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革
(沈陽市蘇家屯區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01)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生產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鄉風文明也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而作為最基層的文化資源平臺的鄉鎮圖書館,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也有著新的意義,承載著新的責任。筆者認為,鄉鎮圖書館是農村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農村普及和提高科學、教育、文化水平的一個基本的公益性的文化基地,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子工程和直接為農民服務的公共文化設施。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將發展鄉鎮圖書館事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各級公共圖書館更是千方百計研究指導鄉鎮圖書館的建設,在業務、技術上給予極大的支持,使鄉鎮圖書館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鄉鎮圖書館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鄉鎮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成為傳承先進文化的平臺、傳遞科技信息的紐帶、深化社會教育的陣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當前蘇家屯區鄉鎮圖書館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而迅速發展,在全區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沈陽市蘇家屯區是城鄉混合、以農為主的郊區,有12個鄉鎮,5個管轄村的街道辦事處,共183個村。全區總人口45萬,其中農業人口25萬。全區鄉鎮(街道辦事處)圖書館17個,村級圖書室6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圖書館藏書8.5萬冊,館藏圖書平均5000冊;村圖書室藏書近10萬冊;鄉鎮圖書館面積2500平方米,館舍平均面積150平方米;村圖書室面積2000多平方米,平均面積30平方米,鄉鎮圖書館閱覽座席430個,平均閱覽座席25個;村圖書室閱覽座席750個,平均閱覽座席12個。除街道辦事處圖書館設有專人管理外,鄉鎮、村圖書館(室)均由兼職人員管理。每年人均借閱圖書0.3冊。
鄉鎮投入圖書館建設經費每年平均1萬元左右,村級投入年均千元左右。所有鄉鎮(不包含街道辦事處)、村圖書館(室)均無收入,人員工資及相關費用均由鄉鎮政府、村委會補貼。目前,蘇家屯區陳相、林盛、沙河3個鎮的圖書館建設有一定規模,采取分別與市、區、校圖書館聯合建館的方式,實現生存與發展的目標,每館圖書近萬冊,圖書能夠定期更換,方便農民讀書,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蘇家屯區鄉鎮圖書館建設從無到有,到發展壯大,在農村發展、農業生產、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鄉鎮圖書館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資料信息服務,幫助一批鄉鎮企業發展壯大,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鄉鎮圖書館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知識技術服務,在本區的農村致富帶頭人中,有一半以上利用過鄉鎮圖書館的服務。目前,全區鄉鎮圖書館發展雖然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由于政策、投入、資源整合利用等方面存在問題而步履維艱,全區鄉鎮圖書館事業發展步伐已經遠遠落后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強,求知、求美、求樂、求健康、求參與成為廣大農民的共同要求。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鄉鎮圖書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近幾年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融合,農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在農民的口袋日漸豐盈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農民迫切的需求。鄉風文明,就是要整體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塑造農村新風貌,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倡導農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技能,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佟溝鄉借助沈陽工業技術學院、本山藝術學院在鄉內落成的契機,利用圖書館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受訓農民達500人次,其中有350名農民以此實現在非農崗位就業。
目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風起云涌。在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三農”問題,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是社會文化進步的問題。農業的發展,農民的致富,首先取決于農民對科技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由于農村信息條件的局限,鄉鎮圖書館應該成為全鄉鎮科技、文化等知識信息的重要收集、傳播地,以及農民獲得科技信息、交流致富經驗、豐富文化生活的絕好去處。圖書館可以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學習活動,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倡導農民學文化、學技能,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鄉鎮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穩定當地社會秩序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尤其在推動地方鄉鎮企業發展,促進農業經濟進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是當前鄉鎮圖書館亟待加強和改進的工作內容。