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文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信息管理系,上海 200433)
信息資源配置是指按照一定原則以不同方法和手段將已產生的各種信息資源合理布局、存貯在不同信息機構或部門的一種信息活動。它是以人們的信息資源需求為依據,以實現信息資源方便、充分、有效利用為目標,調整信息資源分布和分配預期的過程。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是指在廣泛收集各種文獻信息資源基礎上,經過加工、整理,以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并將其進行合理布局并存貯在本圖書館、兄弟圖書館、聯盟圖書館或其他相關信息平臺的活動過程。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是圖書館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優化信息資源配置是圖書館做好信息服務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與傳統圖書館信息資源相比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有以下3個特點:一是圖書館信息資源數量大增,這主要得益于信息資源獲取途徑的多樣化,圖書館既可以購買紙質書籍,也可以以較低成本購買數字化資源,同時還可以獲得一些免費網絡信息資源,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成本;二是圖書館信息資源載體形式多樣化,有文字、聲音、圖像、影像、超連接等;三是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存儲類型多樣化,有實體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資源以及網絡虛擬信息資源。由于圖書館信息資源構成的復雜化以及用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需求的多樣化,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配置不能再循規蹈矩、按照以往的配置思路和方式進行,而是要結合網絡時代圖書信息資源呈現出的新特點以及用戶需求的新變化進行合理、高效配置,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信息需求。但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也面臨諸多新問題并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面對海量信息如何高效選擇、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源;二是面對復雜變化的多種信息媒體類型如何進行選擇、處理并方便為己所用;三是如何正確判斷用戶的信息需求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進行合理、高效配置。
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配置主要是指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數量及類型4個方面的有效配置。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和數量及類型上相互結合后配置的結果,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結構,信息資源結構合理與否取決于信息資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并將直接影響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享狀況。
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時間上的配置是指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時態上與時段上的配置,時態上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之分,時段上有大小、連續與不連續之分。網絡時代信息資源有很強的時效性,不同的信息資源,其時效性大小和變化情況是不一樣的。有些信息如經典著作、工具書及某些成熟的科研信息等資源表現相對穩定;有些信息如一般書籍、學術期刊等資源表現為逐漸過時的規律;還有些信息如會議信息、新聞信息等資源則表現為快速過時的規律,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和無規律性。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的難點在于如何對這些時效性很強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有效配置,因為用戶對這部分信息資源的需求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變化性與時效性,這就要求圖書館要及時、準確把握用戶的動態信息需求,并隨之做出預測、判斷。
圖書館信息資源在空間上的配置是指圖書館信息資源在不同空間區域的分布,實質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布。圖書館信息資源在空間上進行配置主要是由圖書館信息資源內容本身的不同一性、用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需求的差異性以及用戶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途徑、方式與習慣的個性化共同引起并決定的。它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一是在圖書館內部空間上的配置。這種配置是否合理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信息資源布局不合理,比如過于分散或過于集中或布局散亂,都會給用戶使用信息資源帶來極大的不便。二是在網絡空間環境下的配置。在信息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用戶趨向于利用信息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因此圖書館信息資源在網絡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在內部空間與網絡空間的融合配置。這種配置方式是當前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過程中的一種具體體現,比如圖書情報領域的信息共享空間,就十分重視圖書館信息資源在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合理配置。
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數量上的配置是指在不同時期按照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實際情況及用戶需求來決定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數量上的變化。信息資源在數量上的配置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兩個方面。存量配置實質上就是對已有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其目的是要形成一種相對比較穩定的信息資源供給環境,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配置的比例結構上,都能為用戶提供穩定的信息資源保障;增量配置是對不斷開發出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目的是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群體在不同時期動態的信息需求。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各種類型信息資源數量急劇增加,獲取途徑也日趨多樣化,圖書館信息資源在數量上的配置要把握好“度”的問題,并非資源體系越龐大就越好,而是要在反映用戶信息需求現實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信息冗余,以便提高對用戶的服務質量。
圖書館信息資源在品種類型上的配置是指根據用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需求形式的個性化特征,將不同品種類型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調整與適度轉化的過程。信息網絡的發展以及在圖書館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品種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從信息資源的存在形式上來看主要包括實體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資源以及網絡虛擬信息資源;從信息資源的載體類型來看有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視頻、超鏈接等多種媒體類型;從信息資源的內容特征來看有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專利等正式出版物以及學術文章、電子新聞、電子公告牌(BBS)等非正式出版的數字信息。面對如此豐富的信息資源品種類型,如何對其進行合理配置以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各種個性化需求已成為衡量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圖書館用戶的信息需求,網絡時代的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是結合網絡時代特征,在充分考慮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狀況及特征基礎上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達到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伴隨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以及在整個社會的日益普及,圖書館用戶群體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由局部地區、特定群體逐步蔓延到了全社會。在步入網絡時代的今天,圖書館用戶群體十分龐大,個體差異也十分明顯(比如學歷、專業、個人偏好、獲取信息習慣、上網情況等),體現在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需求上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在進行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時,必須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各異的信息需求,結合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現狀進行合理配置,樹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資源配置觀念。
