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國香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分段式教學在手術室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嚴國香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探索一種適用于手術室臨床教學的模式。方法 將手術室的整個教學分為3個階段,第一周作為了解熟悉階段,即“模糊”實習階段;第二周邊實踐邊集中授課;第三、四周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各項實際操作。每一階段制訂不同的教學重點、任務、方法和目標。結果 運用分段式教學來補充、完善、深化理論教學的內容,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可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結論 分段式教學適用于手術室臨床教學,對圓滿完成實習大綱任務及手術室帶教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和素質的提高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分段式教學;手術室應用;臨床教學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自2007年正式成為西北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后,開始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即如何系統化、規模化地做好大批醫護專業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面對這一課題,本院專門成立了臨床教學部,設專人負責,并制訂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實施計劃。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筆者作為醫院手術室臨床教學組組長,通過不斷摸索,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將分段式教學運用到手術室臨床教學中,得到師生的普遍認可。現探討如下。
2007年3 月~2008年12月護理本科、大中專實習學員共9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82人,實習時間為4周,均為畢業實習。
臨床帶教教師是學生接觸專業實踐的啟蒙者,帶教教師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雙重任務。因此我們選擇具有高度事業心和責任心,思想品德好,有豐富臨床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的護理骨干擔任帶教教師,所有帶教教師必須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主管護師職稱,并參加過護理部教學培訓,取得了帶教資格。
嚴格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制訂出學生需在手術室熟練掌握、基本掌握、熟悉、了解的內容,根據帶教教師的能力、特點分配到人,對學生實施跟班實習、分段式教學,具體內容為。
(1)學生進科室當日,由護士長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內容為手術室護士儀表、著裝、基本素質等。
(2)當日早晨由主管護師為學生發放洗手衣褲、衣柜鑰匙,介紹手術室環境、區域劃分,講解手術室空氣消毒及監測方法,然后由護士長根據學生的性格、宗教信仰、能力分配給帶教教師,并實行一對一、跟班實習。
(3)第一周是以看為主,學生在跟班過程中盡快了解熟悉手術室環境、各項規章制度、手術室工作流程等。
(4)第二周集中授課,跟班實習。授課內容和授課教師固定。4位授課教師均為主管護師職稱,2名大專學歷,2名本科學歷。授課均采用邊講解,邊實物演示,邊讓學生現場操作體驗的方式。授課內容以實習大綱為基礎,結合手術室實際分為4部分:①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外科洗手法;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法;穿針引線。要求學生熟練掌握。②手術器械臺的準備;手術區的消毒與鋪巾;手術器械的名稱、使用、傳遞方法;常用手術臥位安置。要求學生基本掌握。③常用手術用物、器械的準備;手術器械、敷料包的擺放、保管方法;器械的清洗、保養方法;常用消毒劑的配制、使用。要求學生熟悉。④手術室巡回、司械護士職責。要求學生熟悉。其他相關職責要求學生了解。由護士長和教學組長根據帶教教師的業務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面、帶教經驗等將4部分內容分配到各人。
(5)在實習第三周、第四周讓學生進行護理教學查房,內容不限定,主要由教學組長針對每一批學員在某一領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安排查房內容。可以為常見小手術的配合,也可以為新技術、新業務,并根據查房內容,選擇適合的帶教教師或學生來擔任。如我們曾經讓幾批學生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主持講解的“電刀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全麻病人術前術后護理要點”等內容就深受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護士長及護理部的肯定。
(6)為了更好地完成實習計劃,我科在敷科室開辟了操作練習角,為學生提供手術衣、手套、持針器、血管鉗及常用臥具等,方便學生隨時操作練習。
(7)實習結束時由教學組長、帶教教師負責安排學生出科前的理論、操作考試,并記錄在案。
(8)由護士長征求學生意見,并對各帶教教師進行滿意度調查,及時反饋,隨時調整。
(1)傳統的臨床實習教學模式,不分階段,拘泥于實際動手能力[1]。分段式教學模式是在實際動手的基礎上,強化理論教學。在臨床中經常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分段式教學就是通過真實的臨床教學來補充、完善、深化理論教學的內容,完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2]。
(2)由于經驗不足,我們在最初制訂計劃時,授課時間嚴格按照護理部的規定執行,即每周一次,但在實際運行中,我們發現這種時間安排對手術室實習計劃的完成會造成嚴重影響。于是我們對前3批18名學員通過口頭問卷方式,調查他們對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授課時間安排的意見,結果顯示學員對于授課內容的安排滿意度最高,達到100%。對授課方式、授課教師綜合素質的滿意度也均在95%以上,但對于授課時間的安排分歧較大,其主要原因為:雖然每一位教師的授課內容相對獨立,但各部分內容的銜接對于熟練完成手術配合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無論他們是從課堂而來,還是直接從病房而來,手術室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環境。由于環境、對象、人際關系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變導致他們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和陌生感,從而缺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角色轉變。因此,我們把第一周的實習稱為“模糊實習”。在這一周授課,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樣,第四周的授課內容,對學生來說猶如“馬后炮”,對實際操作已無幫助意義,只能算是總結性回顧。基于這些原因,我們又嘗試把每周授課內容的順序做了調整,結果仍不盡滿意。后來我們經過反復實踐、調查,最終確定為現行的教學模式,即集中授課、分段式教學。
(3)固定授課內容及授課教師。臨床帶教教師的個體素質也是影響學生教師實習效果的因素之一,如帶教教師的業務水平、語言表達、護患溝通能力、知識面、帶教經驗、帶教意識、帶教方式等[3]。因此我們采取固定授課內容、授課教師的方式,即現行的授課安排,我們清楚地看到,帶教教師從最初的拿著教科書照本宣讀到現在的完全脫稿授課;從單一的書本理論到現在的結合工作中出現的典型案例的講解以及日益嫻熟的操作演示。帶教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熟練,授課內容既精練,又精彩,學生教師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這種固定方式也存在不足,那就是授課內容過度的專一導致教師知識結構的片面,不利于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打算今后每位授課教師定期調換授課內容,這樣既有利于帶教教師對教學內容以及實習大綱的全面掌握,又能激發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業務水平和帶教經驗,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實現教學雙贏的目的。
(4)讓學生教師成為護理查房的主角,讓他們帶著問題在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創新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扮演病人角色,練習手術臥位安置,親身體驗病人的感受。
(5)重視教學過程,勝于重視學習成績。樹立“以過程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教育理念,并付諸教學實踐[4],讓學生不僅是參與者,而且是設計者。此過程還能夠提高和鍛煉學生的語言交流和決策能力,以使學生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更注重健康服務對象的體驗,而不僅僅是滿足其需要而已[4]。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階段性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教師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大大減少了他們工作的盲目性、被動性,同時也使帶教教師的臨床帶教能力得到不斷提高。但是,這項工作才剛剛起步,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化,還會出現新問題和新矛盾,隨著實習學生教師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們將積累更多的經驗與同行探討。由于本組學生數量較少和我院帶教經驗不足,對于他們的實習評價還缺乏一個完整的量化標準,這將是我們下一步教學的重點。另外,在帶教中我們體會到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培養、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也必須貫穿在整個教學中。
[1]馮衛紅,黃愛華.高等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助理護士長實習的嘗試[J].當代護士,2001,4:21~23.
[2]肖寧.加強規范化管理提高臨床教學質量[J].當代護士,2003,8:25~27.
[3]夏梅,徐義.影響學生教師臨床實習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6,8(1):72.
[4]羅碧華,曹和安.后現代教育理論對護理教學的啟迪[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6,1:66~67.
G424.1
B
1671-1246(2010)24-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