首先,要結合實際整體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塑造農村新風貌,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動力,不斷加大鄉鎮文化站、文化專業戶、科技示范戶、農村文化大院、黨員示范圖書室等文化陣地的建設,使農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其次,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和建設一支相對穩定、敬業稱職、訓練有素、踏實工作的圖書管理員隊伍,培養一大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藝人和“土專家”,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第三,鄉鎮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了解當地農民的文化需求,到農民中間,和農民廣交朋友,為他們提供生產科技信息,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文化服務工作方法,切實解決農民群眾讀書難的問題;第四,各級政府要對農村文化工作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金辦文化,形成農村文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如白清鄉以圖書室為陣地,借助沈陽水洞和滑雪場等旅游資源,創建了“銀崗書苑”,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目前,已累計接待讀者800多人次。“銀崗書苑”的建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扶持,圖書除本鄉籌資購置外,還有各級圖書館贈送、社會捐助等,現有藏書兩千多冊。同時為保證圖書室運轉,書苑收取微薄費用,如雜志借期三四天,兩角一次;新的長篇小說4~6天按20%收取費用,其盈余用以購買新書新刊發展擴大圖書室。“銀崗書苑”的成功運作,改變了人們打麻將、酗酒的陋習,讓很多農民成為精神充實、有知識追求的新人。實踐證明,只有加大對農村文化的管理力度,多形式、多渠道發展文化事業,積極培育農村文化市場,有效盤活農村文化資源,才能確保農村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國家在農村開展“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信息量大,實用性強。鄉鎮圖書館應盡快轉變等、靠、要的觀念,增強服務意識,主動了解讀者的知識層次和知識需求,根據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和需要,與全國開展的“農村遠程教育”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方便農民學習文化,學習知識,掌握生產、生活投術,指導農業生產。紅菱鎮煙臺村的何慶暉借助鎮圖書館的網絡平臺,成立了網上植物醫院,與山東壽光、沈陽農業大學的專家建立了視頻網絡。通過視頻,可以幫助農民迅速診斷農作物的病蟲害,并提出積極的對策,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農村文化建設包括鄉鎮圖書館建設是關乎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是關鍵。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要充分考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趨勢,包括鄉鎮圖書館的農村文化建設要以小城鎮為中心,把發展農村文化與抓好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在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時,要在中心地段或人口集中地段劃定鄉鎮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位置,使文化建設在小城鎮建設中占有恰當位置,以便發揮小城鎮文化中心的導向和示范作用,進而輻射和拉動周邊農村文化事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2009年,蘇家屯區的永樂、佟溝分別建立經濟區,進行整體規劃時,在中心區設計了鄉鎮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目前已有了良好的起步。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前提下,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鄉鎮、村圖書館(室)設施建設,形成服務網絡。同時還可以采取上級撥一點、本級出一點、社會助一點、企業捐一點等辦法,廣開資金投入渠道。在圖書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可以一館兩業,發揮自身優勢,適當收取信息服務費,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農村各地經濟實力不同,文化基礎不一,創建鄉鎮圖書館時,應發揚各自優勢,光大各自之長,結合實際情況,辦出自己的特色,包括辦館特色、藏書特色、服務特色等。
3.3.1 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延伸到鄉鎮
鄉鎮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圖書館在農村的延伸。其性質應是在鄉鎮政府領導下的公益性文化機構。它分布幅員最廣,數量最多,是公共圖書館的前哨陣地,直接服務于廣大農民。只有將鄉鎮圖書館真正納入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范疇,才能使其步入穩步健康發展的軌道。故此,鄉鎮圖書館應提倡以鄉鎮政府辦館為主,其他辦館模式為輔,如市(區)圖書館在鄉鎮建立分館的模式。
3.3.2 鄉辦校管,文教合作
鄉鎮財政每年提供購書經費,學校提供館室場地和管理人員,服務對象從師生擴展到村民。目前林盛鎮探索了這一發展途徑,取得了很好效果。
3.3.3 公辦私營,館店合一
由個人承包經營,解決了管理人員問題,既維持了圖書館的運轉,又方便了群眾借閱。同時為突出藏書特色,鄉鎮圖書館的藏書應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及本地區農民對科學文化以及脫貧致富的要求,有的放矢,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具體書刊收藏工作。
加大對鄉鎮圖書館的建設,實際上就是對農業發展的有效投入,讓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鄉鎮圖書館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
[1]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全文).
[2] 吳衛紅.鄉鎮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浙江文化月刊,2005(3).
[3] 谷遇春.新形勢下鄉村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思路.圖書館雜志,2008(3).
[4] 宋惠蘭,曾文.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圖書館,2009(3).
[5] 徐佳.試論鄉鎮圖書館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性化服務.圖書館,2009(5).
[6] 楊杰,李青山.圖書館與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圖書館學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