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倫東 劉玥伶 尹益民
(川北醫學院圖書館 四川南充 637000)
隨著近年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加快,學生信息意識增強,信息結構、信息來源、獲取信息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學生閱讀呈現閱讀方式多樣化,閱讀觀念多元化。圖書館文獻資源結構逐步從以印刷型文獻為主向印刷型和電子文獻并重發展,如何結合現代學生的閱讀特點,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引導學生閱讀行為,充分利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是擺在高校圖書館面前的重大課題。研究大學生閱讀心理,是開展針對性文獻信息服務的基礎。筆者通過對二至四年級在校學生進行“閱讀動機與影響因素調查”,對比性別、生源、專業、年級差異,探討大學生閱讀特點的心理學依據。
1.1 目的。了解醫學院校學生(含非醫學專業)的閱讀動機類型與影響閱讀動機的主要因素,分析學生閱讀動機的性別、生源、專業和年級差異和影響因素的年級差異,研究其心理學依據,探索學生閱讀心理的干預機制。
1.2 對象。2008年 9月,我們對我院二至四年級在校學生(醫學專業和英語、公共事業管理等非醫學專業)開展了“閱讀動機及影響因素”問卷調查。發放問卷 850份,回收有效問卷 711份,回收率為 83.6%。回收問卷中,男性 189人,女性 522人;醫學專業 600人,非醫學專業 111人;城鎮生源 240人,農村生源 471人;二年級 168人,三年級 285人,四年級 258人。因新生剛入校,五年級學生在外實習,未納入調查范圍。
1.3 方法。采用自編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者性別、年級、專業、生源等基本信息。動機選項包括自覺豐富知識,提高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和事業成功、娛樂放松、解決專業學習疑難和不確定五個選項,分別對應學習型動機、成就動機、解疑動機、娛樂動機和無明確動機;影響因素選項包括空余時間、閱讀物內容、環境和氛圍、閱讀交流、授課教師影響、其他因素。數據采用 spss 13.0統計,閱讀動機按性別、生源、專業、年級進行χ2檢驗,影響因素按年級進行χ2檢驗。
2.1 總體情況看,學習型動機比例最高,其次是無明確動機,解疑動機最低(表 1)。

表 1 閱讀動機統計
2.2 從閱讀動機性別統計(表 2)可以看出,男女生閱讀動機均以學習型為主,但成就動機存在性別差異,男生閱讀的成就動機高于女生(P<0.05)。

表 2 閱讀動機性別對比統計
2.3 閱讀動機專業統計(表 3)顯示,閱讀動機具有明顯的專業差異。醫學生以學習型動機為主,非醫學專業無明確動機的比例高。醫學專業學生學習型動機的比例明顯高于非醫學專業(P<0.005),非醫學專業無明確動機的比例明顯高于醫學專業(P<0.005)。

表 3 閱讀動機專業對比統計
2.4 從生源統計(表 4)看,城鎮生源和農村生源均以學習型動機為主。不同生源在成就動機與無明確動機上有顯著差異(P<0.005),城鎮生源成就動機的比例明顯高于農村生源,農村生源無明確動機的比例顯著高于城鎮生源。農村生源學習型動機的比例略高于城鎮生源(P<0.05)。

表 4 閱讀動機生源對比統計
2.5 從年級統計看(表 5),各年級均以學習型動機為主。不同年級在學習型動機、成就動機和解疑動機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5)。二年級成就動機最高;三年級學習型動機最高,成就動機顯著低于二、四年級;四年級解疑動機明顯高于二、三年級。

表 5 閱讀動機調查年級對比統計
隨年級變化,學習型動機、無明確動機和娛樂動機呈倒“V”字型變化,成就動機和解疑動機呈“V”字型變化,如圖 1:閱讀動機隨年級分布圖。

圖 1 閱讀動機年級分布圖
2.6 閱讀動機影響因素調查。從總體看,對閱讀動機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為時間,其次是閱讀物內容,見表 6。

表 6 閱讀動機影響因素統計結果
從年級對比(表 7)看,各年級在空余時間、閱讀物內容、環境和氛圍因素有顯著差異(P<0.005),其他不確定因素有明顯差異(P<0.01)。二年級受閱讀物內容的影響最大,三年級受環境和氛圍影響較二、四年級大,四年級受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大,閱讀交流和授課教師影響對比無實際統計意義。2.7 誤差分析。由于本校處于西部地區,雖然被調查者來自全國各地,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因地域差異導致的心理差異,但農村生源比例高于城鎮生源,導致調查對象農村生源比例偏高;回收調查表各年級差別較大,導致二年級樣本數量與三、四年級差距較大。

