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云 傅 正
(安徽大學圖書館,安徽 合肥 230039)
圖書館的人力資源是指圖書館組織內所有員工,在自然狀態、心理狀態、動機、情緒、知識、技能、工作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資源。它與圖書館的其他資源,如財產、設備等資源相比較,應該居于首要地位。人力資源作為圖書館的資源,相對于其他資源更容易受到來自圖書館內部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與預期的目標發生偏離。因此,加強對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及人力資源風險轉移的研究,將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以及我國人事體制改革,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風險性日益凸顯。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等人身風險,還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種責任風險、信用風險和館員流失風險等不確定性的風險時有發生。這些風險主要可歸納為兩個方面:
①人力資源的人身風險,即人力資源的生存、死亡、疾病、傷殘等風險。這些風險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難以預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客觀存在的現象。人們只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而不能徹底消除風險,當然有些風險是可以事先采取措施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的,防止損失的擴大和蔓延,如平時加強對身體的鍛煉或定期檢查身體等防范措施,使人身風險降低到零;而有些人身風險不是單憑自身的努力就可以避免的,如圖書館環境的不確定性,戶外運動和外出旅游中造成的人身傷害、交通事故等不確定的風險損失,是無法控制、不可預測的,它給我們的生命和健康帶來損害,影響圖書館正常工作的開展,造成圖書館和個人經濟上的損失。
②人力資源的流失風險。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進步,以及正在進行的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一些外商企業、跨國公司和民營公司越來越多,他們對人才的渴求非常迫切。因此,圖書館人才向外流失現象已成為一種常態,有的呈“集體”形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員工尤其是新招聘來的員工,他們一般學歷較高、畢業于名校、專業能力較強,工作上有很強的自主性,一般較為熱愛自己的專業,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圖書館中得不到較好的發揮或圖書館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會選擇離開;另外,他們一般都有強烈的成就欲望,在工作中想證實自我價值的存在,愿意接受挑戰性的工作,一旦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價值減少或被忽視,就會另謀出路。這些現象的存在,影響了圖書館正常工作的開展。這類風險除了通過完善管理體制解決,還可通過風險轉移的方式來解決。
①人力資源本身的風險特性決定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風險性。即人力資源具有心理與生理的復雜性,如因個體的情感、智力、氣質、能力、性格等差異造成的個體行為差異等。人力資源的復雜性是造成人力資源風險的最根本原因。
②館員自身也可能由于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如疾病、工傷、車禍等造成對館員生命和健康的損害,由此引發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風險性。
③圖書館對館員的人身風險和職業責任風險的防范意識不強,再加上外部環境和意外事件的不確定性等,也增加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風險性。
④人力資源錄用不當。在圖書館人力資源選錄過程中,由于錄用標準和招募者能力等原因,使不合格的人員被錄用而有能力的人員被淘汰掉。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幾乎80%的員工流失與招聘階段的失誤有關。
⑤個人原因。他們大多是將圖書館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跳板,在圖書館工作對他們而言就是為了獲得工作經驗或學習相關技術,一旦目標達到,就會選擇待遇更高、發展空間更大的部門服務。
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就是指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人力資源的特殊性以及管理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人力資源發生損失、低效的可能性。鑒于上述引起圖書館難以克服的人力資源風險因素,筆者認為圖書館有必要引入人力資源風險轉移管理機制。
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轉移是指圖書館將可能遭受的人力資源風險后果轉移或部分轉移給其他組織或個人。它是以一種合同形式來進行風險的轉移,它分為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就是圖書館通過保險將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人身風險、館員工作時因疏忽和過失造成的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來承擔經濟損失,達到風險轉移目的。從社會角度講,這不僅是風險轉移而且是風險的減輕,這是保險中的科學性所確定的。圖書館可以結合保險的險種和圖書館人力資源人身風險狀況來選擇哪些風險參與保險。例如:對于圖書館員工可能出現的重大傷殘或重大疾病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來防范,一旦真的出現事故,由保險公司來承擔這些損失,圖書館只需支付一定的保險費;非保險轉移是指圖書館通過簽訂合同,將風險或與風險損失有關的后果轉移出去,從而達到降低其自身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的目的。它包括業務外包方式、擔保方式和開脫責任的合同方式。如圖書館通過轉包的形式,將館員的招聘、考核和培訓等業務轉移給其他組織,由他們來承擔一系列的風險,達到風險轉移的目的。以上這些風險轉移方式對于防止和避免館員因健康原因和人身意外傷害事故以及人才流失等給圖書館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經濟風險轉移和損失分擔的風險管理方法。
