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春明 本報特約記者 孫 軍
美國對臺出售武器的“強買強賣”模式通常被島內嘲諷為“凱子軍售”。22日,親綠的《自由時報》爆料稱,在美國出售的“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案中,臺灣再次被迫充當“凱子”,將在4月簽署“堪稱20年來最難堪的軍購追加條款”。
已是美國第二次加價
《自由時報》的報道稱,美臺4月將簽署的“軍購追加強化保密條款”規定,增加12.5億元(新臺幣,下同)巨資用于“反篡改科技保護技術”,防止“雷達機密外泄”,即增加新保密設備在雷達零件上,“一旦發生被外力取下或開啟的情況,關鍵零組件會自動損毀,以保護美方高科技”。
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在“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采購案上加價了。臺軍方透露,該項目代號為“安邦計劃”,部署在新竹縣的高山上,2003年11月“立法院”通過304億元預算,原定2007年完工,但因天災及研發落后等因素,將延期到2011年年底。2008年,美軍以臺風造成通往雷達站的道路損毀為由,要求加價用于改良土質、地基及興建擋土墻,全案經費增至近350億元。盡管美國當時保證不再加價,但僅僅過了一年,美軍就再度提出追加17.5億元用于保密,其中包括5億元“風險預備金”。臺空軍官員表示,經過反復磋商,美軍最后同意刪除“風險預備金”,追加預算降為12.5億元,臺方要求美軍必須保證絕對不能再第三次加價。
美雷達讓臺軍方頭痛
美國追加保密款的消息,在島內反響強烈。《自由時報》聲稱,遠程預警雷達是美軍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重要耳目,陳水扁當政時期,臺灣是美國輸出此裝備的唯一地區,“可見雙方關系緊密,但隨著馬政府親中態勢明顯,美方戒心升高,多次調整軍購案中的反篡改科技經費,顯見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信心滿滿稱‘臺美關系是前所未有的好,與事實落差甚巨”。國民黨“立委”林郁方痛批說,反篡改技術至少還知道用在什么地方,但所謂的“風險預備金”根本沒有具體項目,形同“漲價準備金”,這是美臺軍售案的首例,非常不合理,“臺灣絕對不能付這筆錢”。一名臺軍將領透露,美軍在各項軍購案上或多或少都有對臺保密的措施存在,過去售臺武器會在內部先做好保密措施,這些價款也都包含在軍售款內,遠程預警雷達一樣也有,但“東西做一半,又要我們付錢加強保密”的情況非常罕見,“也很難堪”。他還稱,臺軍方內部對于美方對臺不信任感加深得這么快,也深表驚訝。
實際上,“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采購案從一開始就是典型的“凱子軍售”。據了解,臺灣購買的“鋪路爪”性能較美國自用的型號低,但也有3000公里的探測距離,范圍甚至覆蓋大陸新疆、內蒙古一帶,美國宣稱該雷達能為臺灣額外提供7—10分鐘的預警時間。然而臺灣所謂的“大陸彈道導彈威脅”主要是指解放軍部署在沿海、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的短程戰術導彈,“鋪路爪”顯然是大材小用。此外,如此龐然大物矗立于山上,所需電力非常可觀,舊雷達站供電系統根本無法負荷,臺電為此需要架設輸電線路,全長超過20公里。由于需要經過許多少數民族部落,居民屢屢抗爭,“且高壓電塔容易被空中攻擊摧毀,缺乏電力的雷達能運作多久?也是軍方頭痛的難題”。有分析直言,美國對臺出售“鋪路爪”雷達更主要是為了填補美國對大陸的雷達探測空白。島內名嘴李敖曾嘲笑說,“臺灣海峽縱深太短,得知導彈來時已在臺灣頭頂上了,搶救不及,只好等死。凱子臺灣買了這玩意兒,唯一效果是早知死期7分鐘……臺灣買了對美國才有用的雷達,是看門狗替主子買了幫主子通風報信的雷達,臺灣人不但自己買骨頭,還買雷達請主子客呢!”《中國時報》此前也引用國民黨“立委”帥化民的話稱,“未來搜集到的情報臺美間到底如何分享,現在也沒說清楚”。據透露, “鋪路爪”雷達通常需要和美國預警衛星搜集到的情報相互配合印證,但美國一直沒有同意第一時間與臺灣共享衛星情報。
臺灣屢屢為美國承擔風險
事實上,臺灣承擔風險為美國牟利的類似情況還有不少。冷戰期間,臺灣空軍“黑貓”中隊曾多次派遣偵察機潛入大陸,為美國搜集大陸核試驗等情報,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臺軍飛機多次被解放軍擊落。而“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采購案也并非臺灣充當“軍售凱子”的唯一案例。早年美國曾大規模向臺灣出售二手裝備,這些武器大都價高質低,其中臺軍獲得的F—104戰斗機買來后接連掉落數十架,被稱為“寡婦制造者”;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陸軍購買美國M60坦克,美國同時卻將大批同型號坦克沉入海底充當人工礁石。臺灣近年來購買的4艘“基德”級驅逐艦,也是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老戰艦,通過這筆交易美國又獲得了近20億美元的收益。
最近幾年,美國更是將臺灣當成了“提款機”,2009年其向臺灣售出的“標槍”反坦克導彈要價竟暴漲4倍,臺軍發現居然是因為負責生產的美國廠商多年未接訂單,于是將近幾年的維持成本一次加在臺灣這批訂單上。盡管臺軍方和“立法院”曾多次威脅將凍結或取消采購預算,但礙于臺美關系的壓力,最后只能同意繼續充當“凱子”。▲
環球時報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