表 7 閱讀動機影響因素年級對比統計
閱讀動機是反映讀者閱讀需求,引起閱讀行為,滿足閱讀愿望的內部動力。反映了讀者閱讀的內在原因以及閱讀選擇的主觀因素,是激勵和維持閱讀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1〕。閱讀動機主要有學習型動機、成就動機、解疑動機和娛樂動機四種〔2〕。閱讀動機的強度除受閱讀需要的強度影響外,還受時間、閱讀環境、閱讀物內容等因素的影響。
3.1 學習型動機是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動機的主體。由于醫學院校專業性強,現行的醫學教育模式重專業而輕人文,專業課程占據學生絕大多數時間,學生專業學習負擔重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形成了對醫學專業文獻閱讀的倦怠心理,而希望通過閱讀,補充非醫學專業知識,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結構,提升人文素質,同時調整學習節奏,緩解專業學習壓力成為學生的主要閱讀需要(尤其是課外閱讀),因此表現出學習型閱讀動機是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動機的主體,解疑動機反而最低。另外,由于被調查者距畢業分配尚早,對就業的關注程度較低,加之通過近 10多年的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和大學生就業實際,學生對就業形勢的心理適應逐步增強,從調查結果顯示因就業壓力,希望通過閱讀提升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成就型動機的比例反而偏低。由于學生專業學習任務重,業余時間有限,故時間成為學生能否產生閱讀動機的主要因素。
3.2 社會角色期望和成就動機是閱讀動機差異的主要原因。社會角色期望和成就動機(尤其是職業成就方面)具有性別差異。由于中國傳統的社會性別角色觀念,無論整體,還是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齡階段,中國男性的成就動機水平均較女性高〔3〕,男生受成就動機的影響和支配比女性讀者大,因性別角色差異,加之社會變革和文化、價值觀的變遷,女性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增大,產生傳統角色回歸,職業成就動機和社會角色期待降低,擇業缺乏競爭意識〔4〕,表現出女生閱讀的成就動機明顯低于男生。
不同生源的成長環境和家庭就業觀念差別較大,導致城鎮生源社會角色期望和就業期望較農村生源高,就業壓力比農村生源大,表現出閱讀的成就動機高;農村生源因在大學前的學習經歷中,擁有的學習資源和見識表現的差別而產生一定心理落差,體現在閱讀動機上,農村生源對人文知識等非專業知識的補充,緩解知識廣度和深度差距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等感,成為農村生源閱讀的主要動機之一,故農村生源學習型閱讀動機高。
醫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操作性,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操作能力,促使醫學專業學生表現出較強的求知進取和社會取向動機,在閱讀動機上表現出醫學生主要為學習型動機。非醫學專業因專業涉及范圍廣,閱讀內容的指向的不確定性,故非醫專業學生閱讀動機不明確的顯著高于醫學專業。
3.3 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動機和影響因素具有階段性。二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對專業學習還具有一定的新鮮感,理想化色彩較濃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較高,希望在大學取得更大成功,在整合性期望、就業性期望和志向性期望均比高年級高〔5〕,閱讀表現出較強的成就動機,閱讀動機受閱讀物內容影響大。
三年級學生,專業課程比重逐漸增大,專業學習壓力增大,逐漸產生浮躁、焦慮和專業學習倦怠心理,對就業的關注度暫時被強大的專業學習壓力弱化;隨著對專業的了解逐步深入,對人文知識的缺乏而產生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心理需求變得迫切,閱讀的學習型動機比二、四年級強,同時閱讀動機不明確的比例也達到最高,閱讀動機受閱讀環境和氛圍影響也明顯高于二、四年級,顯示三年級學生專業學習的倦怠心理和學習目的的動搖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四年級學生即將面臨實習,同時就業問題重新成為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業成為學生的主要壓力,浮躁、焦慮情緒進一步強化,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型動機大幅減弱,而成就動機和解疑動機大幅增強,閱讀動機對外界影響因素的敏感度最高,極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導致影響因素不確定的比例達到最高。
閱讀動機反映讀者閱讀需要,是啟動閱讀認知過程,引起、維持和強化閱讀行為的直接動因。正確引導讀者閱讀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心理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一,結合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心理,加強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輔導,培養和強化大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第二,根據不同階段讀者的閱讀動機和閱讀傾向,開展階段性的讀者利用教育,喚起學生的閱讀需要,強化閱讀動機。第三,加強館員與讀者的有效交流,了解學生閱讀需要,結合文獻資源,多途徑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推薦,構建良好的館員與讀者溝通機制,營造良好的閱讀服務氛圍,改善讀者閱讀過程的情緒體驗。
總之,重視學生閱讀心理,重視不同讀者的閱讀動機差異,及時了解學生閱讀心理的變化和閱讀傾向,開展學生閱讀的心理引導,改進文獻利用環境,加強與讀者的有效溝通和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對促進文獻資源利用,實現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周文駿主編.圖書館學情報學詞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539
2.梁彥斌.讀者學.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87-90
3.景懷斌.中國人成就動機性別差異研究.心理科學,1995;(2):180-183
4.陶國富,王祥興主編.大學生社會心理.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221
5.毛小玲,李宏翰.大學生的角色期望研究.社會心理科學,2006;21(2):2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