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勤
?
基于Milk Run思想的汽車供應物流模式分析
張 勤
福州大學
以汽車供應物流為研究對象,在對國內大中型汽車制造企業采用Milk Run模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Milk Run思想在國內汽車供應物流運作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及其原因,從而明確Milk Run模式的運作條件,為國內汽車制造企業提供相應的參考對策。
汽車企業 供應物流 Milk Run 精細生產
汽車制造企業的生產需要采購上萬種零部件,所對接的是上百家供應商,這一行業特點使得其供應鏈最為繁雜,其供應(入場)物流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可想而知,因此采取何種合理的物流模式,已成為汽車行業提升企業競爭力和顧客服務水平,增加企業盈利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文基于供應鏈管理視角,針對Milk Run模式的優越性,旨在分析Milk Run思想在解決傳統供貨模式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實施對策。
Milk Run也稱為牛奶取貨,起源于英國北部的牧場,是為解決牛奶運輸而發明的一種運輸方式,卡車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路線在一次送貨中將裝滿牛奶的奶瓶運送到各家門口,待原路返回牛奶場時再將空奶瓶收集回去。之后逐漸發展為制造商用同一貨運車輛從多個供應商處收取零配件的操作模式。具體方式是:每天固定的時刻,卡車從制造企業工廠或者集貨、配送中心出發,到第一個供應商處裝上準備發運的原材料,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路線到第二家、第三家,以此類推,直到裝完所有安排好的材料再返回。這樣的模式省去了所有供應商空車返回的浪費,同時使物料能夠及時供應,發運貨物少的供應商不必等到貨物積滿一車再發運,可保持較低的庫存,以便最大程度地實現JIT供應。如圖1所示。
圖1 Milk Run原理示意圖
Milk Run運作方式是多頻次、小批量、及時拉動式的取貨模式,將原先的供應商送貨的推動方式轉變為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拉動方式,呈現出如下優點:
(1)柔性的取料路線設計有利于準時供貨,使取貨、到貨窗口時間計劃更合理,增強對市場需求的迅速反應能力;
(2)Milk Run有利于運輸效率及容積率的提高。在相同貨運量下,運輸總里程大大下降,滿載率在計劃和實施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而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3)通過小批量多批次的運送,能夠及時發現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并且得到迅速的解決;
(4)Milk Run由整車廠委托專業物流運輸承包商進行運作,保證了安全供貨,使得汽車制造企業可以專注于核心業務,緩解供應商管理的壓力。
Milk Run模式在國外汽車上游供應鏈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通常的做法是將此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由其設計Milk Run的路線和方案,然后到不同的供應商處取貨,再直接送到總裝廠。許多國際知名的汽車制造商,如豐田、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萊斯勒,均采用了Milk-Run模式的供應物流,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國內最早是汽車制造業(上海通用、東風日產)使用的一種物料集貨模式,隨后北京吉普等汽車企業也陸續引用這種物流入場模式,但在實踐中,Milk Run模式在不同汽車企業中的應用成效并不相同。
上海通用汽車與汽車物流服務商安吉天地(Anji-TNT)合作,引入并實施Milk Run項目。安吉天地作為第三方物流商,根據預定的路線,在預定的窗口時間內完成向各供應商的取貨,同時按照計劃提取空料箱、料架,再次抵達供應商處將其返還。采用Milk Run模式后,節約了運輸公里數,提高了裝載率,據上海通用的財務分析顯示,每年可節約零部件運輸成本30%以上,同時可視化管理和定位系統的運用,提高了對日常運作的實施控管能力和預測能力。
廣州風神物流公司導入并試運行的零部件調達物流(即采用Milk Run的形式),根據需要設置了線旁倉庫,由廣州風神物流公司統一管理,為東風日產提供JIT的服務,為整車廠物流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與中遠物流有限公司于2004年簽署了Milk Run物流服務協議,該計劃預期可以節省10%的運輸成本,庫存可由原來的15~20天降低到2天,庫存面積減少80%。然而在實際運作中,由于北京吉普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突發事件,生產計劃調整無序,而其與供應商的協同合作程度不高,供應商的生產和供貨計劃跟不上,導致零部件不能及時到位。因而最后也只淪為干線運輸而已。
在實行Milk Run模式的實踐中,有些汽車制造企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優化了供應物流運作,而有些企業則未取得預想的效果。而據有關部門統計,除了國內少數大型汽車制造企業引用Milk Run供應物流管理模式取得較大成功之外,大多數企業引進后的成功率都不高,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3.1.1 國內相關理論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國內理論界和實務界對Milk Run相關理論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大多數都還停留在Milk Run的運作模式上,主要采用實際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Milk Run方式在JIT模式中的應用問題,或者針對Milk Run模式的理論介紹、實施中路線設計和運輸車輛參數的確定等問題進行研究,對一些較重要和操作性較強的方面,比如Milk Run的運作條件及成本節省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
