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華 劉曉舒 王秋成 張玉春
(1.2.3.唐山學院圖書館,河北 唐山 063000;4.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20)
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后,20余年走走停停,一直處于概念階段,其原因主要有地域跨度比較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全區陸地總面積51.41萬平方公里,遍及大半個中國,環渤海地區海岸線長達5700余公里,區內單位隸屬層次多級,有一般意義上的省市,有直轄市、有計劃單列市、區級市、縣級市等等;人口約2.6億,雖各占比例不同,但在環渤海地區卻有著全國全部的56個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各地區有各地區的觀念,在思維方式、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差異,還沒有形成文化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區域間的互動與交流,影響了區域發展藍圖及發展目標的認同與承擔。為解決以上問題,高校圖書館應建立環渤海區域特色數據群,增強文化凝聚力,助推環渤海區域經濟的崛起。
2.1.1 靜態信息載體歸屬“有誤”,存放“無序”,查找困難。從現有圖書資料分類體系來看,一般圖書館使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所列各目進行分類,但《中國圖書館分類法》1999年3月出版,那時的經濟及各個領域的發展遠不及現在的情況,環渤海地區經濟及其他問題就更不可能列入《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所以區域經濟、珠三角、長三角等都只能在經濟類區域經濟項下列支,沒有自己的專題,更不能形成“環渤海地區”信息群,因此要找和“環渤海地區”有關的圖書資料,檢索只能通過書名或關鍵詞,“環渤海地區”所有圖書不論哪一級目錄的,都只能隨著自己的其他標識被流放到其他類別,如環渤海文化,入文化(G)類,環渤海區域經濟入經濟(F)類,有的經濟類圖書資料分到6級類目才到區域經濟,再到環渤海級目就更低了,正因為如此,使得“環渤海區域”發展理論、發展規劃及其他關于環渤海區域的所有信息不能相對集中,不能形成環渤海地區獨立的信息群。以唐山學院圖書館圖書存放為例,所有圖書共有科技、科技樣本、社科、綜合、文學、社科樣本、教材閱覽和特色閱覽等8個典藏地,而環渤海地區的圖書由于歸屬各異,教育的、歷史的、文化的、法律的……所以在不同的典藏地、不同的架位、不同的號段上,看起來它們之間沒有一點聯系。因此系統、全面地了解環渤海地區相關內容的館藏,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你用哪種方式檢索,結果都不可能是全部,即使通過所有檢索手段,檢索出相對較全的內容,但也因為它們的典藏地和架位不同,讓讀者望而興嘆。在環渤海地區經濟及其他方面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館藏影響了各類讀者與環渤海地區知識、信息的互動,也造成了環渤海地區各種資料的閑置和浪費。
2.1.2 信息服務數量少、質量低。就全國而言,大部分信息服務機構是按部門和地區劃分的,絕大部分雖然掛牌信息服務但也只是信息中介,沒有加工和挖掘信息的功能。大部分圖書資料等信息部門也還完全處于自采、自管、自用的階段,對于環渤海地區更沒有專門信息挖掘和信息加工的服務單位或機構,即使有的圖書館愿意為環渤海地區的知識信息提供服務,但就現在的服務和管理形式來看,提供高質量的、令讀者滿意的服務是不可能的,對于環渤海地區信息的讀者和關注者來說有無助也有無奈。
2.2.1 建立環渤海地區信息資源群,可以有效地集中和利用信息,擴大影響,強化傳播。建立環渤海地區信息資源群,整合各種動、靜態信息資源,經過圖書館人的精心加工,使之點、線、面、體清晰,內容全面,結構完整,不但可以集中關于環渤海地區的所有信息資料,提高專指度,還會更有效地發揮環渤海地區資源的作用,使研究者和關注者擴大選擇范圍,增加被選內容,各取所需,更方便、更快捷地獲得更多的與環渤海地區有關的理論支持和最新最有價值的相關信息。
2.2.2 建立環渤海地區信息資源群,可以強化環渤海地區的信息傳播,促進觀念的融合和文化的認同,增加文化凝聚力。要實現環渤海地區的協調發展,必須有統一的思想基礎和共同的價值目標。近幾年,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在以前的許多場合為了爭取話語權或主導地位,各自都在強調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優勢,如皇城根文化、塘沽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等等,其實它們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并非相距甚遠,但卻在共同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融合和文化認同問題。把帶有各個地域文化特色的所有信息、資源,不論載體文體,不分語種格式,只要和環渤海地區有關,就都集中在一起,并廣泛宣傳,讓每一個環渤海地區的仁人志士、學者以及凡是關注環渤海地區的人,通過環渤海地區數據群,找到自己的切入點,融入環渤海地區,集中優勢,更新觀念,共同打造整個區域都能認同的新的區域文化。
