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黑龍江省圖書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善本一般是指版刻古籍中校刊精準、裝幀精美、流世量少且流傳年代比較久遠的古代圖書。新善本的概念則是由古籍善本傳承演變而來的。1953年國家圖書館善本部主任趙萬里先生提出,借鑒古籍善本定義及界定標準,從民國文獻中按“三性學”(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的原則來界定新善本,但他把主要側重點放在了民國時期的中共革命文獻和進步刊物上[1]。1998年,趙潔敏、黃霞在《北京圖書館藏革命歷史文獻的過去和未來》一文中進一步提出并完善了“新善本”的概念,確定了新善本是相對于古籍善本而言的、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珍稀文獻。其收藏范圍是從辛亥革命至建國前這段時期的各種文獻,主要包括進步書刊、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早期譯本及宣傳資料、解放區根據地出版的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等[2]。2004年,鄭州大學圖書館的趙長海把新善本定義為“新善本是相對古籍善本而言,在近現代歷史上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且又流傳稀少的書刊資料”[3]。
從以上圖書館人士對新善本的認識可以看出,新善本的定義是在圖書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而來的,目前在圖書館學界尚無統一的定義和約定俗成的界定標準,如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新善本重點強調其文獻的政治性、革命性和進步性,而山西省圖書館在強調革命性、思想性的同時,還把民國時期的政、軍、學、商各界珍貴稀有文獻都歸入新善本,極大地擴展了新善本的入選范圍[4]。
一般學術界比較認同的新善本的界定標準主要如下:從時間上劃分,即辛亥革命起至今的各種文獻,時間上只設上限,不設下限,但主要是指建國前的民國文獻;從內容上定義即為各種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的珍稀文獻。具體來說,新善本是指解放前各出版社發行的革命文獻和進步書刊、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新文學作品、各類發行較早的連續出版物、名人手稿、書札等。
近年來,隨著各個圖書館對文獻保護意識的增強,新善本工作已經越來越引起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重視;而民國文獻因存世時間較長、印刷質量較差及一些政治原因已破壞嚴重,亟需保護與修復,遼寧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已經陸續開始了收集整理民國文獻、革命文獻等新善本的工作。而黑龍江省圖書館則于2009年首次在全省公共圖書館的范圍內開展了新善本的普查和保護工作。雖然此項工作是新領域,但隨著工作的全面鋪開,亦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2009年,新善本保護工作在黑龍江省圖書館正式啟動。首先在筆者所在館——黑龍江省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開展了新善本的普查工作。為此,我館草擬了《黑龍江省圖書館中文新善本標準》。按照古籍善本“三性學”標準,從寬從松界定了新善本圖書,力求能夠重視文獻的歷史價值、避免發生遺漏及流失新善本文獻的可能。我館現藏有民國文獻近10萬冊,目前,已整理舊平裝圖書(民國圖書的通稱)4 000余冊,從中清點及甄選了中文新善本圖書936種1 265冊。筆者從中簡單選取幾本做詳細介紹。
(1) 《一二·一民主運動紀念集》[5]
因昆明市的西南聯合大學、云南大學等數校師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而進行了集會及罷工罷課活動,1945年12月1日,大批國民黨特務圍攻了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等校,并毒打學生和教師,甚至向學生集中的地方投擲手榴彈,導致教師、學生死亡4人,重傷29人,輕傷30余人,制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一二·一民主運動紀念集》就是為全國各界緬懷烈士、痛訴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而集結成冊的,1946年由于再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成書、上海鎮華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內容分為傳記、慘案經過、入殮記、各地追悼會、悼文、悼詩等部分。卷首沈鈞儒題書:獻給死者與生者。并題詩一首:“血灑昆明市,心傷反戰年。座談詎有罪,飛禍竟從天。魑魅食人日,鴟梟毀室篇。防川終必潰,決勝在民權。”振聾發聵,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行徑提出了憤怒的控訴。郭沫若在本書中作序言:《歷史的大轉變》。另外,上海各界職工及陪都各界反內戰聯合會都在本書中公開發表祭文祭告等。柳亞子、鄭振鐸、茅盾、李公仆、陶行知、田間等在書中致悼文、悼詩。
一二·一運動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次大規模的以學生群眾為主的反內戰民主運動,本書完整地再現了此次運動的歷史原貌,其歷史價值毋庸置疑。
(2)《陜北民 選》
1948年由大眾書店出版、何其芳與張松如主編、魯迅藝術文學院編寫的《陜北民 選》,是中國共產黨在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選編的第一部民歌集,共分為5部分內容,即“攬工調、藍花花、信天游、劉志丹、騎白馬”。現在仍膾炙人口的民歌《走西口》即收錄于此,傳唱至今。本書是一部珍貴的民俗學和民國文學的原始資料,同時也是研究解放區文藝的一份重要且珍貴的文獻。
1935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了10卷本的《中國新文學大系》[7]。這套叢書由趙家壁主編,魯迅、茅盾、胡適、鄭伯奇、周作人、郁達夫、朱自清、洪深、阿英等現代文學大家出任各集編輯。蔡元培總序,各集都先由編選人做導言。在導言中,眾位文學巨匠闡述了新文學運動的發生發展根源、理論主張、各種活動事件、新體裁的創作等。
全書按文學理論建設、文學論爭、散文、詩歌、戲劇、史料索引等類別加以選編,對1917-1927年10年間的新文學從產生到發展進行了一個總括性回顧。
《中國新文學大系》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現代文學選集,是新文學運動第一個10年理論與著作的總結。著名學者陳平原先生曾說過:“有兩部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建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是上海良友圖書公司30年代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8]可見其在現代文學史上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何其之高。
