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紅
(黃淮學院圖書館,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國際互聯網信息的發展趨勢是“?!薄ⅰ熬?、“深”。建設專業信息門戶(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Portal簡稱PIP)的趨勢不可避免。通過建設專業信息門戶,把大量不同類型的專業信息加以分類,深層次加工,并有效存儲、管理,通過國際互聯網提供給讀者,吸引一定數量的固定用戶,使之成為用戶瀏覽的起始頁和進入國際互聯網的門戶,最終達到高度的資源共享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數字圖書館專業信息門戶的內涵包括3層含義[1]::①它是垂直門戶。人們把那些大型的綜合性門戶網站稱為水平門戶,而將針對某一專業領域的門戶網站稱為垂直門戶。與一般水平門戶網站相比,專業信息門戶并不求“大而全”,而是力求做到某個領域內的“專”、“高”、“精”、“尖”,這種特色可以有效地把對這一特定領域感興趣的用戶與其他網民區分開來,并能長期持久地吸引住這些用戶,提高網站的“粘性”與用戶的忠誠度。據調查,國外垂直性學科門戶數量較多,約占64%[2]。②專業特色顯著。數字圖書館專業信息門戶依托實體圖書館,注重專業特色。專業門戶要想擁有眾多的用戶和求得自身的長遠發展,必須遵循特色化,首先確定自己的資源特色,并在確定特色范圍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全面性。③它是一種新型信息資源組織方式。與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nternet服務提供商) 提供接入,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內容提供商)提供內容,SE(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提供檢索的單一服務模式不同,專業信息門戶最大的特點在于集成了多樣化的內容和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信息門戶可根據自身內容的特點,集搜索引擎、免費資源、收費資源、個性化服務、新聞發布、虛擬社區等服務形式于一體。
專業信息門戶具有以下特點:①專業信息門戶中大多數資源經過專家或圖書館員對某一專業領域信息資源嚴格的人工篩選,符合其質量選擇與控制標準;②有詳細的元數據(或目錄)記錄數據庫,這些記錄對網上資源進行描述并提供指向資源的鏈接,指引用戶獲取所需信息;③用戶可以利用關鍵詞對數據庫進行搜索,也可以通過主題分類瀏覽數據庫;④提供信息增值服務,如信息推送服務、定題跟蹤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個性化信息服務等。
圖書館自行建設專業信息門戶,提供大量的專業信息在線閱讀,同時提供其他的專項服務,如專業站點導航、專業討論組、定期定題咨詢、免費專業電子期刊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獨立經營專業信息門戶。這種方法適用于一些大型的綜合性圖書館,如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
圖書館為ISP服務商提供專業信息,網絡技術由ISP服務商負責,共同建設專業信息門戶。通過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各自所長,從而提高效率,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大多數中小型圖書館。ISP服務商專心經營專業信息門戶的基礎建設,豐富欄目,及時更新;而圖書館則專注于專業信息的搜集、加工,不斷提高專業內容的質量和可用性。
圖書館走出去,同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聯合起來,建設專業信息門戶,整合各自的專業數據庫,推向國際互聯網。發揮群體優勢,發揚協作精神,達到共同服務,共同發展。實行強強聯手,合眾家之力建設特色文獻專題數據庫、行業專家數據庫、企業及產品數據庫、行業網絡信息導航的專業網站,使之成為業內專業人士進行網絡貿易、技術研發的首選平臺。
專業信息門戶的服務對象是一定數量的專業用戶,這些用戶也許對計算機知識了解不多,所以要求專業信息門戶的界面一定要友好、人性化,內容則要專業化。使專業用戶應用方便、快捷,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有價值的信息。專業信息門戶在追求信息數量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信息質量的提高,一定要突出重點,真正體現出“?!薄ⅰ熬薄ⅰ吧睢?,更要注意發揮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多媒體、互動性、即時性,為專業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專業信息。利用專業信息門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為專業用戶提供電子郵箱、公告牌、專業論壇、語音視頻聊天室等服務,建設專業用戶與專業用戶之間、信息門戶與專業用戶之間的緊密聯系紐帶。專業信息門戶一定要加強服務意識,一切為了專業用戶,處處為用戶著想,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3]。專業信息門戶的建設要強調“質量受控的專業信息門戶”,而且質量受控應該貫穿于專業信息門戶資源建設與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包括專業信息資源內容與類型范圍的界定、資源采集、資源描述、資源組織與對門戶服務質量的控制等。
