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新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 國家圖書館首席專家 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各級公共圖書館是政府公開信息的查閱場所。以此為標志,公共圖書館被納入了我國政府信息公開體系,成為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中的“新元素”。這不僅使公共圖書館參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開展政府信息服務有了法律依據,也成為一種法定職責。從《條例》實施的準備期開始,我國圖書館界就大力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2008年1月至今,中國圖書館學會已經組織和參與了5次較大規模的專題研討會,其中3次研討會是與“中歐信息社會”項目合作舉辦的。2009年11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的“圖書館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建設研討”分會場是最新一次專業研討。
對我國公共圖書館來說,政府信息服務是一項新業務。經過2008年以來持續不斷的推動和實踐,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已經大為改觀:很多圖書館由開始的不知為何物到如今開辟專門閱覽室、專題陳列區,提供政府網站鏈接,提供政府公開信息的檢索、咨詢服務,提供電子政務應用項目的利用幫助等。更重要的是觀念和認識上的變化。許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已經認識到,開展政府信息服務是拓展服務領域的契機,是提高社會影響的契機,是爭取政府重視的契機,也是改善保障條件的契機。
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發展到今天,我們面臨的新任務是:怎樣進一步推進和深化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許多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已經指出,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作用不能僅僅停留在政府公開信息的閱覽室陳列、政府網站鏈接的層次上,國外公共圖書館的實踐也說明確實不能僅僅如此。那么,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如何深化?換言之,在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中,公共圖書館的定位在哪里?作用是什么?什么是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中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和貢獻?在政府信息公開的所有工作和環節中,哪些是別人做不了、做不好而公共圖書館可以以低成本、高質量做出來并且做得好的事情?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在理論上闡明、實踐中推進,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就無法體現出不可替代性,就難以獲得持續發展。
2009年4月,國家圖書館開通了“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這一平臺不是簡單的政府網站鏈接,而是國家圖書館對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綜合性、一站式政府信息檢索與獲取服務平臺。所謂“整合”,包括了對海量政府公開信息的自動抓取、智能抽取與分類、自動生成新的數據庫形式。我認為,面對目前我國各級政府主動公開信息往往成為“信息孤島”的現狀,這一平臺建設體現了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中的獨特作用,體現了圖書館在政府信息服務方面的核心專業能力。它用實踐成果回答了推進和深化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的方向、路徑和方法問題,是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深化的標志。對于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來說,建設這類平臺的意義一方面是為公眾提供一個綜合性、一站式的政府信息檢索和獲取平臺;另一方面,也為公共圖書館自身開展其他政府信息服務提供了基礎資源,因而具有在公共圖書館推廣的價值。政府信息資源整合與平臺建設并不是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的全部,但它是起點,是基礎。在此基礎上,以聯盟方式實現資源互補、資源共享,將會大大增強各級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整體在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大大提升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能力。這也是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設置分會場專題研討這一問題的意蘊所在。
本專題發表的文章,源于又不限于年會分會場的研討。對國家圖書館“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的介紹、分析與評價,對國外圖書館政府信息整合方法的概觀,對我國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方向和策略的研討,是年會分會場的話題;而對公共圖書館整合電子政務項目、整合“泛政府信息”開展服務的探討,對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在圖書館資源平臺建設中應用的研究,則既著眼于國家圖書館平臺的完善,又對各級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平臺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堪稱年會分會場話題的延伸。希望這組文章及此前的年會分會場研討能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產生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