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亮 (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 河南 洛陽 471023)
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展,但其形式僅限于服務校外特定用戶(如開展館際互借或為與高校有聯系的社會個體開展書刊借閱服務),并且服務數量較少,影響不大。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公眾的文化信息需求日益增強,在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社會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呼聲也逐步強烈。教育部于2002年對原《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予以修訂,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盵1]這是目前我國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最高層面的指導性文件。隨后,圖書館界積極探討社會服務可行模式,部分高校圖書館逐步擴展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和內容,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但總體上看,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程度還不高,仍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開展。
早在1988年,廣東省五邑大學圖書館就向校外200名公民發放借閱證,開展社會化服務[2];1996年12月,深圳大學圖書館決定對社會開放;2002年,廈門大學圖書館宣布對社會開放[3];2004年,浙江林學院圖書館向當地市民免費提供閱覽服務[4];2005年,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宣布向市民開放[5];2009年3月,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威海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對象共分3類,即市直機關、文化、教育、科研單位工作人員,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技術和科研人員及返鄉大中專學生[6]。此外,通過相關文獻和網絡檢索可知,河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海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均不同程度地提供社會化信息服務。隨著我國高校園區或大學城建設的推廣,寧波高校園區、深圳大學城等各高校共建圖書館,在向各高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也兼顧向所在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隨著高校在校學生的急劇增加,高校圖書館也面臨著服務的壓力,因此許多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的現實情況,不為社會公眾提供借閱服務,僅提供專項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的專項服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舉辦公益講座。北京大學圖書館向社會開展內容豐富的“一小時講座”[7]。(2)開辦學習班或培訓班。如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與合作者共同舉辦奧數、生物奧賽等培訓班,為社區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提供便利條件[8];北京氣象學院圖書館主辦了全國氣象財務軟件培訓班[9]。(3)建立特色數據庫及編輯特色紙本資料,面向社會服務。石河子大學圖書館先后研制出 “新疆棉花植保數據庫”、“農作物害蟲查詢防治系統”等多種數據庫或信息查詢系統,在指導當地的植物保護工作和對農工進行農業技術培訓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0];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編輯《學校管理參考資料》和《中學教學參考資料》,同時還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教學的專題資料,如《德育工作新思路》、《學校管理新視野》等,為全省中小學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最新文獻信息服務[11]。(4)提供信息查詢或檢索服務。如重慶大學圖書館面向重慶市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科研人員提供CDISS(Chongqing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ystem,重慶數字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體系)信息共享服務、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 CASHL(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服務、校友服務、科技查新服務并通過重慶市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臺面向重慶市基層科研工作者提供多項信息服務[12];2006年11月,南開大學圖書館與泰達圖書館簽署了科技查新合作協議,依托南開大學圖書館強有力的智力和資源支持,以泰達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結點,輻射整個濱海新區[13]。
由于體制和管理難度的限制,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更多采取與公共圖書館或其他社會機構合作的形式進行,各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與社會機構的合作從合作方式和程度上看,分為以下幾種:(1)與公共圖書館共建圖書館聯盟。如吉林省多所高校圖書館加入“吉林省圖書館聯盟”,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圖書館分別與集安市圖書館等簽訂了“手拉手”幫扶協議,定期無償向基層公共圖書館捐贈圖書、軟件等,廣受好評[14]。2009年建立的“江西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包括了24家高校圖書館,聯盟內各圖書館實現了資源共建共享,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利用效率[15]。(2)與公共圖書館共建分館。如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合作建立了首都圖書館分館[16]。(3)與公共圖書館或社會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如上海中心圖書館、湖南省“文化共享進高?!被顒又芯懈咝D書館的參與[17];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與上海東方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由上海東方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50萬元在該館建立計算機教育中心,該中心由圖書館負責管理,既作為“東方房地產計算機中心”為公司服務,又作為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對全校師生開放[18]。