數字圖書館開展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時,用戶的借閱卡相當于身份證,用戶利用該卡可以在數字圖書館內進行相關信息服務的結算,所以用戶借閱卡是數字圖書館電子商務服務得以開展的基礎。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所使用的讀者卡——牡丹國圖卡,除具有閱覽、外借功能外,也可用于國家圖書館內各種消費的結算,事實上已具有了電子商務的雛形。
聯機公共目錄(OPAC)查詢是為用戶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數據而提供的信息資源定位查詢服務。伴隨著一些校園網、地區網、系統網的建立和互聯網的連接開通,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建立自己的OPAC數據庫。網絡環境下流通目錄查詢是基于OPAC的檢索,讀者可以通過Web瀏覽器,如Internet Explore或Netscape Navigator來檢索圖書館的聯機網絡數據庫,既可以進行館藏檢索,又可以通過聯機的方式辦理預約、借閱、續借等手續?,F在,有的OPAC已發展到與全文數據庫直接相連,用戶在檢索到需要的二次文獻后,可以直接去一次文獻庫中檢索。WebPac是美國Expitch公司推出的遵循Z39.50(網絡信息傳輸協議)的網上書目查詢系統,目前上海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等均使用該產品。通過上海圖書館的WebPac(http:/ipac.library.sh.cn/ipac20/ipac.jsp?profile=#focus),在其統一界面下,能查詢到其他圖書館的書目信息和館藏信息。光盤檢索、聯機檢索在國內圖書館已開展多年,網絡數據庫檢索近幾年才有所發展,圖書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開發具有本館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數據庫,或定購一些使用率較高的國內外大型數據庫,或是建立鏡像站點,通過向用戶收取一定的費用,來彌補圖書館的設備運轉與維護費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庫就是國內比較成功的例子。國內一些大中型圖書館相繼建立了中國期刊網、萬方信息系統、維普等的鏡像站,用戶通過開戶,交納一定的費用,就可憑賬戶、密碼進行網絡數據庫檢索,一般采用包庫或流量計費方式。
虛擬社區是用戶針對特定領域的共同興趣自主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空間。它是建立在用戶與用戶交流的基礎之上的,這種交流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通過對共同感興趣的學術問題廣泛地交換觀點、看法,開展評論、教育,可以使用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享受豐富的精神食糧,從而最終培養用戶的歸屬感和忠誠度,提高門戶網站的“粘性”。學術虛擬社區環境的營造可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例如E-mail、BBS、討論組、文本級會話、博客等形式。
付費閱讀與下載指在免費為用戶提供信息導航和目錄服務的基礎上,讓用戶根據自身需要,在數字圖書館專業信息門戶網站內瀏覽、選擇、訂購信息產品,向用戶提供按次數收費的在線信息閱讀和下載服務的模式。數字圖書館對于購買或自建的專業特色數據庫及某些電子雜志和書籍可以采用付費閱讀的方式提供給用戶,這不僅能夠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而且還能對數字圖書館的資金投入做出合理的補償。付費的方式很簡單,用戶只要在適當的頁面按要求輸入數字圖書館的借閱卡號及密碼,通過身份驗證后,在瀏覽或下載需要付費的信息資源時,數字圖書館就會在其借閱卡上扣除相應的服務費用。在英國國會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等網站上就有許多需要付費閱讀的數據庫資源,它采用了數字簽名技術和版本鎖定技術,用以防止內容的非法傳播和隨意拷貝。在國內,例如上海圖書館的文獻提供系統是集文獻檢索、網上支付、全文下載為一體的網上一站式文獻提供服務。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網上支付、手機支付、郵局匯款、銀行匯款等4種[5]。這種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模式雖在我國幾家數字圖書館中得到應用,但其中有價值的數據庫只能供館內用戶或局域網用戶檢索。如中國數字圖書館的“網絡數據庫資源”頁面上提供的9個數據庫就明確指出,只有本館館內用戶才能通過互聯網進行檢索,非館內用戶不能使用該網絡數據庫資源。其實數字圖書館真正利用或者說更大范圍的利用應該是遠程用戶,如果遠程用戶不能獲取信息資源,那么數字圖書館的作用就不能真正地完全發揮出來。
