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凌 高穎
高脂血癥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膽固醇水平每增加1%,冠心病患病和死亡風險就增加2%。新型調脂藥物能大幅度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冠心病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下降。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中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觀察老年冠心病患者持續應用他汀類藥物普伐他汀鈉(福他寧)治療高脂血癥,了解其療效和安全性。
1.1 病例選擇 按1997年WHO診斷標準,選擇65歲以上冠心病同時符合高脂血癥診斷的患者60例,均經過普伐他汀鈉20mg/d治療后血脂已達標[1](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險性相關疾病,要求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治療目標值是2.60mmol/L,總膽固醇(TC)的治療目標值是4.68mmol/L。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68.3±3.6)歲;對照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69.7±4.2)歲。2組年齡、基礎疾病、血脂水平、心功能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排除標準:(1)3個月內發生過急性心肌梗塞;(2)急性感染;(3)近期嚴重創傷、手術;(4)近二周內飲食明顯改變;(5)患血小板藥物等;3個月及6個月后分別檢測上述指標,每月復診時記錄心力衰竭、心絞痛、心律失常發作等情況,以觀察血脂變化、肝腎功能、消化道癥狀等不良反應。
1.2 方法 入選前抽12小時空腹血測得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時測血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轉氨酶(GPT)。治療組繼續服用普伐他汀鈉10mg/d治療,對照組停用普伐他汀鈉治療;2組患者均飲食治療,其他按常規治療,如降壓、抗心律失常、抗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血脂、肝腎功能變化 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TC、TG、LDL-C均有明顯下降,6個月后TC、TG、LDL-C仍有明顯下降,而對照組觀察3個月、6個月后TC、TG、LDL-C均有明顯升高,2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2.2 2組治療3個月、6個月后心力衰竭加重、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發作例數比較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及血液系統疾病、肝臟疾病等。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心功能比較[n(%)]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肝腎功能變化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肝腎功能變化比較()
組別 時間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BUN(mmol/l) Cr(mmol/l) GPT(U/L)治療組 治療前 4.34±0.15 1.60±0.1 2.22±0.17 4.26±0.45 77.50±17.50 36.55±5.05療后3月 4.00±0.15 1.32±0.10 2.03±0.18 4.40±0.41 71.50±12.59 37.42±4.58療后6月 3.46±0.27 1.32±0.15 1.84±0.19 4.20±0.34 65.20±11.45 37.58±4.47對照組 治療前 4.34±0.18 1.49±0.12 2.32±0.17 4.18±0.56 58.75±11.30 34.10±6.70療后3月 4.57±0.18 1.65±0.12 2.56±0.17 4.32±0.48 70.95±13.47 36.80±4.68療后6月 5.02±0.21 1.82±0.19 3.07±0.30 4.64±0.21 70.53±11.09 37.90±3.44
治療3個月后,治療組和對照組心力衰竭加重、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發作分別為20例和25例,經卡方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6個月后,治療組和對照組心力衰竭加重、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發作分別為22例和27例,經卡方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一系列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積極進行降脂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進一步確立了調脂治療在冠心病治療中的地位。2002年發表的心臟保護研究HPS通過對20536例冠心病及心血管高危患者進行5年干預隨訪發現,對于血脂水平正常或較低,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C)>2.60mmol/L的高危患者,應用辛伐他汀40mg調脂治療仍能進一步獲益,這一結論揭開了強化降脂治療的序幕。隨后幾個關于大劑量他汀類藥物對高危人群(冠心病及其等危癥)或極高危人群,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合并糖尿病,吸煙,代謝綜合征等作用的臨床試驗結果問世,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基于此,2004年ATPⅢ[2]補充報告中,建議將高危患者的LDL-C降至2.60mmol/L以下,對于部分患者可降低至1.8mmol/L以下,尤其極高危患者,明確了冠心病高危和極高危患者需要進行強化降脂治療的概念。
本文觀察6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經過普伐他汀鈉20mg/d治療后血脂已達標;治療組繼續予普伐他汀鈉10mg/d維持治療,3個月后TC、TG、LDL-C均有明顯下降(P<0.001)。治療6個月后,治療組TC、LDL-C仍有明顯下降(P<0.001),TG稍下降(P>0.05)。對照組觀察3個月、6個月后TC、TG、LDL-C均有明顯升高(P<0.001)。對照組中心力衰竭加重、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發作例數均較治療組增多,提示普伐他汀鈉的降脂療效是肯定的,同時具有心臟保護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CARE試驗亞組分析支持他汀類藥物通過減少炎癥反應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險性[3]。此次試驗治療組患者受益不僅由于該藥的降脂作用,還有其在穩定斑塊、改善炎癥、降低血小板等非降脂作用。
總體來說,普伐他汀鈉對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降脂療效是肯定的,能明顯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符合ATPⅢ的達標要求;同時是安全的,無明顯的肝腎毒性;較少不良反應發生。正確應用普伐他汀鈉,對于調脂治療的意義舉足輕重,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值得推廣。
[1]LaRosa JC,He J,Vupputuri HS, Effect of statin on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rails[J].JAMA,1999;282:2340-2346.
[2]Cleeman JI.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 expert panel on 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2486-2497.
[3]Ridker PM,Rifai N,Pfeffer Ma,et al.For the 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CARE) Investigations.Long-term effect of pravastatin on plasma concer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J].Circulation,1999,100: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