隨著高校辦學體制的變革,很多高校與所在地方政府的聯系日益密切,地方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與高校深厚的文化資源相得益彰。為節約資金、整合資源,共同建設圖書館成為最直接的措施。目前,最為成功的案例是深圳大學城圖書館與深圳市公共圖書館、深圳科技圖書館聯合,統一服務平臺,聯手打造了“深圳文獻港”[19]?,F在正在共建圖書館的還有黃淮學院圖書館與河南省駐馬店市圖書館、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與洛陽市圖書館等。隨著各地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開展,高校圖書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逐步延伸到基層圖書館,2007年3月1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社區圖書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校圖書資料中心掛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校圖書資料中心也因此成為新疆首家走進社區的高校圖書館[20]。2008年12月,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寧海分館(寧海產學研基地圖書館)正式開始對外開放[21]。吉林省也積極探索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共享共建模式,把高校圖書館“搬到”基層,讓廣大農民群眾得到實惠[14]。
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不斷發展,但因管理體制、服務意識、運行機制、服務能力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仍處在探索之中,各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化服務持謹慎態度且附加眾多限制條件,以致現行社會化服務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和短期行為。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和文化事業分屬不同系統,公共文獻信息服務通常被納入公共文化事業范疇,高校社會化服務意識普遍不高,高校圖書館更是只關注高校內部的信息服務與效應。近年來,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圖書館面臨校內服務的壓力,自身建設存在一定資金短缺,以致在保證校內師生文獻信息需求的基礎上開展的社會化服務規模往往較小,因為從中取得的經濟回報相對每年上百萬的資金需求無異于杯水車薪,加之管理成本的增加,更是消抵了高校圖書館的積極性。 從地方政府或相關職能機構來說,長期的重經濟輕文化、重實體輕服務的思想一時難以根本改變,加之實效評估機制的欠缺,由地方政府給予高校補償的現實操作難度較大。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普遍存在一定限制,主要體現在讀者限制、時間限制和資源限制3個方面。讀者限制即高校圖書館有選擇地向特定社會成員開放,一般對社會讀者有一定的學歷、職稱或單位要求,以控制社會入館人員數量。限制時間即高校圖書館根據高校師生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時間特點,一般只有在寒暑假期間才向社會讀者開放,以避免與高校師生文獻利用發生沖突,方便借閱管理。限制資源即高校圖書館僅向社會用戶提供電子資源、信息咨詢和文獻傳遞等虛擬服務或遠程培訓等服務,緩解現實借閱服務的壓力。此外,高校圖書館根據服務內容向社會用戶收取一定費用也是普遍的做法,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規定,校外臨時來館查閱資料的人員,辦理當天臨時閱覽證,每證2元,只限當天使用[22];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規定,社會讀者進入館內閱覽每天收取3元服務費[23]。
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主張高校圖書館通過3條途徑開展社會化服務:一是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面向臨近的社區、街道開展服務;二是解決校外人員進館借閱問題;三是高校圖書館與有關行業或企業合作,為他們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和技術咨詢[24]。上述社會化服務模式對高校圖書館來說可控性較強且操作難度不大。一些高校圖書館為社會讀者服務的制度相對較寬泛模糊,實際運行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限制多于服務,形式大于內容,社會讀者難以得到與校內讀者同樣的信息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中心為校內師生,組織結構圍繞著校內服務而設置,一般沒有專設社會服務部門,多個部門均面向社會讀者,這種服務模式無疑會增加管理難度,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西北大學圖書館就因經常發生外來讀者與管理人員吵架的事情而停止對外開放[25]。因受學籍、崗位的限制,高校圖書館對校內讀者的管理相對較為容易,而對校外讀者的管理相對就困難許多,現在一般均采取提高服務準入門檻并收取抵押金的做法,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受物價部門的監管;二是會把一些社會用戶擋在高校圖書館門外;三是對日常管理的折算扣除標準難以準確把握。此外,校外用戶的進入也會給校園秩序維護帶來一些隱患,需要圖書館、安全治理等相關部門理解和配合。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不少地方正在積極建設面向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向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鮮有高校圖書館的身影。北京、天津、廣州、蘇州等城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基本都沒有較為前沿的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參與,“上海中心圖書館”56個成員館中只有1個高校館,并且合作的內容主要是外文書刊的聯合采購[26]。
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與高校共建的形式合建圖書館或共建社區圖書館(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輕用的問題。地方政府看重的是圖書館規模實體帶來的社會影響,高校則看重政府的資金投入,具體運作上缺乏成熟可行的模式。因為管理體制上的限制,要么一建了之,要么分片管理,形成“一個實體,兩種模式”的管理體制。此外,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展,大多數高校選擇在市郊建設新校區,圖書館遠離市中心,使社會居民利用更加不便。
