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從微軟的比爾?蓋茨到谷歌CEO施密特,從百度CEO李彥宏到新浪CEO曹國偉,互聯網的大佬們異口同聲:未來一定是電子商務時代。
根據艾瑞咨詢初步預測,2009年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為2483 .5億元,同比增長93.7%,超出上年預期。在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下,網絡經濟成為受負面影響最小、成長性最佳的熱點行業之一。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五年內,網絡購物交易額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將突破5%,網絡購物對于傳統零售市場的貢獻將會日趨加大。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百度非要在躁動的B2C市場中插上一腳。
今年年初百度宣布,將會與日本最大的網絡購物商城日本樂天共同注資5000萬美元組建電子商務合作公司,其中樂天控股51%。
千呼萬喚之后,2010年6月9日,百度終于正式公布其在電子商務領域內的目標和計劃, 啟用“樂酷天”作為其在線服務平臺的品牌名稱,同時打出“中國超大網絡購物商城”的旗幟。

在C2C冒險失敗而轉戰B2C,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身為中國流量最大的網站,卻不能將自己的流量優勢轉換為收益,這無論如何都不是搜索巨頭愿意看到的。只是這一次,百度能如愿嗎?
2008年年底,C2C“有啊”上線前,百度曾高調宣稱的“‘有啊’將在3年內打敗淘寶、成為中國最大的個人網絡購物平臺”的豪言壯語仍回響在人們耳畔。如今3年大限過去了近一半,隨著百度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李明遠的離職,這個曾經備受矚目的嘗試也將名存實亡。
百度想憑借著自己流量上的優勢和搜索資源的支持進軍C2C領域,并將矛頭直指大佬淘寶,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天真。
當年的淘寶,面對只有500萬用戶的紳士易趣,可以憑著“耍無賴”的手段顛覆其規則,并一躍成為C2C市場上絕對的龍頭。而今,淘寶在線商品規模已占網購市場的85%,達到1.4億件,用戶超千萬。面對這個名副其實的巨人,“有啊”能做的只是模仿而不能超越,而如果不能在網購市場想出新的玩法,注定“有啊”很難有所作為。因為無論從信用評價、購買流程、支付方式到諸如秒殺等網絡促銷,幾乎中國網購的所有標準,全部都來自于淘寶網。
“所有賣家都覺得在‘有啊’開店,跟在淘寶開店沒什么區別,但淘寶網更容易招攬來顧客,賣家為什么要搬到‘有啊’來?賣家不來,商品數量自然上不去,最終對顧客也就沒有了吸引力。”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說,過分在意某些細節,卻沒有真正做出網購方面的殺手級應用,是百度“有啊”跌倒的根本原因。
殘酷的現實讓百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有啊”與淘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百度賴以自豪的流量并沒有給“有啊”帶來可觀的網購交易次數,用戶的粘性大不如預期,以致于后來百度電子商務事業部內部也因“一朝天子一朝臣”批量換血,百度才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電子商務策略。
事實上,淘寶走到今天,一路都是真金白銀堆砌而成的。前五年淘寶的總投入達十幾億元,同時全心全意地發展電子商務業務,而據百度“有啊”的員工稱,他們的市場推廣費用每月卻只有幾千元。在這個燒錢的行當里,百度進入C2C似乎更像是一種“玩票”,無異于“九牛一毛”。憑此百度想通過“有啊”來遏制淘寶,談何容易!
如今,百度又把目光瞄準了B2C,而這次,百度顯然做足了功課。
根據百度著名的發展策略“721”,即“70%的資源投入跟搜索直接相關的產品和技術研發中;20%的資源投入跟搜索間接相關的產品和技術中;10%的資源投入其他創新項目研究中”推理,百度進軍B2C市場,應該屬于其“1”的部分,即在“燒錢續命”的B2C里,百度不可能像做“有啊”那般小氣,但也絕不會太揮霍,因此,與人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樂天最突出的特點是像一個網上的沃爾瑪,如今已吸引超過3萬家正規品牌廠商及渠道商進駐,這也與時下國內的B2C大佬們的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百度的算盤自然是期望通過借助外來的成功經驗來改變其在國內電子商務領域的弱勢地位。而作為一家擁有廣泛客戶基礎的搜索公司,通過百度,也能為其帶來大量的客戶,這也是樂天為之心動之處。
據了解,百度樂天合資公司將會復制樂天日本的B2B2C商務模式,不會自建物流。有分析稱,該公司的收費方式主要有三種:向商家直接收取入駐與資訊服務費用、廣告費用及提供增值服務。其中,合資公司通過吸納正規商家入駐,幫助中小企業做電子商務,并提供資訊服務的方式收取部分費用。
百度稱,新商城最初將會出售高品質的中國品牌,在未來幾年,才會考慮與樂天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全球交易平臺實現對接。這也就是說,初期中國的網購者在這個新平臺上的其實還是同其他網站上差不多的商品。
而就在百度宣布與樂天合作的同一天,京東商城也對外宣布,拿到了美國老虎環球基金的1.5億美元投資。幾乎同時,蘇寧電器的“蘇寧易購”正式上線,蘇寧毫不諱言,將舉全集團之力,讓蘇寧易購成為中國最大的3C家電B2C網站。就連另一個領域的富士康,也對B2C市場情有獨鐘,推出名為“飛虎樂購”的B2C網站。
在這場酣戰正濃的疆場上,遲到的百度即使依托海量的流量、日本最大的電商經驗,面對這些不差錢的大佬、勁敵們,要想爭取億萬網民的歡心,顯然仍是困難重重。百度的又一次電子商務之路,也許注定仍是一片坎坷。
而據艾瑞網專欄作家劉爽分析,百度所自豪的海量流量,其實是B2C們非常渴望的,并愿意為此付費。因此,百度要做的其實只是建立一個入口,把購物流量經過精準篩選后有效輸入給B2C商家們即可,商家自然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把流量轉換成銷量。
縱觀國內領先的B2C電子商務網站,比如當當、卓越等,從其所涉獵的商品類別看,越來越像百貨店。而看重在線百貨這塊市場的,不僅僅只是叱咤風云的B2C們,還有傳統的百貨巨頭。也許在五六年前,百貨店的老總們還能自信滿滿地說:“網絡購物不成氣候,不會影響實體店的生意”,但現在,估計沒有人能坐得住了,手中握有大把品牌資源和客戶資源的本土百貨店也思量著要推出電子商務項目。
不久前,銀泰百貨投資控股的“銀泰匯”正式推出其線上資訊平臺,而它真正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個龐大的網上商城以及可觸及全國各地的銷售網絡。此外,中糧集團重金投資我買網,國美電器也緊急推進B2C業務,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近期籌劃在中國和日本“觸網”,推出電子商務業務。
對百度來說,這將是一場持久戰,假如沒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結果可能與“有啊”一樣,花了很多錢卻如“打水漂”。雖然百貨B2C市場規模足夠大,但通往B2C的路并非坦途,在用戶規模、品類規模、平臺粘性、供應鏈整合、基礎設施構建等方面,都需要有強大的支撐。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資金問題,充足的現金流是必備的保障,樂酷天必須闖過一道道關口。在B2C的征途上,有人頑強地堅持到最后,但中途夭折的也不在少數。而商業的魅力之一,就在于這一波接一波的顛覆與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