2.2.3 建立環渤海地區信息資源群,有利于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的認同和承擔的自覺,使知識再生,理論升華。既然形成了環渤海經濟區域,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共同體,因此整個地區的發展規劃必須得到每一個成員的認同,并了解自己任務目標的歸屬,只有這樣才能自覺地承擔自己的任務,用實際行動為環渤海地區快速發展貢獻聰明才智,使環渤海地區更高更強。環渤海地區數據群把環渤海地區歷史沿革、發展脈絡、理論成果及發展藍圖集中起來,分條列款地加工整理,每一個環渤海地區的成員或關注者都可以從中找到大目標、小目標、近期目標和宏偉藍圖,并使小目標得以完成,大目標得以實現。而每一個環渤海地區的研究者則可以通過環渤海地區的特色數據群讓知識繁殖知識,將理論不斷升華成新的理論。
不分載體,不論種類,只要和環渤海地區數據有關,我們就重新分類整理,建立新的閱讀典藏地,以新的標識陳列于環渤海地區特色數據群。
利用每年購入新書的機會,增加環渤海地區圖書的購進;利用與全國各大出版商長期協作的有利條件,廣泛發動各大出版商,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和環渤海地區有關的出版信息,全面了解環渤海地區有關圖書的出版情況,以保證環渤海地區圖書的最新最全,用速度和數量保證質量。
據了解,本省特別是本市及周邊地區相關單位,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和環渤海地區有關的圖書資料,可以以“無償借藏”的形式,收集并加工整理,添加特殊標識,可以按原有分類上架,也可按征集單位有序排列,為環渤海地區特色館藏補充內容;廣泛了解環渤海地區各類研究者的情況,與他們建立長期的信息服務關系,同時,借藏他們有關環渤海地區的相關圖書和資料,按研究者的個人情況,可以借鑒證券市場大客戶的管理方法,設立私人藏書區和研究空間,這樣既可以拓展環渤海地區信息群的館藏范圍,又可以有效緩解研究者個人藏書空間不足和數量不足的問題。
環渤海地區特色數據群管理者定期派人員與他們聯系,掌握其有關環渤海地區資料的館藏情況,以備必要時能夠解決自己館藏不足或內容不全的問題,并努力創造條件,逐步促成與周邊相關信息機構和高校圖書館間的館際互借。
充分利用本圖書館現已使用的各種數據庫,全面搜集和環渤海地區數據有關的信息,采取下載、復制粘貼、重新編輯等各種手段,努力充實環渤海地區數據群,并用光盤刻錄等形式,解決環渤海地區數據信息量大的問題。
充分利用網上媒體的環渤海地區資源,時刻關注各個網站的更新情況,掌握更新規律,及時宣傳和指導各級各類讀者,使環渤海地區數據群永遠處于環渤海數據信息的前沿。
唐山學院圖書館地處唐山科學發展示范區的中心,有50多年的辦館歷史,有一支所學專業齊全、技術精干的管理隊伍,有“不僅僅是為教學科研服務,更應為經濟發展特別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的服務理念;有學院每年對圖書館幾百萬元的財政投入,有很好的周邊、館際關系;有管理經濟地理、城鄉一體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學專業委員會信息中心、唐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信息中心和唐山學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特色文獻資源及編輯館刊——《信息帆》的經驗,環渤海地區特色數據群一定能夠辦好,一定能夠為需要環渤海地區經濟及其他環渤海信息的讀者提供點對點、面對面、點對面、面對點等各種滿意的服務。唐山學院環渤海區域特色數據群一定能增強文化凝聚力,助推環渤海區域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
[1] 呂天玲.環渤海區域或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極[N].南方日報,2008-06-27.
[2] 景世民.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考[J].理論探索,2005(6):68-69.
[3] 俞利,趙霞琦.環渤海區域信息化建設與地方高校圖書館的互動[J].現代情報,2005(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