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從整體看來,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程度仍然很低,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2009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在廣州大學召開“全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學術研討會[27],在總結、交流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經驗和成果的同時,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前景予以積極展望。結合相關研究觀點,筆者就此試談幾點個人看法。
從目前研究文獻來看,圖書館界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還存有質疑,需要進一步明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職能。《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1]中要求“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只是一個導向性的提法,什么算“有條件”?如何“盡可能”?完全由高校圖書館自己把握。《北京市圖書館條例》對學校圖書館社會化開放也只是持鼓勵態度[28], 客觀上必然導致一些高校圖書館要么以自己不具備足夠的條件為由拒絕開放,要么在很淺的層次上開放,基本流于形式[29]。目前,在我國尚沒有出臺《圖書館法》的情況下,需要政府部門確立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職能,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形式和具體做法上給予一定的明確指導。
任何行為都需要一定的動力驅使,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也不例外。行為驅使動力不外乎競爭驅動、權力強制、需求互動、利益追求和道德精神驅動等幾種,競爭驅動和權力強制涉及到體制問題,需求互動和利益追求則需要相應的配套機制。目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既無競爭壓力,也無權力強制,從公益性角度強調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難以保障服務力度和連續性,因此需要從需求和利益上探索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新機制。一些高校圖書館為滿足產學研需要而進行的社會化信息服務針對強、服務范圍較小,并且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所獲得的經濟回報較少,更多出自高校圖書館的硬性規定,如會員費、服務費等,容易遭到社會用戶的誤解,因此,當地政府和社會用戶都要給予理解和支持。地方政府應根據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實效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或政策支持,而公眾也需要逐步確立文化消費意識,讓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服務中得到一定的回報,降低服務成本甚至有一定的收益。目前,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屬性的研究太強調公益性,在市場經濟社會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必須進行重新定位,在不影響校內服務的原則下,根據自身條件開展有償服務無疑是可行的,這需要高校、當地政府及職能部門積極開展調研,從法制、政策、管理上不斷探討,最終形成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配套機制。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作秀,應將滿足普通居民的大眾化文獻信息需求放在首位?,F在存在一些誤區,如提及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就強調高校圖書館擁有的資源、人才、技術優勢,就倡導高校圖書館開展深層次的信息參考咨詢服務。殊不知對于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來說,所謂優勢只是相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的,并沒有足夠的能力提供高層次的信息服務。此外,高層次信息需求畢竟是少數,高校圖書館更容易也更有條件開展針對普通居民的大眾化服務。只有將滿足大眾化文獻信息需求的服務放在首位,才能體現高校圖書館的公益性,才能實現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要求,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管理方式的改進可從內外兩方面進行。一是高校和政府職能部門改進高校圖書館服務效益的考查和評估辦法。從高校來說,要樹立社會化服務意識,應給予高校圖書館在人員、政策上的支持;從政府職能部門來說,應加強與高校的協作,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成本予以客觀評價,以委托購買或按量補償的方式承認和支持高校圖書館的服務。 二是高校圖書館內部也要創新管理方式,從人員、組織結構、工作考核、館藏資源等多個方面科學配置各種資源,如在組織結構上可成立以社會用戶為主的特色閱覽室、信息服務部或技術公關部等[30]。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要擺脫圖書館建設實體的局限,力爭走出去,積極參與所在地方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就目前來看,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可行途徑主要是提供文獻信息資源幫助?;鶎訄D書館建設不難,難在文獻資源的持續供給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高校圖書館一方面有相對持續穩定的館藏資源建設費用,另一方面原有館藏體系完備且規模較大,但利用效率卻不高。就筆者對所在的河南省幾所高校圖書館圖書外借情況的了解,館藏利用率一般在40%左右,大量館藏圖書閑置不用,這些資源完全可以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發揮作用。
目前關于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最大阻礙還是體制問題,缺乏政府層面的統一協調。另外,本位意識和實體資產意識也需要破除。高校圖書館在開放館藏的同時,可在不再適合本校利用的館藏中抽取部分圖書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網點周轉利用,采取“浮動資產”管理辦法實現“圖書漂移”,最終還回到高校圖書館。當地政府可根據高校圖書館圖書的利用情況計量給予一定的補貼。補貼的額度一方面要少于這些圖書實際購買費用,另一方面也要讓高校感覺到有一定的收益,使校地雙方實現互惠雙贏。
[1]教高[2002]3號: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EB/OL].[2010-04-28].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3/21321b6695398a322eb9aa12338963ad_0.html.
