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陳克勤 本報特約記者 陳肇祥
未來軍用飛機會全面走向無人化嗎?從近段時間的變化看,確實存在這種趨勢——美國軍方大肆宣揚無人機在阿富汗戰場上的威力,伊朗、以色列頻頻展示國產先進無人機,而日本、韓國等無力開發第四代有人駕駛戰斗機的國家也紛紛另辟蹊徑,謀求以無人戰斗機來爭奪未來制空權。在未來資訊化、網絡化的作戰環境中,被稱為“戰場機器人”的無人機無疑將擔當更重要的角色。而各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已經日漸白熱化。
無人機在阿富汗唱主角
據美國《紐約時報》2月19日報道,無人機正在阿富汗戰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有取代有人機的勢頭。
據報道,目前美軍每天在阿富汗戰場上投放至少20架“捕食者”無人機,幾乎是一年前的兩倍。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捕食者”和體型更大的“收割者”無人機至少在阿富汗發射了184枚導彈和66枚激光制導炸彈。與此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操作的“捕食者”無人機也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據點實施了攻擊,以至于武裝分子聽到無人機發出的“嗡嗡聲”就會四散而去。除了傳統無人機外,美國還在無人直升機領域走在前列。目前美軍正考慮采購綽號為“驢子”的無人重型運輸直升機,該直升機有效載荷達到2.7噸,能夠部署火炮和導彈發射系統,可不加油連續飛行10小時。
據位于華盛頓州的咨詢機構Moire公司發表的報告稱,作為世界無人機頭號用戶,預計2010年美國花費在無人機產品和服務方面的費用將達到近35.3億美元,花費大項集中在“捕食者”、“收割者”、“影子”、“全球鷹”四大系列無人機身上。按照五角大樓空中偵察辦公室的目錄,美國軍用無人機大致分為3個等級:第一級是“影子”,第二級是“捕食者”,第三級是更大的機型,但是后來被取消,所以在二級和三級之間出現兩個折衷型,即諾·格公司的“全球鷹”和通用原子公司的“收割者”。實際上,美軍非常希望獲得能執行更遠程、更長航時的第三級無人機。
Moire公司的報告強調,無人機盡管在美軍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有兩大因素阻礙著對無人機的進一步投資:首先是無人機不像有人機可靠,無人機墜毀事故是有人機的4-5倍;其次是運行一架無人機仍然比較昂貴,如運行一架影子-200無人機需要32人。
伊朗、以色列針鋒相對
事實上,美國無人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的精彩表演,令其他國家群起效尤,“見賢思齊”之勢不可阻擋。
2月8日,伊朗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為兩條“先進無人機”生產線剪彩,伊朗法爾斯通訊社聲稱這兩款無人機能夠“持久進行精密探測和監視,甚至能攜帶武器攻擊地面目標”。奧地利航空專家湯姆·庫柏分析,如不出意外,伊朗官方所說的兩種“先進無人機”中的一種應是伊朗飛機工業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模塊化噴氣無人機,項目名稱為“燕子噴氣”,最大航程700公里,既可在防空演習中模擬巡航導彈/戰斗機,又可進行遠程雷達干擾和戰略偵察,甚至能充當巡航導彈使用。
似乎是一種示威,作為伊朗的死敵,以色列也在本月連續兩次高調展示其先進無人機,其中2月21日首次公開展出的“埃坦”無人機(又名蒼鷺Heron)體型堪稱“巨無霸”,幾乎和一架大型客機相當,翼展長度更是堪比波音737,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軍用無人機。據一位以色列空軍官員稱,“埃坦”無人機的發動機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噪音,其機載設備更是“猶如藝術品”, 其最大飛行高度超過9000米,航程3300公里,完全有能力進入伊朗領空執行任務。以色列媒體透露,“埃坦”曾經在去年1月底和2月初,兩次長途跟蹤,在蘇丹和埃及邊界區炸毀準備向加沙走私伊朗“黎明3”導彈等軍火的17輛卡車,炸死39人,包括幾名伊朗專家。以色列研發無人機30多年,已經是世界無人機設計和制造最先進國家之一。俄羅斯、印度等國目前擬購上億美元以色列無人駕駛飛機。
而在遠東,日本和韓國最近的動作也不小。2月17日,日本外相岡田克也與美國駐日大使魯斯交換了關于共同研究先進武器的文件,共同推動兩國在無人偵察機關鍵設備“圖像回轉儀”上的合作,同時日本還打算購買美國最先進的“全球鷹”無人機,以加強對朝鮮半島、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偵察能力。
而據美國《航空周刊》2月19日報道,韓國航空工業公司也在積極研制無人作戰飛機,其隱身攻擊型將能夠執行作戰任務,同時還可以執行偵察任務。無人作戰飛機長8.4米,翼展9.1米,最大巡航速度為0.86馬赫,升限為1.2萬米,續航時間為5小時,作戰半徑280公里,預計在2013年實現首飛。《航空周刊》稱,韓國在無人作戰機領域走在了日本前面,很可能成為亞洲軍用無人機事業之翹楚。
中國處于什么地位?
在無人機研發領域,中國又處在什么地位呢?在2010年新加坡航展上,中國展出了多種外銷型無人機。美國亞洲航空分析家朱利葉斯·約在《防務新聞》發表文章,認為“諸多不穩定因素正刺激亞太地區無人機開發呈現井噴之勢。而從技術層次來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處于亞太無人機研發的第一集團;日本、中國和印度處于第二集團;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則處于第三集團”。這番表態曾引起輿論一片議論。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文章可能低估了中國無人機的研發能力。中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制無人機,有著豐富經驗。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又陸續解決了小型渦扇發動機、數據鏈、航空材料、控制技術等諸多技術難題,具備研制戰略和戰術無人機的所有技術能力。目前,中國戰略無人機已經試飛,攻擊無人機也已多次成功試射空地導彈。
另據臺灣《亞太防務》報道,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早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就公開展示一種名為“翔龍”的大型無人機,無論航程還是起飛重量都與以色列“埃坦”不相上下。而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成飛又展出一種名為“長鷹”的大型無人機,外觀酷似“全球鷹”。《亞太防務》稱, “長鷹”的航程可能比“翔龍”遠,但仍比不上美國的“全球鷹”。不過,中國國防戰略并不像美國那樣追求全球作戰,即便是“翔龍”也足以滿足相當大半徑內的遠程離岸偵察需求,足以將南海、東海以及西太平洋在內的大片水域納入解放軍監視范圍。▲
環球時報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