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庚 陳 力 (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按照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關于“公開方式和程序”的第16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1]這一規定,不僅明確了政府行政機關向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法定義務,更奠定了我國公共圖書館作為公民獲取政府信息通道的法制框架和法定地位。
政府信息公開的過程是政府信息資源的社會化和公共化的過程,是政府信息的一種合理回歸,回歸社會、回歸大眾,并使政府信息資源在安全機制上得到更有效持久的保障。《條例》的施行賦予了公共圖書館保障公民平等獲取政府信息的法定職責,這是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從此,公共圖書館成為了政府信息公開與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條例》賦予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責,使得圖書館將進一步融入日漸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現代社會生活,成為現代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是公共圖書館拓展服務領域的機遇,是公共圖書館擴大社會影響的機遇,是公共圖書館提升政府重視程度的機遇,也是公共圖書館改善服務條件的機遇。作為新時期的公共圖書館館員(包括決策者、管理者和從業者),應該積極抓住這一機遇,舉全行業之力,合作共享,積極投入到政府信息公開和服務的工作中去。
《條例》實施1年多以來,我國各級各地政府在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公共圖書館也采取了開設政府信息專題閱覽室、鏈接政府網站或建設政府信息專題數據庫等措施。但要進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和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的水平,公共圖書館必須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確立自身在政府信息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海量政府信息進行科學的組織與整合,形成綜合統一的一站式資源服務平臺,通過走共建共享之路為公民提供統一的、開放的政府信息整合服務平臺,為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服務奠定資源基礎,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窗口,作為從事信息資源組織與服務的專業機構,應該也必須依法履行《條例》所賦予的社會責任。對海量政府信息進行科學的組織和整合是圖書館的核心業務能力。合作共享是圖書館人的職業信仰和核心價值,在政府信息整合服務方面也應仿照其他業務合作模式采取共建共享的應對策略。下面本文從政府信息的專業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角度,分6個方面論述公共圖書館進行政府信息整合服務的未來路向與策略。
公共圖書館是整個社會服務系統的組成部分,與大眾傳媒等機構共同承擔著傳播知識信息的任務。在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化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將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作為均等公益的信息傳播渠道,應當將政府信息服務發展為圖書館的常規業務,創造出具有公共圖書館特點的、可持續發展的政府信息服務項目,還要加強政府信息服務工作的宣傳與推廣,促進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公平獲取。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因地制宜地開展本地化的政府信息服務,不僅要在中心館提供政府信息服務,還要在盡量多的分館提供政府信息服務;不僅要在館舍內提供政府信息服務,還要通過網絡、手機等通訊渠道提供政府信息服務,使圖書館加工整合的政府信息觸手可及、方便存取,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重要通道,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服務基地。只有政府信息服務普及,才能保障不同社會群體能夠均等地、及時地、準確地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效性,促進政府信息的公共化和社會化。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政府信息服務的方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筆者認為“多元化”是政府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首先在服務對象方面,除社會公眾外,政府部門也應成為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的對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在資源組織和整合方面的優勢,對政府公開信息進行深層次的開發與組織,為各級政府提供參考咨詢和信息推送服務,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實現增值服務;在服務形式方面,應變被動為主動,多了解用戶的需求,重視用戶的反饋和互動,提供更加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在信息內容方面,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協作,爭取將更多的政府公開信息、政府電子政務項目和泛政府信息納入到圖書館的整合范圍,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
政府信息的組織管理應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由圖書館等專業機構承擔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充分發揮圖書館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拓展新型技術應用,適當開展技術外包,這將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效率、降低政府信息公開的社會成本。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公開信息資源、圖書館提供整合服務、技術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采取合作建設的模式是實現政府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機制,是未來政府信息整合服務的發展趨勢。公共圖書館不應該大而全,而應該站好位、不越位,利用專業知識做好政府信息的組織和整合工作。
目前各級政府公開的信息在內容分類、表現形式、組織方式等方面標準不統一,技術處理也不夠規范,這給公眾查檢信息和利用資源帶來一定的困難,也給政府信息的組織和整合開發帶來一定的難度。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在信息組織方面的經驗和優勢,促進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建設。這些規范工作包括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的制定和優化、政府信息分類體系的制定和分級適用、政府信息主題標引方法的制定與映射、政府信息整合流程的規范等。
政府公開信息主要來自于各級政府部門,分布在各級政府機構,具有信息量大、實效性強、更新頻繁、分布廣泛的特點。對這種大規模海量信息的組織管理,單純依靠人工方式是無法實現的,必須采取自動化、智能化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挖掘等技術,以實現自動化的信息采集、排重、分類、標引、入庫、索引、發布和對外服務的整個過程。
政府公開信息的組織與管理是一項意義重大且浩大復雜的工程,需要有國家圖書館這樣的國家級專業信息服務機構牽頭,實施統一的組織和規劃,以利于工作的持續協調發展。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國家圖書館主導建設的“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國圖站”已正式開通服務。該平臺是我國政府信息公開領域的首個垂直門戶,也是我國圖書館界對政府信息整合的首次嘗試。平臺以中央和各省級政府網站發布的公開信息為整合對象,通過自動化采集將各級政府公開信息整合到本地,建立多種專題數據庫,對政府信息資源的內容、外部特征及其關聯關系進行組織、挖掘和揭示,實現了網絡上的政府公開信息與國家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整合。目前,該平臺可供檢索的政府公開信息達50多萬條,提供3 000多個政府機構的導航。但國家圖書館不可能也不應該包打天下、大包大攬,更重要的是全國公共圖書館對政府公開信息的整合服務應采用分層建設、共建共享的模式,打造聯合艦隊。按照筆者的設想,由國家圖書館整合中央級的政府信息,省、市、縣圖書館整合本行政區的政府信息,通過合作共建實現公共圖書館在政府公開信息的整合開發方面的統籌協調發展,以實現對各級政府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開發、利用并服務于公眾。國家圖書館倡議建設“全國圖書館政府信息整合服務聯盟”,其主要目的也在于通過共建共享打造聯合艦隊,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提高公共圖書館系統的社會影響力,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政府信息整合服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和使命,全國公共圖書館應該聯合起來,秉承為政府服務、為公眾服務的宗旨,以《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以積極的態度、職業的精神、專業化的操作充分參與到政府信息公開和服務工作中去。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搭建好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梁,使公共圖書館成為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重要窗口,將公共圖書館系統建設成可信賴的、權威的中國政府公開信息的收藏者、整合者和傳播者,成為政府信息資源的增值服務者。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EB/OL].[2009-09-28].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
[2]鄒 勇.政府公開信息有效組織的實現方式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9(1).
[3]王 鈺.淺議政府公開信息的采集、保存與管理[J].檔案與建設,2009(5).
[4]周勇娟,陳艷紅.從網站角度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公開[J].情報資料工作,2009(2).
[5]銳 進.淺議政府信息資源的增值開發利用[J].國有資產管理,2007(7).
[6]王守炳.試論政府信息資源管理[J].重慶行政,2002(1).
[7]黎延凱.政府信息公開環境下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J].科技促進發展,2009(5).
[8]楊和焰.論網絡時代的政府公共信息管理與服務[J].蘭州學刊,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