[2]陳云雀.高校圖書館怎樣服務于社會[J].圖書情報知識,1995(3): 37.
[3]廈門大學圖書館向社會開放[EB/OL].[2010-04-28].http://news.sina.com.cn/s/2002-12-17/1613844100.html.
[4]毛 音.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探析——基于浙江林學院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后的思考[J].現代情報,2010(2): 65-67.
[5]高校圖書館市民也能進 信陽師院圖書館免費開放[EB/OL].[2010-04-28].http://news.sina.com.cn/o/2005-05-13/06485874652s.shtml.
[6]900余社會讀者借閱 市民期待高校圖書館擴大開放[EB/OL].[2010-04-28].http://www.whnews.cn/weihai/2009-04/07/content_1461731.htm.
[7]謝麗娟,鄭春厚,吳慶偉.中美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9(2): 64-67.
[8]盧濱玲.高校圖書館為社區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 101-103.
[9]陳榮淼.關于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5): 88-90.
[10]姚志偉.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幾點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4): 85-87.
[11]吳 瑛.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的設想與實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5(2): 64-66.
[12]2009年重慶大學圖書館社會化信息服務工作取得可喜成績[EB/OL].[2010-04-28].http://news.cqu.edu.cn/news/article/article_20784.html.
[13]李力文.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6):96-98.
[14]吉林探索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共享共建模式[EB/OL].[2010-04-28].http://news.163.com/08/1014/07/4O6S84MR000120 GU.html.
[15]孫若谷,程 遠.我省建立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聯盟[EB/OL].[2010-04-28].http://www.jxwh.gov.cn/news.asp?id=5086.
[16]胡金玲.高校圖書館如何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學習《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一點體會[J].河北科技圖苑,2004(3): 15-16.
[17]“文化共享進高?!眴觾x式在湖南圖書館舉行[EB/OL].[2010-04-28].http://www.hunan.gov.cn/tmzf/xxlb/bmdt/200912/t20091224_192053.htm.
[18]李梅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5): 87-91.
[19]“深圳文獻港”昨天開通 免費服務[EB/OL].[2010-04-28].http://book.ce.cn/ssjj/200906/15/t20090615_19315841.shtml.
[20]新疆: 圖書館“聯姻”社區 讀者群有望回頭[EB/OL].[2010-04-28].http://www.tianshannet.com/news/content/2007-04/26/content_1829412.htm.
[21]浙江工商職院讓社會大眾共享“圖書盛餐”[EB/OL].[2010-04-28].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8/12/16/015086227.shtml.
[22]北京大學圖書館校園卡、借書證和閱覽證管理辦法[EB/OL].[2010-04-28].http://162.105.138.207/zhinan/jiesz.htm.
[23]高校圖書館千萬圖書暑假閑置[EB/OL].[2010-04-28].http://news.sina.com.cn/o/2007-06-20/051512054223s.shtml.
[24]北京高校圖書館將向社會開放[EB/OL].[2010-04-28].http://edu.people.com.cn/GB/4613556.html.
[25]張 莉. 呼吁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EB/OL].[2010-04-28].http://news.163.com/07/0424/08/3CR3K79D00011229. htm.l.
[26]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M].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81-82.
[27]“全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大學召[EB/OL].[2010-04-28].http://www.sal.edu.cn/Information-Info.asp?id=50.
[28]北京市圖書館條例[EB/OL].[2010-04-28].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681/56/a791d8f41db49dcb434f66677da44 d17_0.html.
[29]吳文玲.高校圖書館應對社會實質性開放[J].圖書館建設,2009(5):108-112.
[30]張緒芳.新世紀高校圖書館社會化走向[EB/OL].[2010-04-28].http://www.gmw.cn/01gmrb/2000-10/18/GB/10^18577^0^GMB1-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