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奎
(營口市老邊區圖書館,遼寧 營口 115005)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80%,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在現有的國情條件下,如何辦好縣級圖書館,發揮其社會教育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職能作用,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為農業服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研討縣級圖書館現狀與發展前景尤其重要。筆者在縣級圖書館工作已30多年了,作為一個縣區圖書館的館長,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實事求是地談談圖書館事業在困境中如何求得發展。
圖書館法是協調國家與圖書館、圖書館與各級領導組織、圖書館與讀者之間關系的法律手段。美國早在1890年已有29個州相繼頒布了州圖書館法,195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圖書館事業法》。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先后頒布了250余部圖書館法。1953年國際圖聯研討議題就是圖書館立法,并指出:“只有立法才能按國家授權當局提供圖書館服務,并能夠按國家標準保證足夠的經濟資助及有效的管理。只有立法才能明確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并創造條件完成這些功能,保證其發展。”
我國在1980年5月26日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通過了《圖書館工作匯報提綱》,這些條例、方案、意見、規程、批示對圖書館的性質、任務、業務工作、工作人員、經費、領導體制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成為圖書館工作的基本依據,對推動圖書館工作系統開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這僅僅是草案征求意見稿,不具備法律的權威性。執行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往往因人而異,因為經費、人員等情況各不相同。1984年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經驗交流會期間,出席會議的90多位館長上書國務院總理,為了國家圖書館事業,各級圖書館館長一直呼吁到今天,圖書館事業需要法的保障。
人才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先決條件,圖書館應明確規定從業人員的權力和義務。一個圖書館的最佳結構就是:專業結構整體化(指根據不同事業,按照一定比例組成的一個合理結構);知識結構立體化(指各種知識水平的人);領導結構合理化(指領導班子應由政工、業務、后勤人員組成)。對于圖書館培養專業人才,這樣的結構僅是參考,近年來我國現有的圖書館專業隊伍文化素質和知識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業務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作為縣區這一層與省、市館相比差距還相當大。
①近年來由于有些地區地方經濟不好,財政緊縮,沒有能力向圖書館投資,大部分縣區(尤其邊遠山區)圖書館處境相對清貧,不少年富力強的圖書館館長相繼“跳槽”。加上評職稱、漲工資、分配住房等方面低于左鄰右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但為了圖書館事業,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圖書館社會職能的新要求,提高圖書館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必須采取措施選拔配備熱愛圖書館事業、具備圖書館知識的管理者。
②大部分縣區館(局部地區)由于種種原因,均處于維持狀態,購書經費、業務活動越來越少,但人員編制卻越來越增加,有的館長常處于“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的人事狀態,這句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多年來圖書館館長與主管局、上級領導之間的關系。人員超編、人才匱乏、人吃書,維持能“開門”就大吉了。
①留下的館長、“站得住”的館長,“頂不住”,繼續執行原有的“原則”。什么是合理的圖書館管理人才結構?繼續著“有利于自己生存,卻不利于集體發展”的狀態,去舉步維艱地開展自己的事業,去為老、病、退人員爭取醫藥費,這就是現今的部分縣區圖書館。
②人員在“原則”的情況下逐年就位,相應的問題就是怎么“活著”,如何保證圖書經費?如何使用經費?如何爭取經費?這些問題在多年來的全省縣區圖書館館長會上一直是討論的熱點,很多館長交流了經驗,無非是利用“公關式”的社會活動,“謀取”圖書館能維持“活下去”的必要經費。能保證年訂200~300種報刊,年購2000~3000冊新書,能適應形勢開展業務活動,能按月不欠工資,解決醫藥費、辦公費等等,就算一個能“站得住”的館長了。
