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
(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04)
方曉紅 女,1974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發表論文數篇。
館藏體系是圖書館根據讀者特點、發展規模、經費狀況,合理建立的一套文獻收藏系統。一個完善、科學、合理的館藏體系應呈多維結構,既有質的目標,又有量的依據,應該是整體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的有機融合體。館藏體系建設應有科學的發展規劃,既要考慮滿足本館讀者的現實需求,又應該考慮為圖書館未來的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
館藏體系建設是科學合理地征集文獻的過程。首先,要掌握黨和政府在文化事業方面的相關政策與規定,并以此作為工作的指針。其次,要預測和了解一定時間內,學校發展規劃和專業設置變化、圖書館適應程度、讀者數量增減、經費需要數量、館藏空間和容量、自動化程度等。這是制訂館藏規劃、合理布局文獻的依據。第三,要熟悉文獻出版發行動態。對本館所需文獻的出版情況、發行渠道、信息來源應準確把握。第四,掌握讀者利用文獻的規律。如專業分布、層次構成、課程設置、閱讀特點等,以便合理支配文獻采購經費,科學配置專業文獻的數量以及載體類型等。
動態發展中的文獻出版發行市場競爭激烈,復雜多變,多種可變因素影響著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
據《中國經濟年鑒(2004)》報道,2003年全國出版圖書190391種,其中重版、重印圖書79579種,占總出版量的42%。這些圖書在訂購時需要認真鑒別,稍有疏忽就會造成重復和浪費。
出版市場上經常遇到一種文獻征訂后,另一種形式或載體可能隨后出版的情況,而后者往往是本館適宜收藏的類型。有些文獻已發布出版信息,后因市場不佳終止出版;有的“新版”文獻曾以別種形態出版發行。凡此種種,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漏訂或重訂。
市場資源有限,出版商家又急于爭奪,致使文獻質量無法保證。為了贏得客戶,出版商、發行商巧立名目,采取各種手段誘導客戶的注意力,促銷手段花樣翻新,如不謹慎,就可能上當受騙。
出版商家為尋找商機,不斷挖掘有限資源,將文獻反復組合出版。常以“重大選題”來刺激市場。對古籍善本、世界名著、古典名著、人物傳記等反復冠以“叢書”、“文庫”、“選編”、“數據庫”等名稱出版發行,為圖書館重復入藏留下隱患。
多渠道多方式采購,影響文獻篩選。同種文獻經過不同渠道發行和不同方式促銷,價格有很大差異,大型套書和數據庫差價可觀。正常渠道多花錢,其他渠道又不能保證文獻質量。文獻不斷漲價,相對穩定的經費正在使進館文獻逐年減少。大型數據庫動輒幾萬、十幾萬、幾十萬,還要加上不斷更新數據的費用,一旦購買就需年年投資。許多館為了應付數據更新不得不擠占購置其他文獻的費用。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圖書館既定的文獻資源建設方針難以穩定執行,直接影響到圖書館的館藏體系建設。
要建設科學合理的館藏體系,必須結合本館的性質、任務、服務對象等進行統籌規劃,科學定位。應該對圖書館在一定時期內館藏發展的規模、服務滿足的程度、文獻信息資源的特色等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有了科學的定位,才會有明確的方向,從而制訂出適宜本館藏書體系建設的各項方針、計劃和規劃措施。
另外,還要根據本館讀者構成情況來確定適當的館藏結構體系和發展建設模式。對文獻收藏的范圍、不同載體文獻的比例、不同層次文獻的結構、同種文獻選擇不同載體形式的原則等進行科學規劃和界定,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遵循。
采購標準是文獻采集的指導性文件,是館藏體系科學化的基礎,必須規范化、制度化。文獻采購標準應體現這樣幾點精神:第一,文獻種類和數量要與讀者需求大致平衡。按讀者的分布設立最低藏書系數,保證館內各類讀者使用文獻的權利。不論怎樣劃分讀者群體及為之配備文獻,都不能相差太懸殊,應在保證每個讀者有其可用文獻的基礎上有所區別。專業院校圖書館要平衡好各專業文獻的收藏,以需求為導向,集中收集與學校專業設置和教學密切相關的核心文獻資源,建立實用性強、規模適度、高質量的文獻資源體系。第二,館藏各種文獻要優化配置。多種載體共存已成為館藏建設的發展趨勢,其中紙本文獻仍是館藏文獻的主體,電子文獻會逐步擴大入藏量。這就需要圖書館根據經費和讀者需求合理組織各種文獻資源。第三,科學地確定文獻品種和數量。館藏文獻體系應由恰當的種類和適宜的復本構成。種類恰當是指在特定的文獻購置費用下,平衡各種讀者需求,保證每類讀者找到合適的文獻,又要重點保證某些專業資料的收藏。專業院校圖書館應將有限的資金用在重點學科建設上,突出自己的學科專業特色。同時也應該考慮讀者全方位的需要,購置一定數量的普及性讀物,各種類型的文獻應該規劃出合理的數量比例。第四,確保特色館藏的建設。專業院校圖書館要根據本院的專業與學科特色,結合實際館藏、讀者的特殊需求特點等來建設具有本院特色的信息資源館藏,但在建設特色信息資源時還要針對校園內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服務。第五,藏書質量的監控與調整。文獻采購標準中要有收藏文獻質量的檢查、控制等規定,可隨時進行文獻類型和復本的調整,使館藏體系建設始終處于一種靈活、動態的過程中,以求文獻收藏與讀者利用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
如果不了解文獻出版發行市場的發展規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旦出版發行市場發生變故就會影響圖書館藏書體系的建設。采訪人員要隨時研究文獻出版發行情況,分析價格走勢,充分合理地使用有限的文獻采購經費,系統采集本館讀者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源。
館藏體系是眾多文獻的數量集合,更應是文獻質量的優化組合。科學合理的館藏體系應該使每一種館藏文獻在有效時期內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要使文獻流通率高,就應經常剔除失去價值的文獻,不斷更新,保證文獻有機體的活力。古籍和特殊文獻注重的是文物價值,一般都保持穩定性;連續出版物應在一定時間內保證完整性,在多渠道發行情況下會經常發生斷訂、漏訂現象,故此重要刊物要選擇穩定的發行渠道和載體形式。
文獻資源建設應以購買為主,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并舉來拓展和豐富圖書的品種、范圍也值得各圖書館采訪人員關注,如贈與、交換、免費網上下載、館際交流共享等,這些途徑不僅可以節省經費,而且可以獲得很多正規渠道難以收集的文獻資源。
館藏體系建設是圖書館最基礎的工作,是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它應體現實用性、經濟性、精確性的特點。高質量的館藏體系不應是一潭死水,而需要應時調整,隨時更新,把握市場的變化和讀者的需求,征集讀者最需要的文獻,使館藏文獻盡可能被讀者充分利用。
[1]賀霞.談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圖書館,2008(1):103-104.
[2]楊術.確立特色館藏體系諸因素及辯證關系.圖書館學刊,2005(6):62-68.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經濟年鑒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國經濟年鑒2004.北京:中國經濟年鑒出版社,2004:495-500.
[4]姚倩.出版發行市場化運作對圖書館采訪的影響.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34-37.
[5]歐陽紅紅.高校圖書館特色虛擬館藏建設策略[J].圖書館學刊,2009(5):29-30.
[6]劉勤.網絡環境下虛擬館茂與實體館藏建設探析[J].圖書館學刊,2009(2):29-30.
[7]朱林.基礎知識組織的圖書館采訪決策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9(1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