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琴
?
福州市開展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的探討
林秀琴
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產業技術路線圖是能夠引導產業向正確方向發展的一種技術管理方法。文章介紹了技術線路圖的基本概念,并將它與以往科技規劃進行比較,分析了運用技術路線圖進行產業發展規劃的優勢,總結了國內外開展技術路線圖研究的經驗、做法,最后就福州市開展技術路線圖研究提出了建議。
產業技術路線圖 發展規劃 管理創新
技術路線圖是在產業技術規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20世紀中后期逐步興起的一種由單個產業內部誕生的技術預測和技術規劃方法。產業技術路線圖作為產業戰略集成規劃方法已經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并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技創新管理工具。近年來,我國也嘗試使用技術路線圖這一新興管理工具進行產業層面的技術規劃,廣東等地積極探索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作方法和產業管理創新實踐。
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科技管理工具,在國外被廣泛用于企業、產業和國家三個層面上的決策和管理活動。技術路線圖的概念,與地圖類似,技術路線圖也是描述從一地到另一地的路徑,即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等方面從一個目標到達另一個目標的路徑。但與地圖不同的是,由于技術發展面臨更大不確定性,技術路線圖融合了人們關于如何前進以達到目標的觀點和看法。
綜合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技術路線圖的描述,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角度來理解技術路線圖:(1)技術路線圖是未來發展的愿景圖,展現了知識、理想、企業、政府資源、相關投資及實施流程的結合;(2)技術路線圖是技術方案,為產業的技術需求提供了確認、評估及選擇策略的完整方案;(3)技術路線圖是過程管理工具,幫助識別國家/行業/部門/公司未來成功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以及執行和發展這些技術所需的項目或步驟。總的來說,技術路線圖是針對某一特定領域,集合利益相關者意見對影響達到技術目標的重要變動因素所作的展望分析與策略選擇。
以往發展規劃的缺點:一是任務缺乏系統性考慮。無論是10~15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還是5年發展規劃,都沒有明確提出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尤其是5年規劃之間,在目標任務、發展重點的銜接上系統考慮不夠。二是任務的目標性不明確。規劃提出的任務一般缺乏明確的經濟和技術發展具體指標。三是規劃要素之間缺乏有機銜接。戰略需求、目標任務、發展重點往往由不同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盡管建立了上下溝通協調機制,但仍然缺乏有效方法將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與以往發展規劃相比,產業技術路線圖作為戰略決策的有效工具,可以提高發展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和指導性。首先,產業技術路線圖按照科學的方法、規范的流程開展戰略研究,提升了發展規劃的科學性。第二,產業技術路線圖以簡潔明了的圖表形式,使區域戰略目標、科技發展任務與關鍵技術研發之間的關系顯性化,加強了發展規劃的系統性。第三,在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中,綜合集成了經濟、社會、科技、企業等方面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共識,增強了發展規劃的權威性。最后,產業技術路線圖能給出關鍵技術研發的優先次序、實現時間和發展路徑等,使計劃能夠按照規劃做出系統安排,增強了規劃對計劃的指導性。同時,也使政府、產業、社會等各創新主體明確投資重點,增強創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日、德等主要發達國家,以及韓國、中國等部分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開展產業技術規劃。美國商務部從1990年開始實施一個科技創新體系——先進技術規劃(ATP),涉及化學、新材料、離散制造、能源與環境、生物技術、信息、電腦與通信、電子等產業領域。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評估報告認為,如果沒有這項產業技術規劃,美國的許多產業如生物技術產業、電子產業、制造業、軟件業都難以達到今天的技術水平。日本于2001年開始啟動科學技術發展“二五”計劃,對一些重大的、前瞻性的、戰略性的科學技術領域進行評估之后,明確了在生命科學、信息通信、環境科技、納米技術等4個產業領域進行重點部署,優先分配研究與開發資源。德國為鞏固在國際納米市場中的優勢地位,發揮納米技術優勢,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勞工與社會事務部、國防部、衛生部、技術與經濟部以及農業與食品部共同制定了將納米技術研究與專利產品生產銷售相結合的“2010納米創新”技術發展規劃。
2007年,中國國家科技部組織有關專家,首次開展了中國國家技術路線圖研究。該研究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的戰略任務為重點,按照“國家目標—戰略任務—關鍵技術—發展重點”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從5個方面歸納出未來10~15年中國科技發展的 30項戰略任務。同時在技術預測基礎上,選擇出90項國家關鍵技術以及286個技術發展重點。廣東省科技廳通過繪制產業技術路線圖,在國內率先組織開展了廣東省綠色無鉛產業、生物質能產業、鋁產業、食品安全檢測與評價、建筑陶瓷產業、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龍芯應用等7個領域的技術路線圖制定工作。通過對相關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繪制,明確了產業發展戰略,形成了發展共識。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動性加強,與產、學、研各方的戰略聯盟亦應運而生,凝練出的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項目池”成為各類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關注的目標。