①圖書館領導應樹立風險意識,在加強職業安全教育、健全圖書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的同時,要著力做好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轉移工作。根據館員的不確定性因素或可能發生的事故,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范或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即在保證在職員工享有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商業保險投資,將員工的人身風險可能帶來損失的經濟補償責任轉嫁給保險公司。如: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的方法轉移健康風險和疾病風險;或可以利用投保壽險的方法防范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風險;或向保險公司投保職業責任保險,通過投保把圖書館員工在工作時因疏忽和過失造成的損失轉移到保險公司,一旦發生風險,保險公司按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險金,減輕圖書館的經濟負擔,保障圖書館員工的生活不致于陷入困境,降低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風險,為館員提供一個安全與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圖書館要正確識別、評估人力資源的潛在風險,根據風險識別的條目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進行風險規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同時,要注意總結經驗,為將來的風險管理提供數據,使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管理達到最優化。
②力爭保險公司深入圖書館,加強保險知識和安全教育的培訓,讓圖書館了解人壽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和職業責任保險等相關知識,使投保人、被保人學習并掌握一些保險知識和保險法規,做到心中有數。充分利用各種公眾媒體,采取多種形式,主動宣傳保險,擴大保險覆蓋面,向人們灌輸正確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形成明確的保險觀念,尤其加強對保險理賠的宣傳力度,重視典型賠案的宣傳,讓人們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③圖書館要通過代理人、經紀人或經紀公司購買適合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人身保險,不要直接從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因為圖書館對本館人力資源的風險識別、評價和方案等的選擇并不十分擅長,而代理人、經紀人或經紀公司恰恰對整個風險管理和保險市場有更專業、更全面的了解,他們可以根據圖書館的具體情況,對館員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評價,提供可供選擇的方案。一旦風險發生,還可以協助或者代表圖書館的利益進行理賠,盡量減少風險事件帶來的損失。而保險中介機構要樹立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要與保險公司形成合理的專業分工,發展特色業務,完善服務內容,與圖書館合作,提供多元化、綜合性的保險服務和優質的風險管理咨詢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④圖書館在招聘環節上,要選擇合適的招聘方式,如:用合同的形式把員工的招聘、考核、測評和培訓等業務活動外包給人才服務機構,一方面可以減少圖書館因經驗、能力不足造成的管理風險和消除內部管理帶來的徇私舞弊等道德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合同約定對人才服務機構提出要求,當他們的服務達不到要求時,根據合同的約定要求他們給付賠償金,從而達到風險轉移的目的。
其次,通過與員工個人簽訂勞動合同、增加附加條款而開脫責任,在附加條款中可要求應聘人員保證其提供的信息真實可靠,并規定由于應聘者提供的虛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和損失由其本人承擔,達到風險轉移的目的。
總之,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只有嘗試以各種方式進行風險轉移,改變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才能從某種程度上減少或降低圖書館人力資源風險,減輕圖書館的經濟負擔。
[1] 方小斌.試論高等學校的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32-233.
[2] 楊潤月.關于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思考.圖書館論壇,2005(4):197-198,145.
[3] 王國莊.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問題探討.圖書館論壇,2008(2):48-51.
[4] 謝興友.試論企業人力資源風險管理與對策.山東煤炭科技,2008(2):157-158.
[5] 黃建強等.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的防范方式.企業改革與管理,2007(8):50-51.
[6] 楊月坤.人力資源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人才開發,2007(6):25-27.
[7] 李潮欣等.風險轉移的常見策略分析.價值工程,2005(1):97-99.
[8] 戚姚云.關于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的探討.商場現代化,2006(5):231-232.
[9] 劉仲凱,潘燕強.人力資源風險管理探究.中國科技信息,2005(18):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