網絡時代的圖書館是用戶各種信息需求的動態信息資源體,圖書館的外部信息環境及用戶信息需求的快速發展變化,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必須講求時效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信息資源配置的過程要講求時效性,就是追蹤圖書館內部及外部信息資源發展狀況,依據用戶信息需求所反映出的新特點,盡量在較短時間內對信息資源進行合理有效配置;二是體現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內容上,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配置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對用戶信息需求的傾向性作出預測,不僅要立足于滿足當前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還要適當考慮現實用戶將來可能出現的信息需求以及潛在用戶(特別是潛在網絡用戶)的信息需求。
傳統圖書館把信息資源擁有量作為衡量圖書館服務質量好壞和服務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表現為重視信息資源的擁有權,卻忽視信息資源的使用權,甚至將其信息資源視為私有財產,不愿意與其他圖書館共享。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不再是單個圖書館的獨立活動,而是眾多圖書館相互協作、密切配合以實現信息資源合理布局與廣泛共享的過程。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追求的目標不再是信息資源絕對數量的最大化和各種信息資源布局的全面化,而是追求圖書館信息資源在同類文獻機構中相對有效量的大小以及符合用戶信息需求的程度。因此,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充分考慮是否有利于圖書館之間開展密切合作以及是否有利于實現信息資源廣泛共享。
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要有全局的觀念,要從國家、地區或教育、科研等領域的信息資源建設宏觀規劃與整體布局出發,根據圖書館信息資源自身建設情況及用戶信息需求特征,準確定位在宏觀布局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自身信息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既有利于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資源建設體系,也有利于自身效益的發揮;其次,所配置的信息資源要成體系,就是要根據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任務、特點以及用戶信息需求規律對特定領域的信息資源進行系統收集、合理配置,以便為用戶提供長期性的、相對穩定的信息服務;再次,所配置的信息資源要講究完備性,就是要從時間、空間、數量及品種類型4個方面盡可能保持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全面性、完整性,以滿足圖書館用戶多方面的信息需求,這里所言的完備性并非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配置的絕對數量或規模,而是指在特定領域內圖書館所收集、配置有用信息的覆蓋程度。
伴隨信息技術、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圖書館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們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行為習慣和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圖書館用戶傾向于通過信息網絡來獲取所需信息資源,因此,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配置重心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在適當保持一部分紙質載體資源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圖書館數字化資源、網絡虛擬資源的配置。
當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3種形式:一是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由于大部分圖書館都擁有較大數量的傳統信息資源,對原有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將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因此,必須解決好數字化資源優先選擇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在對傳統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時要選擇最具特色、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用戶最迫切需要的信息資源。二是購買數字化信息資源。由于購買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成本相對較低,且獲取方式簡易,大部分圖書館愿意通過直接購買其使用權來豐富自己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庫。三是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來收集、獲取公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數量巨大、內容十分豐富,通過網絡收集、積累各種有用信息資源并整理入庫,已經成為各圖書館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通過上述方式進行數字化信息資源配置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減少重復,特別是避免不同載體之間的大量信息重復;二是加強圖書館之間的分工與協作,擴大共建共享范圍,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浪費。
在信息化、網絡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各圖書館間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從而使圖書館信息資源得到了重新優化配置,實現了圖書館間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共享。比如圖書館聯盟、圖書館戰略聯盟和圖書館策略聯盟等。其中,圖書館聯盟發展尤為迅速,比如全國性的圖書館聯盟有“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等。地區性的圖書館聯盟比較有特色的有“上海市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海南省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體系”、“湖南省文獻共建共享協作網”、“天津市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等。但圖書館間的聯盟合作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從合作對象上,應爭取與更大范圍內的圖書館開展合作,積極加入已有圖書館合作團體,同時探索建立新的合作關系與合作形式;從資源挖掘上,應努力開展深層次的合作關系,優化圖書館資源配置,實現與其他圖書館之間廣泛的資源共建共享。
伴隨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用戶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行為方式的逐漸變化——趨向于通過信息網絡渠道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增強網絡虛擬信息資源配置越來越成為多數圖書館資源配置的一項重要內容。為實現圖書館虛擬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更好地適應當前廣大用戶的需求,筆者認為,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開發、組織網絡信息資源,將網絡上大量分散的信息資源搜集起來,通過加工、整理,為用戶提供有序化的信息,而無需將這些信息資源下載、單獨建立數據庫;二是提供信息資源導航,就是對網絡上的相關信息資源根據某一(或某些)特征進行搜集、評價、分類、組織和有序化的整理,并對其進行簡要的內容揭示,建立分類目錄式的資源組織體系、動態鏈接、信息資源數據庫導引和檢索的導航系統;三是大力開發開放存取信息資源,通過目錄揭示或建立鏡像、超鏈接,為用戶使用網絡虛擬信息資源提供便捷的方式。
[1] 張曉丹,王守寧.我國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圖書館學研究,2005(7):58-59.
[2] 葉方權.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的配置.醫學信息學雜志,2006(6):439-441.
[3] 周毅.試析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配置的特點與基本策略.圖書情報工作,2003(3):81-85.
[4] 孫建軍,戴詠梅.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配置.情報雜志,2000(9):40-43.
[5] 柳小望.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資源的配置.圖書館學研究,2001(4):44-46.
[6] 羅曼.網絡環境中的信息資源配置與共享問題.圖書館,1997(3):15-17.
[7] 周毅.論信息資源配置的理想狀態及其控制.圖書情報工作,2003(11):37-41.
[8] 吳高魁等.二十一世紀高校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配置及開發利用研究.情報科學,2003(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