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珊
(山東農業大學圖書館,山東 泰安 271018)
曹云珊 女,副研究館員,發表論文數篇。
泛在圖書館是國外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泛在圖書館即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圖書館的基本涵義就是無所不在的圖書館,其本質是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這種新型的信息服務方式可以嵌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現代網絡技術已向圖書館提供了傳送和傳播多種格式信息的途徑,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泛在圖書館實現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信息需求,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數字化設備來獲取信息。二是說明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設備是一種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在網絡環境下通過我們生活環境中各種嵌入信息通信設備,使用戶和圖書館之間保持全天候的信息交流環境,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戶獲取信息。[1]泛在圖書館可以是隱性化的,完全處于后臺,它不強調實體,是無形的,完全嵌入到用戶的學習和科研過程,甚至用戶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泛在圖書館的顯著特征:首先是基于網絡的全天候(每天24小時,每周7天),連續的信息提供服務。其次是互聯網協議電視,用戶可以廣泛地、自由地選擇寬帶網上所提供的可視信息。第三是無線傳輸的移動學習,可使用戶隨時隨地獲得信息資源,具有即時性和交互性。而建立移動的圖書館新型服務方式,主要是利用手機進行短信服務、咨詢服務、瀏覽和下載服務、外接服務等。對全球用戶提供開放存取信息,特別是從開放存取期刊中獲取學術性信息。[2]泛在圖書館是一個高度技術依賴型的知識環境,因特網和萬維網是泛在圖書館存在不可或缺的基礎平臺。正是因為依托于網絡平臺和各種先進技術,泛在圖書館在資源與知識的獲取、組織、檢索、存貯、傳遞與傳播中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
在信息網絡化及圖書館數字化環境下,圖書館服務正逐步從以圖書館為中心轉變到以用戶為中心。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在本地、在桌面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泛在圖書館的提出給我們揭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前景,它改變了圖書館服務只面向到館用戶的限制,而是無縫地、動態地、交互地融入用戶的學習過程,將圖書館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一切有用戶存在的地方。
網絡環境下,用戶獲取信息要求方便、快捷、簡單。用戶往往認為,網上無所不有,即使找不到所需要的信息,也不愿意求助圖書館,包括數字圖書館。面向用戶的學科化信息服務需求,即是用戶希望能足不出戶,可以在辦公室、實驗室、家中、旅途中隨時隨地獲取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希望所需信息直接到桌面,需求能得到及時、專業的幫助。
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實現了由“以書為本”、“以圖書館為中心”向“以人為本”的轉變。但是傳統高校圖書館長期形成了自我封閉的服務體系,受機制、觀念、經費、人員和設備的限制,圖書館工作人員缺乏主動對讀者服務的精神,很多文獻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圖書館的業務工作按文獻加工程序來劃分,提供讀者服務的部門依照文獻的類型來設置,而面向用戶提供學科化服務需跨部門進行,給用戶利用造成諸多不便。
在泛在知識環境下,用戶的信息行為往往是從多渠道、利用多種方式獲取泛在于各種載體上的各種類型的信息與知識,這就要求圖書館服務重新定位。學科化服務體系的實質是針對某一特定學科的知識、資源集成化服務系統,它要求服務者要與各學科及重點學科用戶融合于一體,將對用戶知識服務的過程融合到相應學科的教學、科研和決策全過程中,針對科學研究和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和個性化環境,形成融洽的“學科館員——學科專家學者——各類型學科用戶群——合作對象”的互動關系,從而建立起面向用戶的融入用戶信息環境的學科化信息服務。
建立學科化服務體系就是按照科學研究(如學科、專業、項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獻工作流程來組織科技信息工作。它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服務的學科領域及機構,組建一個個靈活的學科單元,將資源采集、加工、重組、開發、利用等工作融入到每個學科單元中,整合傳統圖書館職能部門,使信息服務向學科化、集約化轉移。而學科化服務的主要目標是使信息服務從基于圖書館端系統過渡到基于用戶端系統,轉變文獻信息服務的組織機制,將已經和即將形成的各種資源真正轉化為服務一線的能力,使之變成傳遞科學信息、智力交流和進行參考咨詢服務的開放系統。
當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在學科資源建設方面有待于改進,由于受到經費的限制,資源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學科發展速度,學科用戶需求無限性與圖書館資源建設有限性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而且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的建設在經費的比例上隨意性很大。雖然一些高校圖書館也在嘗試學科化服務,但在學科信息門戶、學科網絡資源導航、學科信息平臺等方面的建設還是空白。
