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直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現代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構建和諧社會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為我國政府整體改革與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建設目標。正因為如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越來越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領導以及文化主管部門的重視,受到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和社會各界的熱切期待。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明確突出了“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這一新目標,并將其提升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以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建設將迎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全國各地已經把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青島、浙江等地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都出臺有新的舉措。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是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公共文化事業服務的重要責任。因此,圖書館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職能,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滿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生產與服務體系。具體包括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公共文化網絡體系、公益性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文化管制體系。其內涵就是強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和對文化公共性的維護。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演進,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實現政府職能轉換的結果。它體現了一個現代政府對自身功能的定位和責任的確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該具有公益性、社會性、系統性三個特征,至少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服務業務體系,二是保障體系(如人才、資金、政策等)。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由幾個部分構成:一是政策法規體系。如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圖書館法》等,這些政策法規對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二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建國以后我國建立的覆蓋城鄉的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等社會文化網絡。三是現代服務手段的運用。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等。同時要注重運用現代服務理念,拓寬服務領域,延展服務范圍。近年來涌現出來的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流動演出等都是應用現代服務手段的新形式。四是人才的培養和隊伍的建設。五是經費保障。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者,公共財政應當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認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將文化建設納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中,不斷地推進文化體制的改革,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可以說文化工作邁入了一個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新階段。文化部正在實施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等重大文化工程都是在發揮政府的公共文化的職能。國家切實加強公益文化建設,不斷加大了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全國文化事業建設經費明顯增加,全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進入了建國以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面對良好的發展態勢,公共圖書館應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找準自己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位置,正視自身的不足,在發展中不斷地加以改進。
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對所有人提供信息知識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啟發公眾智力、活躍思想、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作為公益性文化教育事業,圖書館的職責是在服務中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社會上任何成員、任何機構都應該能夠平等地、不受限制地利用這個公共文化場所,從中汲取知識,獲得教育。公益性是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以人為本、平等服務是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作為傳播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圖書館在構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基礎。而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機構,作為傳播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文化機構,應該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智力支持。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倡導的是以非贏利的方式來滿足人們群眾的文化需求,而圖書館正是由政府投入保障其運行,同時又是以公益性服務為工作主旨的文化機構,因此圖書館應該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時代的進步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而傳統的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各階層讀者的廣泛需求,也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平等地享受各種文化權益。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必須想辦法拓寬服務領域,使其事業永遠保持生機和活力。
圖書館的發展除政府增加投入,加強文獻資源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服務意識,才能使圖書館的辦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進而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出貢獻。
在辦館理念中以書為本還是以人為本,盡管是一字之差,卻反映了傳統圖書館與現代圖書館之間的本質區別。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以書為本的管理思想,覺得圖書館的主體是書,而不是讀者。以書為本,即圖書館業務活動圍繞著書展開,從采訪到編目,從典藏到借閱,工作重心在“藏”上;以人為本,即圖書館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讀者展開。讀者不再被認為是圖書館的客人,而是圖書館真正的主人。圖書館的職責就是從讀者的利益出發,為讀者服務,向讀者負責,工作重心在用上。
以人為本的辦館思想,既反映在信息收集、加工和典藏的過程里,又體現在借閱服務和信息傳遞的手段上,圖書館要在整個業務環節中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就意味著要突破傳統圖書館書刊借閱的服務方式,建立以需求為調節手段的動態運行機制,及時掌握并適應用戶需求變化的趨勢,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問題,將豐富的館藏文獻和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以信息搜尋、組織與分析及重組知識的能力為基礎,為讀者提供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服務,建立起以知識開發服務為主要功能的服務模式,順應現代環境下讀者對文獻信息多樣化、個性化和深層次化的需求。因此,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評價圖書館服務是否稱職的標準,便不是看它提供了多少次服務,而應看它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
發揮辦館效益是走出當前圖書館困境,體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關鍵。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權利和公共責任是一個體系,它貫穿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全過程,反映在服務的流程上,融入到圖書館工作的不同層次中,涉及到圖書館內部和社會公眾的諸多方面。圖書館辦館效益包括服務效益和管理效益。服務效益指通過圖書館自身的服務活動在社會上所產生的效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其效益主要歸屬于社會,以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目的。管理效益指圖書館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即使用人、財、物取得的效果,其效益主要歸屬于圖書館自身。辦館效益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一體。強化管理即促進服務,優化服務又完善管理。
公共圖書館要有效地利用所有資源,以實現公共圖書館的最大效益為目標,實現圖書館規模增長與效益提高的有機結合。規模增長不等于發展,有效益的增長才算得上真正的發展。我們要把提高辦館效益作為工作的中心,建立以服務為主導的格局,向文獻資源要效益,向人才資源要效益,向技術設備資源要效益。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公共服務中所占的分額和影響力,主動贏得社會的更多了解和承認,讓政府真正意識到圖書館不容忽視和取代的社會作用與價值,從而加大投入,提高社會地位,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圖書館文化與圖書館精神是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在競爭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各圖書館可能擁有相同的資源,提供幾乎相同的服務,但正因為每個圖書館各自擁有一支不同的館員隊伍,在各自人員構成和組織的基礎上形成不同的圖書館文化和精神,才使得規模、資源、服務能力幾乎相同的圖書館表現出了不同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展現給讀者完全不同的圖書館形象。
構建圖書館的文化,既需要對本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又需要全面彌補本館文化的缺失部分。要建立圖書館的核心文化就要在管理和構建團隊精神上下功夫。我們要在逐步加強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向文化管理邁進。科學管理是規范化、制度化、機制化的管理,而且要有核心人物把制度、規范、機制落實到位。文化管理則是一個更高的管理境界,就是以科學發展觀及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樹立起自我激勵精神和團隊精神,以優良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腳踏實地、精誠合作的品質,來共同發展圖書館事業。
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對一個館的發展極為重要。在圖書館團隊精神建設中要特別注重營造公平正義的氛圍,建立良好的績效評估方法與和諧、誠信、相互溝通的人際關系。沒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對團隊績效將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使人們把精力太多耗費在人際關系方面,這必然會影響團隊整體績效。所以,圖書館一定要創造一種公正、和諧、上進的文化氛圍,一個風氣良好的單位才能使所有工作人員真實地感受到工作的快樂和績效。要使全館工作人員接受: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體價值,共同協作的價值高于獨立單干的價值,社會價值高于經濟價值的理念,構建起圖書館優良的組織文化。
公共服務文化體系不僅是圖書館界需要努力做好的工作,也是全社會共同奮斗的目標,因此我們要積極呼吁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重視和資金投入,使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1]李德戈.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題研討會暨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綜述[J].圖書館學刊,2009(2):6-8.
[2]張靜.基于公共管理視角探討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角色[J].圖書情報工作,2009(7):125-128.
[3]楊艷君.論高校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有效參與[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3):35-37.
[4] 柯平,詹越.基于群落生態原理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公共圖書館定位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6):32-36.
[5] 柯平,尹靜.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4):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