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 帆 本報記者 劉 揚
美國輿論界最近盛傳“中國威脅美國網絡安全”論。多家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渲染中國對美的網絡攻擊多么危險,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也撰文,呼吁美國政府與中國簽訂雙邊協定,以免遭中國黑客攻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安全問題專家唐嵐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美國從來沒有改變將中國視為信息安全主要對手的做法。過去炒過“幽靈網”,現在又借谷歌事件不斷對華施壓,這種做法是試圖將中國樹為國際社會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公敵。
據“美國之音”22日報道,多家美國媒體和網絡安全專家表示,俄羅斯被指責高調襲擊別國網絡,而中國的網絡攻擊更微妙、更隱蔽,也更危險。報道稱,美國媒體相信,中國當局一直在改進滲透美國軍事機構、國防工業部門網絡系統的手段,這些活動已經進行10年以上。“據信,中國黑客進入過武器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核武器實驗室圣地亞國家實驗室及美國航天局的軍事太空技術和導彈中心的網絡系統,這些黑客復制和竊取了重要的情報”。
報道還稱,在美國的石油、天然氣、電子通訊和金融機構都發現過來自中國的電腦病毒。一旦這些電腦系統癱瘓,美國的正常經濟活動將會停頓。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認為,“中國軍方某些部門全面訓練網絡特工人員”,“中國某些大學和商業公司也擁有幾十個網絡民兵機構”,“在和平時期,這些人滲透外國的網絡系統,搜集情報,為未來的戰爭作準備”。
報道稱,除上述中國官方組織的兩種網絡力量之外,還有第三種力量,就是愛國的黑客。“這些躍躍欲試的民間黑客主要攻擊對象是美國。這種愛國黑客得到多少官方支持不得而知”。
美國《大西洋雜志》撰稿人杰姆士·法勞斯在題為“網絡戰士”的文章中分析說,“其實,美國和中國之間發生大的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日常生活中,對美國傷害最大的是商業公司對商業公司的網絡間諜活動”。法勞斯建議美俄中英法等網絡大國公開討論這一問題,訂立國際公約,確保這些國家之間不進行網絡竊密活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安全問題專家唐嵐2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從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起,美國一直在用所謂的“網絡黑客”問題攻擊中國。2009年美國熱炒過“幽靈網”,今年又出現谷歌事件。一般年初更會出現一波美國輿論圍繞某個主題集中炒作的高峰。美國目前一系列做法很可能是出于變換手法的考慮,努力將中國樹為國際社會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公敵。
唐嵐認為,美國炒作黑客攻擊帶給中國的負面影響短暫而有限,其真實目的是借此打擊中國的崛起。很多國家也看到這一點,因此,目前除美國及其個別盟國在推波助瀾外,大部分國家比較冷靜。事實上,在美媒爆料中國兩所學校涉嫌襲擊谷歌網站后,其他國家媒體并沒有跟風炒作。俄“網絡星球”22日稱,美國內部對此事有不同意見,一部分人認為中國與此事件無關,中國是被第三國栽贓陷害的。▲
環球時報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