%。
2.4.1 腸道傳染病構成比中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占94.41%;呼吸道傳染病構成比中肺結核占79.23%;血原及性傳播疾病中乙型肝炎占60.82%,淋病占13.63%,梅毒占12.94%,丙肝占12.49%,艾滋病占0.12%。
2.4.2 手足口病發病年齡構成中以小年齡組1~5歲發病率最高,占總發病率的84.58%;職業構成中幼托兒童占42.47%,散居兒童占51.48%,學生占5.45%。
2.4.3 肺結核發病年齡構成中20~80歲年齡組發病集中,其中20~40歲組發病人數占總構成的20.22%,40~60歲組發病人數占總構成的28.46%,60~80歲組發病人數占總構成的35.21%。職業構成中離退休人員、家務及待業、農民、工人共占發病數的61.24%。
2.4.4 病毒性肝炎中81.82%的發病率為乙型肝炎,年齡集中在15~45歲,職業構成中家務及待業占 17.89%、工人占10.73%、農民占10.36%、學生占8.85%。
2.4.5 淋病職業構成集中在家務及待業、長途司機、工人3種人群中,年齡以20~40歲青壯年為主,男、女性別比為12.22∶1。2.4.6其他感染性腹瀉各年齡段均有發病,但在小年齡組0~2歲段發病比校集中,發病數在整個發病年齡段占54.62%。
從2009年東河區疫情分析來看,除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下降外,其他腸道傳染病、血液及性傳染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均不同程度地上升。東河區危害嚴重的傳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肺結核、乙型肝炎、淋病等。手足口病年齡多集中在小年齡組的嬰幼兒,散居兒童的發病率要高于幼托兒童,主要與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差,不良個人衛生習慣有關。因此,衛生防疫部門要通過各種媒體對大眾進行宣傳,普及以手足口病為主的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把傳染病防治與兒童保健工作結合起來,倡導家長或監護人接受高質量的衛生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培養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才能從群體角度預防和控制各種兒童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1]。托幼衛生機構與學校要嚴格落實晨檢制度,做好因病缺課學生的追查與登記,并切實加強與衛生部門的信息溝通與合作[2]。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結核病發病率以每年1%的速度遞增,2003年全球新發結核病890萬,其中3/4的結核患者是青壯年,他們正處于工作的鼎盛期。我國結核病患病人數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而且發病對象主要是那些沒有經濟保障、居住條件差、營養不良等的社會弱勢群體[3]。東河區從2004年開始結核病參加了世行貸款英國贈款項目,大大提高了結核病患者的發現率(門診就診率為3‰),由于項目的支持和對結核病患者規范化管理,2009年結核病的發病率為104.58/10萬,比2008年下降25.94%,但是由于結核病的耐藥性問題,使結核病易反彈,因此,今后結核病仍然是東河區需要重點防控的傳染病。
病毒性肝炎中81.82%的發病患者為乙型肝炎患者,年齡在集中在15~45歲。因此東河區乙型肝炎防治應在加強對新生兒免疫接種的同時加強對新生兒以外人群的免疫接種,特別是15~45歲的重點人群,以降低人群HBV感染率和乙型肝炎發病率[4]。
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發病率的大幅上升主要因為此病發病率的上升,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奶類的需求量增加,導致大量養殖戶的增加。因此衛生防疫部門要積極與農業部門合作,除加強對生畜的管理之外,要加強對養殖人員的職業健康管理,定期進行體檢,有條件的可以接種疫苗。
另外由于性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潔性生活和性亂導致性傳播疾病的增加。因此,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1]蔣武,石海麗.2021例兒童法定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8,8(9):1609-1610.
[2]賈建茹,左志平,祖文剛.保定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26(5):46-49.
[3]張會孝,強軍,吳迪.結核病反彈之分析與對策[J].口岸衛生控制,2005,10(5):18-22.
[4]莊輝.加強新生兒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