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麗
(四川省綿陽市科學城醫院內科,四川 綿陽 621900)
近年來,由于我國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發病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 BiPAP呼吸機以其無創性、有效性、方便性等特點,已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并成為搶救和治療呼吸衰竭的一種重要方法,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則是呼吸機使用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我科于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0月對 52例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施行BiPAP呼吸機治療的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其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 2008年 1月至 2009年10月共收治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52例,均符合2002年中華醫學會制定 COPD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 34例 ,女 18例 ,平均 (75 ±0.5)歲 ,病程 15-35年。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26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治療前的呼吸監測指標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支持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美國偉康公司BiPAP呼吸機,采用 S/T模式,備用呼吸頻率設置為 16次/min,吸氣氣道正壓 (IPAP)從 8 cmH2O(1 cmH2O=0.098 k Pa)逐漸調至不超過 22 cmH2O,呼氣氣道正壓(EPAP)從 4 cmH2O逐漸調至4-8 cmH2O,IPAP與呼吸氣道正壓(EPAP)差不少于 2 cmH2O,每 2-6 min增加一次。吸氣時間 1.2 s,氧濃度 30%-45%,保持潮氣量在 5-10 ml/kg,維持氧飽和度 90%左右,并采用持續呼吸機輔助通氣。
1.2.2 觀察組 在采用對照組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即:1)認知干預?;颊咴诔醮谓邮芎粑鼨C治療前,使患者對使用 BiPAP呼吸機的必要性、治療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有所認識和了解,從而消除患者的顧慮。2)心理干預。通過心理干預向患者講解 BiPAP呼吸機治療臨床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現不適感的應對方法等,同時采用理解、安慰幫助、鼓勵、支持等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取得其信任,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3)行為干預——①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在氣道保持通暢前提下,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正確選擇使用合適的鼻(面)罩,并調節好固定帶的松緊度,使患者舒適[2];②密切觀察呼吸機的運行情況,保持各管道的通暢,保證有效治療,確保治療安全;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測兩組的血氣指標;④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⑤加強營養支持,鼓勵患者進食,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1.3 觀察指標 治療觀察時間為 3 d:①治療期間觀察并監測兩組病人癥狀、體征、心理變化情況。兩組患者依從性判定:能在上機 12 h內遵醫囑順利完成治療任務的為依從,上機 12 h內不能遵醫囑并抗拒治療任務的為不依從。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③分別記錄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呼吸頻率(RR)、心率(HR)、血氧飽和度(SaO2)及血氣分析結果,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是 Bi-PAP呼吸機治療時的觀察重點。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各組資料數據以(x±s)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x2檢驗,組間均數比較采用 t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依從性及并發癥比較見表 1;治療前后兩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見表 2。由表 1兩組依從性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后,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的提高,并且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有 5例不配合,未列入;觀察組有 1例不配合,也未列入觀察。表 2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后,PaO2、PaCO2、PH、RR、HR均較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不但糾正了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還增加了通氣量,避免了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大大提高了無創通氣的治療效果。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和并發癥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x±s)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病史較長、病情重、反復發作,加上對 BiPAP呼吸機缺乏認識,對治療持懷疑態度,而失去信心,拒絕治療;且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懼、無助、焦慮等不良情緒。此時通過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在采用理解、安慰幫助、鼓勵、支持的基礎上,向患者講解 BiPAP呼吸機治療的必要性、臨床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現不適感的應對方法和并發癥的預防等,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消除了患者的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舒適感和安全感,從而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并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 BiPAP呼吸機的使用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 BiPAP無創呼吸機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指導患者選擇有效連接方法,并適時調整面罩的位置和固定帶的張力以減少漏氣,而罩與面部之間的連接將直接影響輔助通氣的效果和同步性[3]。呼吸機治療過程中,隨著氣道壓和胸內壓的增加,并根據患者的耐受性逐步增加通氣壓力,讓患者有適應過程,以達到縮短人機協調的時間,并使其達到人機同步、緩解氣促、減慢呼吸頻率、增加潮氣量的作用。通氣過程中要嚴密監護,尋找引起不適和不耐受的原因,及時處理和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耐受性及治療效果[4]。因此,適時予以護理干預在 BiPAP呼吸機的使用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有針對性采取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對無創通氣治療的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人機協調的時間,使患者順利完成治療,并提高無創通氣的治療效果。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直接影響 BiPAP呼吸機的使用效果,值得推廣。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 Mehta S,Hill NS.Noninvasive ventil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2001,163(1)∶540-577.
[3] 王宋平,熊 瑛,王鴻程,等.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16(9)∶1 389.
[4] 徐思成,朱 蕾.患者呼吸機對抗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5,17(8)∶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