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 (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 河北 邯鄲 056038)
2000年10月,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查爾姆斯技術學院、瑞典林克平大學、瑞典皇家技術學院等4所工程大學組成跨國組合,經過4年的探索研究后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CDIO國際合作組織[1]。CDIO 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行(Operate)4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構思”指明確客戶的需求,考慮技術、企業戰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斷改進技術和商業計劃;“設計”指制訂開發的產品系統所需的各種計劃、圖紙和算法;“實現”指把設計轉變為產品的過程,包括硬件制造、軟件編程、測試、檢查和驗證;“運行”指對產品系統的維護、優化和淘汰[2]。目前,已有包括丹麥、芬蘭、法國、南非、新加坡、中國等國在內的20多所大學加入該方案的實踐中,眾多國外學者也紛紛展開相關的研究。
CDIO模式以產品、生產流程和系統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2],不僅注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還注重合作溝通等社會能力,解決問題、批判創新、系統思維、計劃等綜合能力,終身學習等自我提升能力及良好的職業倫理等職業態度。在課程學習、實驗和項目研發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針對學科發展和工程現象提出科學或技術性問題,這些問題與所學的關鍵科學概念或工程知識相關聯,并且能夠激發求知欲望和探究興趣。以這些問題為探究點,學生通過收集和閱讀文獻資料、實驗觀察、數據分析與整理歸納出規律性的結論,形成知識;反過來,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又能主動應用這些知識解釋項目研究中所發現的現象、解決遇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知識,而且培養了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創新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
目前,許多高校的文獻檢索課仍采用“授課—實習—考核”的傳統教學方式[3]。這一教學方式中,學習的中心是教師,教師教學的中心是傳授文獻檢索知識和檢索方法[4],其主要弊端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收者的狀態,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整合及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培養。結課后,學生只掌握了一些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而在信息的感受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有意識、有目的、有策略地獲取信息來幫助自己學習和研究等方面并無明顯提高。這與高校通過文獻檢索課培養CDIO創新型工程人才的目標相悖。因此,改革傳統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模式和方法勢在必行。文獻檢索與專業課相結合的專業教師授課模式便是為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帶來新活力的一種嘗試。
該模式是將文獻檢索教學與專業課相互滲透,輔助和配合專業課教學工作的一種教育模式。文獻檢索課教學可以滲透到該專業課的授課、作業、實習、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中去,授課人是專業課教師,而文獻檢索教師起助課作用。專業課教師與館員共同協作,列出教學計劃和學習課程內容,確定信息資源,建立評估學習結果的指標體系。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利用已構建好的方法將多種信息資源介紹給學生,文獻檢索教師則協助其確定課程所需的信息資源,如全文數據庫、參考圖書、特種文獻及多種網站等[5]。課程開始后,文獻檢索教師繼續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學生的作業評價等方式營造出基于問題解決和信息檢索的主動學習環境,在鼓勵性的課程評價中使學生獲得有益的經驗。
按照建設基于CDIO國際化、工程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在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中和專業課教師配合,使用案例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新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模擬電子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實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基礎課,以往教師主要通過各種手段將課程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最后通過考前復習和考試對其歸納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應付狀態,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CDIO工程教育方法,通過文獻檢索課與專業課的有機結合,將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引入“負反饋放大電路”教學單元的專題教學設計與教學試驗中。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將學生每6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所查到的信息,并從中分析和尋找正確答案。具體學習步驟為:(1)教師在課前按照教學目的,結合案例內容列出相關反饋概念和案例要點,特別是要準備兩類問題:一類問題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是否掌握反饋的基本概念及是否掌握負反饋對放大電路的影響,另一類是在案例討論中需要重點討論的問題,如案例的優勢、存在的問題、適應的具體應用環境和改進建議等。(2)案例講解完畢,學生組成小組,討論并鑒別所查到的信息,從中分析并尋找答案,在整個查詢信息和尋找答案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文獻檢索老師則在不同時期引導學生明確他們所掌握的信息、需要查找的信息,如何選用有效的信息源以及如何查詢信息、理解信息、鑒別信息及使用信息,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部圍繞案例的問題展開討論,待小組成員的意見達成一致后,形成整個小組的基本觀點。整個討論結果要求記錄下來,在課后提交給教師。(4)由小組派出代表陳述本小組的基本觀點,如果其他小組持不同的觀點則可以提出來討論,教師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既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又要適當進行引導,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5)討論完畢由教師進行總結,如果有學生不同意教師的總結,則繼續討論,直到所有學生同意教師的總結為止。教師根據課堂討論的情況和學生提交的討論記錄給學生記錄成績,作為今后學生總評成績的一部分。
文獻檢索與專業課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注重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更注重了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整合;不僅注重了文獻信息檢索能力的培訓,更注重了信息意識的培養。通過課堂討論案例的教學模式,可以達到3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掌握相關模擬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等專業問題;二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進行工程分析和掌控系統整體性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溝通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優勢所在。
關注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工程教育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并應用于實踐,是與國際接軌的體現,但中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在“拿來”的同時,還需“改良”,需要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之路[6]。文獻檢索與專業課教學的有機結合,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一種理想的文獻檢索課教育模式,需要文獻檢索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長期合作。
[1]Crawley E F, Malmqvist J, Ostlund S, et al.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New York:Springer,2007:36.
[2]王 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9(5):86-87.
[3]相東升.基于“5E”教學模式的文獻檢索課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 2005(6):126-128.
[4]劉樹新, 羅 衛, 李月霞.網絡環境下研究生信息素質教育構建方略[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2):70-71.
[5]楊 春.圖書館聯合參考咨詢服務系統的構建[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2):121-122.
[6]高雪梅, 孫子文, 紀志成.CIOD方法與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蘇教育, 2008(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