高水平的專業學科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化服務的基本保障,圖書館要盡可能收齊國內外專業信息,信息資源專業化建設要在全面的基礎上注意把握信息資源的質量,注重信息資源的學術性、研究性。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在學科資源建設上要改變以前那種“大而全,小而全”的觀念,了解和掌握學校學科、重點學科的構成及學科、重點學科的學術隊伍狀況,通過對網上信息分析、篩選、編輯、整序,建立專業學科網絡導航庫和專題數據庫。通過與學科合作,將學科網絡導航、學科發展最新成果、國內外相關學科排名及研究動態信息、學科專題討論組、學科專題網、學科專家創建的博客和國內外相關學科學術會議等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起學科信息平臺。要按學科對資源進行組織,建立具有本館特色的數據庫及虛擬專業化館藏,還要建立圖書館與一線用戶的服務鏈,將眾多分布和異構的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有機組成無縫的服務體系,形成統一資源整合服務平臺。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有學科背景的教師、科研人員及學生,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圖書館面向用戶開展知識服務,不再是按照文獻工作流程來組織科技信息,不以規范化的信息資源收藏和組織、檢索和傳遞為標志,而是以靈活的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和有效切入用戶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核心過程中,從而推動高校圖書館轉變工作模式,形成以學科化知識服務為核心的新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
面向用戶的學科化服務是基于知識單元的服務,提供的服務要深入到用戶的科研課題之中,跟蹤服務需求,綜合運用各方面的資源和信息,面向用戶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和對策,深入到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善于挖掘用戶的真實和潛在需求,與用戶互動協作,進行知識捕獲、分析、重組和應用。知識服務的內容是通過主動與用戶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起暢通的信息需求與供應渠道,將知識服務嵌入到重大科技創新基地、重大科研項目、團隊,面向科研全程提供專門化、個性化、集成化的學科服務。
圖書館要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要提供個性化的知識服務。要面向重點課題組和學科帶頭人,提供學科或課題的情報研究服務,跟蹤學科領域的前沿動態,對學科信息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和提煉,形成知識產品,為重點用戶和課題提供知識服務。對用戶所關心的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有效傳遞,同時主動深入教學、科研一線,有針對性地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按學科專業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利用,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為教學與研究人員提供高水平、深層次的個性化知識服務。
學科化服務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既要有高素質的學科館員,還要有豐富的學科資源,二者缺一不可。目前,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是坐等用戶上門的被動式服務。以學科館員為主導的學科化服務更貼近用戶的需求,是圖書館適應新的信息環境,以用戶為中心,融入用戶科研過程的新的服務模式。泛在圖書館環境下的學科化服務,要求學科館員仍然要保持信息中介的角色,學科館員的任務不是推銷某一個圖書館,而是要將泛在的信息系統化、知識化,并通過無所不在的服務模式幫助用戶構建用戶需要的信息環境。學科館員的服務需要主動深入到教學、科研第一線,有針對性地根據用戶個性化的要求,對一些重點服務對象實施跟蹤服務,為其量身定制新書通報、文獻題錄以及研究方向的新聞聚合、熱點問題的采集分類等信息。學科館員要教會用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替代用戶查找和利用文獻。只有將學科館員的能力轉化為用戶的能力,學科化服務才會產生更大影響。
樹立泛在化服務觀是信息時代對圖書館人提出的要求,學科館員不僅是館藏資源建設者、信息素養教育者、參考咨詢服務者,還應以利用廣泛存在的信息和知識為目標,站在用戶的角度,從用戶的利益出發,以知識服務為手段,通過泛在的服務方式,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學科化服務,構建一個適應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環境。
[1]陳清文,黃田清.泛在圖書館初探.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8).
[2]林輝.泛在圖書館的特征.圖書館雜志,2008(3).
[3]范廣兵,初景利.泛在圖書館與學科化服務.圖書情報工作,2008(1).
[4]高青.面向用戶的高校圖書館學科化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現代情報,2009(5).
[5]初景利,吳冬曼.論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圖書館服務模式.圖書館建設,2008(4).
[6]吳潔玲.淺論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7).
[7]柴苗嶺等.面向學科化服務的學科資源建設.現代情報,2009(1).
[8]王麗.論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與學科館員自我塑造.圖書館,2009(3).
[9]吳利萍.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影響因素與發展對策.現代情報,2009(3).
[10]李巧玲.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學科化服務探究.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5).
[11]王麗華.論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與學科館員.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