這就是現今一個縣區館長的憂慮,現實是現實、憂慮是憂慮,但作為具有開拓意識、忠實于、獻身于圖書館事業的館長,必須要在逆境中求發展。
圖書館改革是一項綜合工程,是一項全面、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以觀念的轉變為先導,強化信息觀念、市場觀念及圖書館管理的社會化和現代化觀念。
2.1.1 人事制度改革是圖書館改革的目標和突破口。認真執行現行的圖書館法規,不應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應公開招聘社會上的各種人才,根據本館的規模、性質、任務、職能合理確定各種專業性人員的結構比例,即學歷的多樣性,專職技術的層次性,盡力“頂得住”不適用的人,穩定人才,注重人的能力。
2.1.2 人才結構的優化,能使圖書館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增強活力。應以“企業管理式的用人標準”作為優化條件,加強在職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缺啥補啥,學用結合,因事擇人,量才適用,倡導合理競爭,注重群體人才的最佳組合,優勢互補,發揮群體的效應。
2.2.1 近年來,新書出版數量急劇上升,書價也節節攀高,而購書經費的增加遠遠跟不上前兩者的增加速度,可謂“水漲”而“船不高”。館藏報刊很難保證連續性及館藏特色,個別縣區館幾年不購書的有,年訂報刊不超過百種的有,如何還能談到出版物載體的多樣化、電子化和傳播手段的自動化?圖書館從原則上應向用戶提供免費服務,但必須解決當前各圖書館經費極度緊缺的問題,否則,加快圖書館建設步伐,提高圖書館為經濟建設服務水平,加強各地交流合作就會流于空談。
2.2.2 不同的地理條件和地方經濟,也就會有不同的對圖書館的經費投入,但其中也還存在著人的因素。首先館長應拋棄“舊式管家”的領導管理方式,學一點“公關學”。“美國公共圖書館57.5%的館長每年履行對外的作用與職責的時間累計31天?!睂<覀冋J為,館長應該加強對外聯系,參加社會上必要的活動,爭取額外的經費及得到社會各界的援助,這樣才能使圖書館的工作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
強化信息服務職能,把圖書館建成信息中心,收集各具特色的和用戶需要的信息資源,千方百計為讀者用戶開發、傳遞信息,縣區館的服務對象應擴展到鄉鎮企業和農村的專業戶、科技示范戶和個體戶。在提供一次文獻的同時更應加強二三次文獻服務,并要做好特殊文獻(聲像)服務。服務的發展趨勢應是:外借服務向聯網發展;閱覽室服務向專科、專門發展。增強館員為農村和農民服務的使命感,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業和農村商品生產走向市場,達到“富民強縣”。
圖書館跨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應是年齡在30~40之間,在德、識、才、學、體等方面都符合21世紀圖書館事業要求的“四有”人才?;舅刭|應是:一專多能,具有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人才”?,F今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不斷涌現,以及現代科學的整體發展趨勢,要求跨世紀圖書館人才的知識結構必須迅速轉變。21世紀需要具有多元知識的人才,應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不循規蹈矩,敢想、敢干,不向困難低頭。上海圖書館王世偉說過:“30歲的博士比30年的副研究員能力強?!别^員應樹立“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服務宗旨,應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意識,承擔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急。敢于給自己提出較高的奮斗目標,使事業不斷創新發展。
跨世紀人才的培養要求館長首先應是跨世紀的干部,要有獻身于圖書館事業的決心,制定長遠的人才培養規劃。大力扶持青年干部,使他們能夠進入重要領導崗位。盡量減少“半路出家”的館長比例。加強普通高校教育和各類成人教育,以及在職人員的培訓,使他們能自覺學習,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和較高的公共關系能力,才能跟上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步伐。
上述是筆者多年來在既清貧又具有“寶貴財富”的縣級圖書館工作的一點體會。事業有了“法”(圖書館法),有法可依,使各級政府重視縣級圖書館的人才、經費等問題,加大對縣級圖書館事業管理與投入力度,這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做一切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看待過去,不斷努力改變現狀,創造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在實踐中取得好的社會效益,充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最終使縣級圖書館走出困境,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