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梅
(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03)
特色館藏是指一個圖書館所收藏的獨具特色和風格的文獻信息資源。舒炎祥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一個圖書館中獨具特色的部分館藏;二是指一個圖書館總的館藏體系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1]。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開展其他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力,就應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上下功夫,加強精品資源建設,圍繞某一領域或學科,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從而打造圖書館的特色品牌資源。
特色館藏建設是為滿足特定的研究群體或學科和專業的需要應運而生的,主要是為特定讀者群體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的特色服務。加強特色館藏建設,改變了高校圖書館傳統的貪大求全、重藏輕用的收藏觀念。特色館藏不是簡單地收藏,是在讀者使用中以不斷增值的特定的方式整理和揭示出來的?!镀胀ǜ叩葘W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應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科研的需要制定文獻資源建設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為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保障。”特色學科建設不僅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核心,也是提高高校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以及高校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責無旁貸地為特色學科建設提供充足的特色文獻資源保障,支持特色學科的教師、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細致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使特色學科建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帶動其他學科的共同發展,使學校形成整體學科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我國大小圖書館眾多,但具有特色館藏的圖書館卻很少,大部分圖書館都在追求館藏的“大而全、小而全”中缺乏特色,嚴重影響了查全率和讀者去圖書館查找資料的興趣。而建設特色館藏,可以使藏書由多變精,由雜變專,使各圖書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每位讀者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更何況當今衡量圖書館優劣強弱的標準不是只看館藏資源的多少,而是看讀者對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滿意程度的高低。由于建設特色館藏能顯著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因此,高校加強特色館藏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建立在發展特色館藏基礎之上的。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是針對特色學科中的某一專題,收集與之相關的原始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以及與該學科有關的動態信息等進行資源整合,同時使用計算機技術對特色館藏進行標引著錄和數字化,從而形成某一專題的數字化特色數據庫[4]。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建設不再是單個圖書館的館藏,而是每個聯盟圖書館館藏的總和。為了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提高館藏利用率,聯盟圖書館的成員館有必要建設各自的特色館藏,集中經費購置特色資源,減少非特色館藏的經費開支,這既有利于緩解經費緊缺的局面,又能達到館藏建設的分工合作的目的。通過建設特色館藏,所有讀者只需擁有一臺聯網計算機,就可方便快捷地檢索到該館藏的文獻資料。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便能找到所需文獻信息資源,全面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南京糧食學校創建于1956年,2003年由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南京財經大學,其前身是國內著名糧校。建校以來,圖書館全面收集了糧油食品類中外文權威性刊物300多種;在藏書內容和類型上,針對這一學科、專業領域的文獻資源除收集齊全中文圖書外,還存有英、日、俄、法、德等語種外文圖書20000多冊,工具書4000多冊;有的甚至是國內高校中僅有的珍品。除圖書、期刊、報紙等傳統印刷型資源外,還收集了國內外數十個相關學科權威機構的網站及免費外文期刊網,持續關注并獲取其定期發布的優秀文獻及免費電子資源,共搜集中、英、日等語種電子期刊近百種,并已形成了規模和特色。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本館特辟了一個對校內外讀者開放和服務的帶閱覽室的糧食情報中心,進一步加強了糧油食品特色資源的采編和深度開發利用,更有利于提高本館特色館藏資源的服務水平。經過多年努力,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糧油專題導航系統,且逐漸形成了適應本校師生教學科研需要的特色資源。近年來還編寫了“糧食情報資料”、“信息文萃”等特色刊物,建立了“糧情天地”網絡導航系統,開辟了特色學科的教師或研究生的論文、專著和科研成果等專題展示/閱覽室。這些特色資源的開發,不僅體現了圖書館對特色資源建設的貢獻,還凝聚了本校特色學科專業人員的科研設想,對本校專業科研人員的選題、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理論觀點等方面的創新起到參考作用,而且有利于業內信息的交流,真正形成了“人無我有,人缺我全,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色館藏體系。
由于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知識信息的快速膨脹,書刊價格大幅度上漲,而且出版量急劇增加,導致各高校都難以承擔過去那種“求全”的藏書任務。本校圖書館經費相對集中投入在特色文獻的購置上,并在南京地區和江蘇省各高校之間普及館際互借、資源共享等有償服務,節約社會使用文獻資源的成本,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增加讀者的滿意度。隨著自動化、網絡化的發展,通過建立局域網和校園網等為高?;ヂ撲伜昧诵畔⒏咚俟罚袊叩冉逃墨I信息保障體系(CALIS)為文獻資源共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校通過建設特色館藏,已初步形成了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文獻收藏與資源共享的統一,在文獻服務中將特色信息產品通過網絡等現代平臺推向社會,充分接受社會的檢驗并展示它的個性和特色,滿足社會對文獻信息的不同需求,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最終在資源共享中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樹立高校圖書館新形象,使本校圖書館事業步入良性發展快車道。
