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岐 林雪巖
淺析欠發達地區市屬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對策
■/李寶岐 林雪巖

市屬國有企業在地方經濟中的重要領域仍保持主導地位,關乎民生和地方經濟發展。發達地區市屬國有企業已進入發展壯大階段,而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國有企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欠發達地區如何進一步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發展壯大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地方國有經濟,是深入推進欠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欠發達地區思想觀念落后,創新意識不強,發展環境不優,其結果一方面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滯后;另一方面造成投資環境緩慢落后。這兩方面相互作用導致欠發達地區市屬國有企業大多規模偏小,管理落后,行業和布局結構不合理,核心競爭力不強。但是欠發達地區資源豐富,有較大發展潛力,且隨著改革深化、社會發展和制度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因此說,欠發達地區的國有企業既面臨機遇也存在挑戰。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市屬國有企業發展緩慢,經營狀況不佳。以遼寧省欠發達地區阜新市為例,2008年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20戶,全部是中小企業,近60%為困難企業,資產負債率達62%。由于相當一批企業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市屬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低,又缺乏有力的外部投入拉動,在市場競爭中主要靠自身滾動發展,其整體發展速度落后于經濟增長速度。負債率過高,致使許多企業信貸融資渠道受阻,無法獲取企業發展所需外部資金,經營陷入困境。多種因素導致企業很難依靠自身力量和資源完成改革發展任務。
2.國有企業發展缺乏主導產業,特色優勢企業沒有形成合力。以阜新市為例,2008年全市國有企業分布在工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十余個領域,國有企業涉及面廣,特色不突出,優勢不明顯,如同一盤散沙,不能形成規模效應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集群。
3.市屬國有企業產權單一、機制不活。長期以來束縛國有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市屬國有企業產權單一,沒有實現產權多元化改革,制約了企業經營機制進一步轉變與發展。企業雖普遍實行了公司制,但還處于模仿階段,在經營機制上與傳統國有企業沒有本質區別,公司治理水平普遍較低,市場化程度較低,很多企業主要是因為處于壟斷行業,靠特殊優惠政策才得以存續。
4.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存在誤區,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合理。由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可用財力較小,無力解決國有企業發展和歷史遺留問題,在國有企業改制特別是嚴重資不抵債企業的改制問題上,步入了為改制而改制、為退出而退出、變相甩包袱的誤區。把企業不是改活了而是改沒了,使市屬國有企業數量急劇下降,造成全市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合理。
1.創新發展模式,確定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一是地方政府要科學規劃國有經濟發展布局,將發展的主要力量集中到幾個主導產業上,整合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進行重點扶持,培植具有強勁帶動力的龍頭產業。市國資監管部門要研究制定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設立監管企業專項扶持發展資金,加大對品牌支持力度,篩選部分有發展潛力品牌項目進行扶持;鼓勵企業創新,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合,支持企業與地方高校、科研單位共建研發機構,為企業發展積蓄后勁。二是企業自身應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市場、資源、規模等要素,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先發優勢,使一批老企業通過改造升級,發揮潛能,增長活力,實現國有經濟產業能級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2.債務解困,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債務解困是企業資產重組和經營機制創新的必要前提。不解決債務問題,資本逐利行為決定了外部資本不可能有意愿進入;只有外部資本注入,企業發展資金缺乏的現狀才能改變。通過組建市級國有資產投融資公司,成立產業投融資主體,實現企業債務解困。投融資公司以市場化運作的手段,選擇性購買有較強盈利能力或有盈利潛力的企業債權,作為一種資源加以盤活,吸引外部戰略投資者進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國有企業發展壯大。
3.發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培育市屬國有經濟發展新亮點。中小企業發展目標應是做強做優,不一定都要做大。目前隨著我國產業分工不斷深化,一些產業正在借助“地區規模經濟”和“零部件規模經濟”取代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這種形式非常有利于中小企業形成集群合作關系,在某一產品上下生產鏈上進行分工,從而提高集群整體和單個企業的競爭力,為中小國企發展帶來新的生機。欠發達地區在這方面具有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低,國企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優勢,區域內的國企在債務解困基礎上,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擴展深加工產業鏈,把具有資源優勢的國有企業建成一體化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把中小企業做強做優,培育市屬國有經濟發展新亮點。
4.著眼于發展改革,推進產權主體多元化。改革為發展,發展促改革,準確把握改革與發展的辯證法。市屬國有企業要想發展,須走出為改制而改制、為退出而退出、變相甩包袱的誤區。按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主導方針,改出生機,改出后勁,將劣勢企業改為優勢企業,把不良資產變為優良資產。在明確企業發展戰略基礎上,積極尋找有共同戰略遠景、價值取向和投資偏好的民資、外資或有助于提升企業價值、品質以及經營理念的其他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多元化改革。通過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借助外部力量,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把企業做活,把行業保住,使企業以金蟬脫殼的方式獲得新生。
欠發達地區有其特殊的客觀實際,各地發展不能千篇一律。但地方政府只要根據當地特色,發展優勢產業,著眼于發展改革,科學制定市屬國企改革與發展規劃,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和后發優勢,抓住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分流的契機,欠發達地區國有企業也可大有作為。
(作者單位:阜新市國資委;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