由于數字圖書館本身受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收錄某一專業領域的信息資源,但是為了能夠讓用戶認識到本專業信息門戶能夠為他們提供自己所需要的幾乎全部的信息與服務,保持用戶忠誠度,防止用戶分流,這就需要本專業信息門戶與國內外相關專業領域的信息服務機構開展廣泛的業務交流與合作,及時為用戶提供本專業信息門戶所沒有的電子文獻的原文傳遞服務。電子原文傳遞就是文獻信息以電子手段提供給用戶使用,目前這項服務主要是將紙質文獻掃描后,轉換成圖形文件,先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器如硬盤上,再通過計算機網絡提供的文件傳輸功能(FTP)傳送給用戶。如果掃描后的文件比較小,還可以通過E-mail以電子郵件附件的形式傳遞給用戶。目前國內一些大學圖書館已利用校園網對教師和學生開展了網上電子文獻傳遞服務。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提供中心通過Ariel系統(文件快速傳遞系統),利用Internet將資料傳輸到對方的IP地址,整合掃描、傳輸、復印于一體,省去了郵費、傳真費,以此提供快速、方便、高質量的文獻。國內提供電子文獻傳遞服務的還有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國科學文獻情報中心等。近年來我國學術圖書館與國外信息系統建立了廣泛聯系,文獻傳遞進入新階段。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與美國匹茨堡大學圖書館結成電子化文獻傳遞的合作伙伴,雙方分別作為各自國家的中心館,幫助國內用戶向對方傳遞需求信息;清華大學作為學術圖書館的另一個中心館,負責OCLC、PQDD(UMI數字化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等系統的全文傳遞代理服務。提供電子原文傳遞服務時,數字圖書館僅僅是作為其他信息服務機構和用戶之間的服務中介,要盡可能地減少或者不收服務費用,降低用戶文獻獲取成本。
代檢代查數據庫服務是指數字圖書館通過網絡提交、電子郵件等方式獲取用戶的文獻檢索申請,為用戶提供國內外數據庫及中外文館藏文獻的檢索服務,并將檢索出來的有關題錄、文摘或全文以打印、郵寄、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用戶,付款方式可以是通過郵寄或者銀行轉賬的傳統方式,也可以是通過網絡支付的方式。如紐約公共圖書館通過該館網站,提供了一個可以通過網上申請和傳遞的NYPL Expres付費服務,主要由文獻傳遞和研究服務組成。又如,上海圖書館通過其網站提供了光盤數據庫和網絡數據庫的委托檢索服務。
定題跟蹤服務包括直接定題跟蹤服務與間接定題跟蹤服務。直接定題跟蹤服務是指某些電子文獻數據庫本身所帶有的定題跟蹤服務功能或數據庫公司直接提供給最終用戶的定題跟蹤服務。如《劍橋科學文摘》(CSA-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設有“個人檢索文檔”(searehprofile),個人用戶可以存儲檢索詞或檢索組配式,數據庫在每周更新文獻時,不斷按其檢索詞將匹配資料自動添加到其文檔中。另如Uncover公司向最終用戶提供Reveal服務(最新期刊目次定期報道),用戶個人可提出25個關鍵詞和50種期刊,以及自己的E-mail地址。該公司每周將更新的匹配文獻信息發送到每個服務對象的電子信箱中。直接定題服務的主要缺陷是:讀者很難了解和使用數據庫的特殊功能,以及自己安排檢索文檔,咨詢館員必須幫助用戶建立檢索檔案,包括討論和確定檢索關鍵詞或組配檢索式、特定期刊、記錄E-mail地址等等。間接定題跟蹤服務是指咨詢館員利用各類不斷更新的電子信息源,檢索既定服務對象研究課題有關的文獻信息,并及時地、源源不斷地發送給用戶。這種動態信息和活的情報服務在網絡環境下才能得以實現,網絡數據庫以及互聯網學術信息是極為重要的工具。網絡數據庫更新快,提供范圍穩定的序化信息;而互聯網站點或檢索引擎以變化快、動態報道為特征。兩者互為彌補,均為跟蹤前沿學科、熱點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如南京大學圖書館將本校重點學科建設、高層管理決策、科研教學管理作為重點定題服務項目,通過數據庫檢索及訪問國外學術站點,搜集和捕捉專業信息,并對這些專業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加工后,定期報道重點大學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收錄情況,提供相關學科研究進展、相關專家教授研究課題及進展狀況、熱點研究綜述、SCI來源刊及影響因子報道等。
[1] 王丹,潘淑春.國內外數字圖書館專業信息門戶網站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3(5):42-45.
[2] 張芮,張嫻.國外學科信息門戶發展現狀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2):140-141.
[3] 成列秀,呂艷華.數字圖書館中的用戶信息需求分析及服務對策研究[J].晉圖學刊,2003(12):29-30.
[4] 陳麗君.基于用戶需求的數字圖書館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5] 上海圖書館文獻提供中心.[2008-07-20].http://eservice.digilib.sh.cn/wxtg/payment/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