所謂特色學科是指在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廣泛設置的學科中,自身學科的某一研究方向、研究領域有獨特之處,研究對象特色鮮明,為同類學科所沒有[8]。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應服務于高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本館圍繞服務于教學和科研這個根本,在服務方式上,開展了諸如“圖書館信息征集意見箱”、“讀者薦書”、“讀者接待日”等形式多樣的一系列優質特色服務,并根據本科生和研究生撰寫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需要,請專家到館作“學術論文寫作及解答”等專題報告。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近幾年糧油食品學科的許多學生在校期間獲得數十項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教師利用特色館藏資源主編或參編由省部組織編纂的《糧食經濟與科技大辭典》、《糧油食品品質分析》、《糧油食品衛生檢測》等著作數十種;糧油食品專業被評為全國2007年度高等學校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另外,本館糧情中心對糧油食品專業學科的科研項目建立了服務檔案,深入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提高特色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圍繞重點科研項目,如:國家科技部(863)“菜籽蛋白的酶法水解、活性肽純化和側鏈基因修飾技術的研究”等多項國家級或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深化定題跟蹤服務,促進科研人員多出、快出成果。該學科人員近5年在《食品科學》、《中國糧油學報》、《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Food Chemistry》等國內外權威專業期刊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的學術論文達600余篇,其中被SCI、EI、STP收錄近百篇;獲省部級等科研獎數十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多項;轉讓科研成果10多項等。學科在行業的影響力和畢業生的就業率均有穩步提高,這些成果不僅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也帶來極好的社會效益。
長期以來,各高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各自獨立,造成了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擁有的特色文獻資源分散存放,且重復收藏嚴重,不利于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高校圖書館要加強特色館藏建設,必須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應統一規劃,分工合作,建立圖書館與院系文獻資料的橫向聯系,使資料室能積極參與特色館藏的建設,充分調動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研發,廣泛地挖掘特色館藏資源,整合特色文獻信息,積極營造一種創新氛圍,及時開發與加工特色資源,使最新的文獻信息能及時地為廣大讀者所用,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另外,要調整藏書結構,建立起校園網——圖書館——資料室多層次的特色文獻保障體系,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收藏和浪費。
圖書館的根本任務是服務于讀者,建設特色館藏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特色服務是指服務機構在某一服務內容上,實行特殊獨到的服務,發揮其特有功能[7]。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就是根據不同類型的讀者群,提供一系列具有獨特色彩與風格的針對性服務。本校圖書館的糧油食品館藏資源既豐富又有特色,現正在進一步完善與收藏著名糧油食品類著作、本校教師著作、各種工具書以及中外核心期刊,突出“新、全、廣、深”的糧油食品文獻特色。實現藏、借、閱、咨一體化服務模式:以讀者利用為中心,充分挖掘館藏文獻資源,圖書館工作人員應有目的地利用掃描、拍照、復印等技術,快速準確地按照特定讀者的要求編纂成二次或三次文獻,為教學、科研提供直接服務,并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開放,體現了一切以讀者為本,書盡其用的思想。完善技術機制,努力建立工作流控制、質量保障和咨詢的協調機制;同時積極推動協作參考咨詢,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和分布的參考咨詢資源。并結合特定讀者群教學科研的需要,利用圖書館的郵件服務及定題服務系統,在網上開展定題服務及最新資料Google Alert推送服務[8]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情報職能。
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離不開具有豐富經驗與敬業精神的高素質館員隊伍。阮岡納贊說過:“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盵10]特色文獻資源體系建設要求館員不僅具有豐富的文獻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更重要的是具有對新知識、新信息的敏感性,能夠及時捕捉到學科發展的前沿與趨勢。除此之外,還應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技術、外語應用能力,開展創新服務,實行圖書館知識管理。選擇有良好學科和學歷背景、創新能力強、對知識的提煉水平高的館員帶班,以勤工儉學的形式聘用專業水平高、精通電腦和對文獻管理感興趣的具有高素質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參與服務,以保障糧油食品類資源實行知識管理,關注糧油食品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研究學校糧油食品特色學科科研與教學對文獻資源的需求,結合本館的業務狀態、業務流程、服務模式等,建立糧油學科主題知識門類的導航體系,幫助讀者瀏覽本系統的學術資源,促使本館的文獻管理和特色服務取得更大的效益。
文獻資源數字化是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核心內容。本館積極挖掘糧油食品專業化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下對信息資源進行分析與重組等深度加工,開發出與本館特色相應的目錄清晰、結構合理、內容獨特新穎、極具鮮明特色的新文獻信息產品。本館把自己的特色文獻建成數據庫,創建虛擬資料室,形成糧油食品特色文獻資源網,使特色服務走上信息化、整體化的發展道路,使各地讀者能夠快捷方便地從網絡系統中獲得特色文獻資源,也使特色資源“藏與用”的矛盾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是一項以收藏、開發、利用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收藏和開發的目的是讓文獻資源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特色館藏的應有價值和挖掘特色館藏資源的潛能;另外,充分利用還能反哺特色館藏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在特色館藏建設中,應建立一個規范化、系統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文獻資源共享平臺,使高校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使其特有價值得到最大體現,促進高校特色學科和整體學科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
[1] 舒炎祥.談談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2003(1):81-82.
[2] 顧英.高校圖書館學科特色數據庫體系的構建和實施[J].圖書館建設,2003(3):33-34.
[3]張紅楊.弘揚文化傳統,彰顯個性特色——試論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特藏的發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2):83-87.
[4] 楊冰.基于特色文獻構建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J].圖書館建設,2007(3):27-29.
[5] 張秀文.試論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J].圖書館學刊,2004(4):39-40.
[6] 戴月俊.高校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聯盟[J].教育研究,2009(11):229,231.
[7] 劉陽.現代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與特色服務[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9):55-56.
[8] 張新鶴.從Google Alert談提醒服務在數字圖書館的實現[J].圖書情報知識,2007(1):47-49.
[9] 柯平等.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22.
[10] 徐引篪,霍國慶.現代圖書館學理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90.
[11] 韋衣昶.特色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建設[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6):14-16.
[12] 羅玉玲.加強特色館藏建設,實現網絡資源共享[J].圖書館,200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