我館收藏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為初版本,其中茅盾編選的小說集和洪深編選的戲劇集初版僅印制2 000冊。現在1935年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初版本網上拍賣價格已飆升至10 000元,從版本價值角度衡量,也是不可多得的珍本。
1942年,為紀念偽滿洲國成立10周年,日本國際地學協會特出版《滿洲帝國分省地圖 地名總攬》[9]一書。本書作者為日本人佐ㄆ木恭,在日本奈良縣山也郡丹波市印刷。其內容包括索引、滿洲帝國全圖、華北詳細圖、大東亞共榮圈全圖及吉林省、龍江省、北安省、黑河省、牡丹江省、濱江省、通化省、奉天省、四平省、錦州省、熱河省等共23個省、地區之全圖。其中共收錄彩圖24幅,包括拉頁式彩色地圖23幅。另有各地官公署、學校、公社、地名等詳解。由滿洲國交通大臣阮振鐸作序(日文),印刷精良、內容詳盡。本書是了解當時淪陷的東北地區行政區劃、自然狀況的權威資料,也可說是對偽滿洲國時的國恥教育的教科書,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性和學術資料性。
以上簡要談到整理出的新善本圖書僅為黑龍江省圖書館新善本甄選工作的開端,后續工作將更加辛苦,任務將更加艱巨,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把這項工作進一步深入下去。
新善本的發掘和采集是新善本后續工作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以國家圖書館為例:國家圖書館新善本文獻庫共收藏革命歷史文獻11 000余種15 000余冊,可謂是全國最為豐富、完備的進步書刊中心,即便這樣,國家圖書館仍在不斷加大采訪征集新善本文獻的工作力度。僅2007年一年,國家圖書館通過競拍和購買等途徑就征集了新善本文獻300余冊,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0]。我館的新善本工作起步較晚,現階段主要進行的是新善本的普查和甄選工作。筆者認為,采訪征集工作可以通過鼓勵民間收藏家捐獻或多參加古舊圖書的拍賣會等進行,亦可通過書評、書展、報紙、網絡等喚起民眾對新善本的興趣與保護意識。如前文提到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目前尚缺失一本蔡元培的總序,若甄選工作結束還未補齊,則可通過以上方法設法找齊,使館藏新善本形成統一的體系。
省內各公共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在新善本甄選工作完成后,亦可根據本館的館藏,把本館的新善本副本或相對不成體系的書籍資料與別館交換,各取所需、取長補短,達到互相補充、互相充實的目的。
打造新型圖書館必須發展館藏資源的特色化和個性化。新善本的特色化建設即為個性化館藏的一個部分。采集新善本應以館藏特色為主。香港中文大學一再強調新善本館藏特色的建設——善本已不是他們的發展重點,近現代的特色收藏和新文學類的文獻才是他們系統收集的目標[11]。我館有大量日偽帝國時期留下的舊的日文和俄文書籍、地方性專著、滿鐵核心資料等,這些地方性文獻即為我館的特色,應在此基礎上多方采集,形成自身的新善本特藏體系。
民國文獻的保存期限最長也不過200年,這些珍貴的史料書籍若連保存都談不上,又何談利用?新善本的保護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藏書環境來說要求與古籍善本一樣有恒溫、恒濕的空間來儲存,并且從政策面來說還要有巨大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新善本的數字化則可緩解新善本文獻被破壞的程度,降低新善本的翻看率,更有利于新善本的保存,同時還可以方便讀者的使用。筆者認為對新善本的數字化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 建立新善本數據庫
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數據資源即可為我們提供很好的模板。其新善本數據庫信息相當完善。我館也可以參考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的聯機檢索系統,根據已甄選的新善本信息,進行回溯建庫,把目錄信息做全做細,完善目錄體系。在資金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建立新善本全文數據庫,再通過互聯網聯機以達到信息及資源的共享。
(2) 通過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達到新善本資源共享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在圖書館的館際互借中被廣泛使用。筆者認為利用因特網的優勢準確、快捷地為讀者提供各個聯網的圖書館的新善本資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新善本信息需求應是我們下一步的重點。同時,館際互借和文獻的相互傳遞也可使我們的資源達到最大化,真正實現新善本信息共享。
新善本文獻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它們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重現歷史原貌;或為我們展現了優美的文學藝術、再顯泱泱中華的底蘊雄渾。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是我們圖書館人責無旁貸的重任,我們應共同努力,還原那段歷史的真相。
[1]趙長海. 圖書館新善本工作芻議[J]. 圖書情報知識, 2004(3).
[2]趙潔敏, 黃 霞. 北京圖書館藏革命歷史文獻的過去與未來[J].國家圖書館學刊, 1998(4).
[3]趙長海. 新善本研究[J]. 圖書館建設, 2004(3).
[4]趙繼紅, 王和平. 民國文獻保護的有益嘗試[J]. 晉圖學刊, 2004(2).
[5]于再先生紀念委員會. 一二·一民主運動紀念集[M]. 上海:上海鎮華出版社, 1946.
[6]何其芳, 張松如. 陜北民選[M]. 大連: 大眾書店, 1948.
[7]趙家壁. 中國新文學大系[M]. 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1935.
[8]陳平原. 學術史上的“現代文學”[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1).
[9]佐ㄆ木恭. 滿洲帝國分省地圖地名總攬[M]. [出版地不詳]:國際地學協會, 1942.
[10]黃 霞. 二○○七年新善本文獻采訪工作綜述[J]. 文津流觴,2008(1).
[11]張紅揚. 弘揚文化傳統 彰顯個性特色——試論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特藏的發展[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