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蘭,李海舟,楊發明
(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4)
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之剖析
傅青蘭,李海舟,楊發明
(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4)
康復治療技術;實訓教學;教學做一體化
我院自2005年開始設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幾年來我們采用“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能力培養,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1]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訓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今后不斷改進。
(1)目前此專業在校內的實訓教學主要以實訓操作課、病例討論課和錄像演示3種形式為主。這3種形式通常單獨出現或某兩種結合出現,但缺少3種形式的有效整合,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編排較少。校內實訓操作課主要為教師示教和學生練習相結合,通常1個自然班(50人)安排2個教師帶教,由于學生數量過多外加實訓場地的限制,實訓課環境通常比較擁擠和嘈雜,因此部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自我放松,加上實訓課課時本身比較少,缺少對學生的抽查和項目的考核,更使部分學生對自我降低要求,致使實訓課教學效果較差。
(2)由于平時校內實訓課都以正常人相互模擬病例操作為主,使得學生缺少對真實病例的操作體驗,導致學生在實習時發現,已經學過的評估和操作方法在病例身上無從下手,或是實訓時的操作和臨床操作有不同之處,這都對以適應崗位需求為目的的實訓教學提出了問題。
由于本市康復醫學的起步相對較晚,專業的康復帶教教師在各校外實訓基地都很少。帶教教師無法進行集體備課,加上帶教水平不一,在見習過程中常常發現,實訓教學的內容是康復問題,而帶教教師在帶教時講得比較多的卻是臨床問題,康復問題一筆帶過,使實訓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康復治療技術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校內實訓教學中的每一項操作項目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都能用到,因此從理論上講每一項操作都有考核的必要性。但由于課時相對緊張,實際考核的課時非常有限。以運動治療技術為例,實驗項目有20余項,而實驗考核只能安排2次,這就導致要么很多項目不考,要么在最后整合時學生會覺得考核項目過多,沒有時間復習,影響考核結果。如果能做到每個項目必考,肯定能提高實訓教學的教學質量。另外,雖然每門課都有自己的操作考核標準,但一般都以定性為主,很難定量,導致考核結果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一般學習主動性較差,在每次實訓課結束之后很少主動向教師反饋學習情況,教師一般要到期中教學反饋或期末實訓考核時才能了解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另外,由于每年對實習生的巡查回訪工作較少,就教學和臨床銜接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反饋也較為粗泛,很少能指導實際的教學。
根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同時可參考其他高職院校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各個康復機構對實訓技能的具體要求,在修訂教學計劃時注重加大實訓教學的課時比重,充分體現以實訓教學為主,重視實訓技能的培養。
(1)把臨床上實際操作比較多的項目或是重點用到的技術作為實訓項目的重點,增加其課時比例。如對中樞神經損傷病例常用的五大神經促進技術,除了在運動治療實訓課程中花較多的課時進行訓練外,還可在臨床康復學、康復技術綜合實踐等課程中以病例任務為項目導入的方法,進行綜合性地運用。以這種形式不斷強化臨床康復治療中的重點技能。
(2)根據康復治療師實際的工作職能來調整實訓教學內容。如在以往的傳統康復治療技術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針灸的實訓教學,但根據調研及文件研究,我們發現康復治療師是沒有針灸的執業資格的,于是在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的課程設置中,應將實訓的重點放在推拿手法的練習上,而只用少許課時介紹針灸療法的操作內容即可。
(3)根據康復治療師職業崗位對能力素質的要求,把各門核心課程逐步編訂成實訓指導手冊。如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編訂《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實訓指導》,使每個實訓項目緊扣臨床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規范并增強本專業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
在實訓課的課堂組織形式上,以項目教學為主,以錄像或圖片的形式引入病例,結合病例講解實訓項目的操作要點。如運動治療技術課程中的被動關節活動訓練這一實訓內容,我們在組織實訓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先展示一個早期腦卒中的病例,然后分析被動關節活動在病例治療中的作用,結合病例演示各個關節活動訓練的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這樣會使學生很快掌握知識點。在項目實訓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訓項目,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在康復技術綜合實踐中開設腦卒中早期、痙攣期、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實訓項目,有機地融合各種技術在腦卒中整個病程的綜合運用,使學生有了統籌把握能力,使其在臨床上碰到各個時期的腦卒中病例時都能夠積極應對。
專業教師平時應多接觸臨床,強化自身的康復實踐技能,這樣才能保證實訓內容與臨床相接軌。同時由于師資和招生規模的原因,在不改變分組的前提下(即1個自然班分2組),只有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在課堂上不斷巡查,不時地指導和督促學生,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抽查及提問,督促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練習,才能不斷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在原有實訓考核標準的基礎上,應繼續完善各門課程的考核標準,要求每個考核項目有一個考核標準,并盡量做到考核要點的量化,以便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及科學性。同時適當增加考核的次數,將原有的期中、期末2次考試,分成分階段考核或分項目考核,以督促學生練習。另外,通過階段性的實訓考核反饋,也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在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校外見習的安排為數甚多,從以往學生的反饋中我們發現見習質量難以保證的根本原因是帶教教師的帶教水平和責任意識不夠。因此所有在校外實訓基地見習的課程,應盡量派校內的專業教師到基地帶教或領隊,一方面可以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與臨床教師的溝通,指導與幫助臨床教師較高質量地完成帶教任務,提高見習教學質量。
實習質量是教學質量的一個反饋。平時通過電話、網絡、巡查的方式,增加與實習生的溝通,要求每位實習組長一個月一次以書面的形式匯報實習情況,同時除了學院安排的巡查之外,利用開會、學習的時間到當地的實習單位尋訪,獲得盡可能多的實習生實習的資料,比較本專業的教學質量,探求目前臨床最新的技能信息,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馬金,許慧艷.康復治療技術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143~144.
G420
A
1671-1246(2010)24-0007-02
本文系2009年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課題(YB0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