3.1.2 國內交通狀況有待改進
國內第一次以北京、廣州、成都等25個城市為單位,對城市交通的通暢度等進行全面度量的《中國城市暢行指數2006年度報告》顯示,2006年城市暢行程度得分為54.1分,未達及格線,表明城市交通正處于擁堵處境。這導致了企業對路況把握難,到貨時間的精確計算難度大。而Milk Run對取貨、到貨的時間要求嚴格,否則難以很好地支持制造企業的JIT計劃。國內交通狀況還不完善的狀況給Milk Run的成功實施設置了一道障礙。
3.2.1 制造廠生產計劃性較差
一般而言,JIT和精益生產模式能夠順利執行,對制造商提出的基本條件就是其生產計劃需要具有計劃性。但是國內汽車制造業常常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市場預測不準確或生產內部的缺陷等導致無法指定連貫的生產計劃,進而導致各種物料的需求時間、數量和種類常常無規律發生變動。這就導致了供應商很難根據汽車制造企業的需求生產和運送物料。
3.2.2 供應商積極性差
采用Milk Run模式,可以更好運行汽車制造企業的JIT和精益生產模式,把汽車制造企業本身的庫存降到最低。然而為了防止斷貨的危險,制造企業仍然要保證一定量的物料庫存,因此作為強勢的制造企業往往會要求供應商提高安全庫存,以保證每次都能夠順利取貨。這加重了供應商的負擔,如果制造企業沒有與之協調或提供補償,則容易挫傷供應商的積極性。
3.2.3 自有車隊處理棘手
Milk Run模式對于運輸路線和運輸工具的要求較之前高,因而大部分企業都是外包給第三方或者與第三方合作建立合資公司。外包之后必須要處理原有車輛和人員問題,這就導致了制造企業內部在實施Milk Run時會產生較大的阻力。
另一方面,供應商原來送貨也是使用自己的運輸車隊,已形成了很多小供應商的車隊靠大制造商供養的局面。而一旦采取了Milk Run之后,這些車隊的處理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也是導致供應商積極性差的另一個原因。
3.2.4 信息交流不充分
精益生產下的Milk Run要求制造企業按照計劃制定日/周/月需求計劃,在預測、生產、組織上有問題或變動時應及時通知供應商,使供應商能做出適時的配合。同時由于Milk Run一般都外包給第三方,如果第三方不能掌握制造企業和供應商雙方的生產和需求信息,就很難到達預期的效果?,F實中,汽車制造企業、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間往往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信息系統平臺。而制造企業與供應商的信息化建設常常并不同步。這都給Milk Run的成功實施增加了難度。
3.2.5 產品質量問題
精益生產和JIT思想一方面要求供應商提供的貨物無瑕疵,另一方面也要求制造企業生產過程中應該零浪費,無不合格品。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則會導致生產的停頓和延遲交貨。在現實中,由于供貨時間嚴格,制造商往往不能派質檢員去取貨,同樣供應商也不會派人隨車入場交付,因此貨物品質檢驗和責任就常常出現糾紛,如果有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參與的話,問題就更加復雜。
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與此同時,為了降低汽車制造企業的總成本,將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汽車物流服務商已成為汽車供應物流發展的趨勢。
汽車行業是一個關聯度很大的行業,非常適合以產業集群的方式發展。在產業集群內采用Milk Run的方式可以簡化Milk Run線路,節省運輸里程,降低物流成本。特別是針對我國不發達的交通情況,通過產業集群可以較大程度實現線路狀況的可預測性,得到較精確的到貨時間,方便企業生產。
當前企業可以根據自身信息化基礎,使用Internet、EDI、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實現信息共享。制造企業應該將MRP運算后的采購需求計劃以及日生產排程計劃按不同的采購計劃周期發送給供應商,供應商甚至可以參加制造企業的生產計劃制定會議,對需求的準確性有更好的把握。通過信息的充分共享,減少供應鏈上的庫存成本以及缺貨損失。
沒有計劃性的物料需求常常會產生牛鞭效應,因此制造商應該加強與供應商的交流和溝通。制造商應該提前通過ERP或MRP系統,按照自己的生產計劃,產生日/周/月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然后在計劃的時間到供應商處取貨。當然供應商也要配合制造商的計劃在規定時間前備好物料,以保證Milk Run的車輛取到物料。
JIT和精益生產的目標是減少浪費,降低庫存,但并不一定要制造企業都做到零庫存。而是將安全庫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當然,對于用于緩沖的庫存也要采取ABC分類法進行管理。重要的物料和距離遠的供應商的物料的安全庫存要相對多些,而本地的供應商則可以采取Milk Run滿載后直送的方式。
[1] 張蕾.Milk Run方式的實踐與應用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 馬士華,林勇,陳志詳.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 藍青松,徐廣卿.從傳統運輸邁入現代物流——入場物流的“循環取貨”管理模式[J].上海汽車,2003,(8):18-20.
[4] 劉倩,吳寒,宋力.汽車制造企業供應物流的發展途徑研究[J].中國市場,2008,(15):106-107.
[5] Helen Peck, Uta Juttner. Strategy and relationship: Defining the interface in supply chain contex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11,No.2,2000.
[6] David Hannon. Automotive industry drives optimization in logistics[J].Purchasing, 132,No.7,Apr.17,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