福建省科技廳依托有條件的單位建立若干產業技術路線圖戰略研究基地,主要在產業技術路線圖(產業技術發展預測、技術需求、技術選擇)等方面進行綜合性技術戰略研究,為福建省科技發展規劃制訂、科技重大專項凝煉,產學研聯合攻關組織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提供決策參考和咨詢建議。廣東省佛山市啟動衛浴陶瓷、LED產業技術路線圖、湖北省潛江市啟動了鹽化工產業技術路線圖。此外,北京、湖北、浙江、內蒙古、上海、天津、廣西、山西等省市也已紛紛開展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戰略決策技術,已經被應用于越來越多的領域。目前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正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建議福州市開展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對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引導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開展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但完成好它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社會資源,這就要求其預期效益必須相對可觀才更有意義。因此要充分做好前期調研,對福州市的支柱產業先進行摸底,收集產業相關基礎數據,建立產業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分析各產業存在的問題,并對福州市開展技術路線圖研究做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重大領域產業化推進工作和十二五規劃中,要充分應用產業技術路線圖這一戰略工具,來安排新興產業優先發展順序,組織更為有利的合作,引導投資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解決新興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可以選擇若干龍頭企業,先啟動農業、制造業、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能源等重點領域規劃的技術路線圖。引導企業和高校對福州產業發展起重大支撐和引領作用的關鍵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借此提升福州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升級。
在確定技術路線圖參與者構成上,要充分考慮利益相關人,包括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企業以及對此領域有興趣的社會公眾。要學習借鑒廣東等省市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團隊的經驗,聘請有關專家作為技術顧問,指導產業研究團隊運用好技術路線圖這一新的工具,提升整體研究水平,確保高水平地繪制出產業結調整和升級的技術路線圖。同時,要通過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建立起一批為產業科技服務的優勢專家團隊,明確指導產業技術升級的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推動企業跟蹤技術前沿發展,促進產業技術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在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中,要采用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SWOT法等方法對全市產業的市場、技術狀況等進行全面分析,為科學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奠定基礎。要組織經濟專家、產業專家、企業研發專家、政府管理專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等高層次研究人員參與到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中,開展多層次、多部門的咨詢活動,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地方、企業、研究院所等各方面的意見,使技術路線圖制定的過程成為凝聚智慧、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成為向全社會宣傳科技工作的過程。
盡管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創新管理工具在不同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組織制定技術路線圖的主題與針對領域不同,技術路線圖繪制的技術路徑也不盡相同。各地區、各產業在繪制技術路線圖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環境與需求特點。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關注過程的規劃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市場需求給關鍵技術設置節點。因此,繪制各產業路線圖時,應著重突出技術路線圖關注細節的特點,明確標示迫切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
[1]朱善定,張小菁,曹再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助推我市新型工業化[EB/OL]. http://www.hninfo.gov.cn/govpublic/rkxgl/jcyj/200911/t20091125_142414.htm,2009-11-25/2010-7-13.
[2] 王學雷.制定技術路線圖方法研究與構想[J].安徽科技,2009,(2):42-43.
[3] 國家技術前瞻研究組.關于編制國家技術路線圖推進《規劃綱要》實施的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08,(5):4-7.
[4] 朱星華,蔣玉濤.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廣東實踐及對政府科技計劃管理的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08,(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