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媛,王魯峰,徐曉云,潘思軼*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響應曲面法優化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提取工藝
徐 媛,王魯峰,徐曉云,潘思軼*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利用響應曲面法研究提取紅葡萄柚中番茄紅素的工藝。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取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及液料比為自變量,采用響應曲面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的影響。模擬得出了番茄紅素提取的回歸方程,確定番茄紅素提取工藝的最佳條件為以石油醚為提取溶劑、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8h、液料比3.5:1(mL/g)。在此條件下,提取的番茄紅素含量為15.61μg/mL。本實驗所得工藝參數準確,可應用于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提取生產。
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響應曲面
葡萄柚(Citrus paradise Macf.)屬蕓香科柑橘屬植物,為世界柑橘四大類群之一(甜橙類、寬皮柑橘類、檸檬來檬類、葡萄柚和柚類)[1],其按果肉顏色可分為白色果肉栽培種和紅色果肉栽培種。其中紅肉葡萄柚外形美觀,色澤艷麗,香氣獨特,而且果肉酸甜適中,營養全面而豐富[2],其加工果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已成為美國等地最暢銷的果汁飲品。
使柑橘汁胞呈現紅色的色素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水溶性的花青素類,存在于細胞液中,血橙是典型的因花青素著色的品種[3];二是脂溶性的胡蘿卜素類,存在于細胞質中,如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及β-胡蘿卜素的羥化產物β-隱黃質等,紅肉葡萄柚就是典型的因番茄紅素而呈色的品種[4],當番茄紅素含量低時,果肉
呈粉紅色,含量高時,則呈鮮艷的紅色[5]。番茄紅素的分子式為C40H56,含有11個共軛雙鍵和2個非共軛碳碳雙鍵,具有優越的生理功能,其清除單線態氧的能力是VE的100倍、β-胡蘿卜素的2倍,對于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和腫瘤等各種成人病,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番茄紅素的提取及應用已成為目前食品研究的一項新熱點[6-7]。本實驗以紅葡萄柚為原料,通過響應曲面法試驗設計探求提取其中番茄紅素的最佳工藝條件,為紅葡萄柚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一定參考。
1.1 材料與試劑
紅葡萄柚購于湖北省松滋市。
乙酸乙酯、正己烷、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95%乙醇(均為分析純) 上海振興化工一廠。
1.2 儀器與設備
72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電子天平 上海天平儀器廠;雙功能水浴恒溫振蕩器 杰瑞爾電器有限公司;UV-1700 S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Shimadzu公司;Anke TDL-5-A型離心機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
1.3 方法
1.3.1 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提取工藝
將紅葡萄柚剝皮去籽后攪碎勻漿,稱取10g(精確到0.01g)勻漿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15mL 95%乙醇預處理30min[8],4800r/min離心分離,所得沉淀物用有機溶劑于恒溫振蕩器中避光浸提,轉速為180r/min,使其與有機溶劑充分混合。浸提后避光靜置10min,上層有機相即為番茄紅素提取液。
1.3.2 最佳提取溶劑的選擇
為了選擇番茄紅素的最佳提取溶劑,按上述方法對原料準確預處理后,分別加入30mL乙酸乙酯、正己烷、丙酮、石油醚、氯仿,在3 0℃下提取2 h,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不同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將吸光度最大者確定為最佳提取溶劑[9-10]。
1.3.3 番茄紅素吸收光譜及測定波長的確定
以石油醚為提取溶劑,將提取液置于1cm厚比色杯中,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進行波長掃描(4 0 0~600nm),確定番茄紅素吸收光譜,同時考慮β-胡蘿卜素在最大吸收波長處對吸光度的影響,選取測定波長。1.3.4番茄紅素含量的測定
為了避免β-胡蘿卜素等成分對番茄紅素測定的影響,以及昂貴的番茄紅素標準樣品的制約,本實驗采用張連富等[11]建立的番茄紅素簡便測定方法。
將番茄紅素提取液旋蒸濃縮至干,用50mL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定容,混勻。同時以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作為空白溶劑,在502nm處測定樣品的吸光度。提取液中番茄紅素含量:

式中:X為番茄紅素的質量濃度/(g/mL);A為溶液在502nm處吸光度;為番茄紅素為1%時的消光系數,此處在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的消光系數為3087。
1.3.5 單因素試驗設計
采用石油醚作為提取溶劑,選擇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液料比、提取次數這4個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有影響的工藝參數進行單因素試驗。不同條件下提取番茄紅素后,按照1.3.4節方法測定溶液吸光度。
1.3.6 響應曲面試驗設計[12-14]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利用Minitab軟件設計Box-Behnken響應曲面試驗,對提取工藝進行優化試驗設計并進行數據處理,試驗結果用二次多項式回歸擬合,用微分計算預測最佳提取工藝。選取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液料比3個主要影響因素為自變量,因素水平及編碼值見表1。由于番茄紅素含量與其復溶溶液吸光度成線性正相關,為了簡化工藝,故以溶液吸光度為響應值。

表1 試驗的因素水平及編碼Table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2.1 最佳提取溶劑的選擇

表2 不同溶劑浸提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提取效果Table2 Effect of solvent type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由表2可知,番茄紅素在石油醚和正己烷中的提取效果較好,由于吸光度與番茄紅素的量呈正效應關系,因此用石油醚提取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最為高效,故確定最佳提取溶劑為石油醚。
2.2 番茄紅素吸收光譜及測定波長的確定

圖1 番茄紅素在石油醚中的紫外吸收圖譜Fig.1 UV-visible spectrum of lycopene in petroleum ether
由圖1可知,番茄紅素的最大吸收波長為472nm,但考慮到β-胡蘿卜素在此處吸收較強,若選用此吸收波長作為測定波長會對番茄紅素的提取效果產生較大誤差,而在次強吸收峰502nm處β-胡蘿卜素的吸收強度很小,可避免其影響[15],故選取吸收波長502nm作為測定波長。
2.3 單因素試驗結果與分析
2.3.1 提取溫度對提取工藝的影響
在液料比3:1(mL/g)、提取時間2h、提取次數1次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提取溫度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溫度對番茄紅素提取量的影響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由圖2可知,溫度對番茄紅素提取效果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番茄紅素提取量隨著溫度的升高呈現逐漸上升而后下降的趨勢。當提取溫度超過30℃時,番茄紅素提取量逐漸下降,這可能是由于長時間在較高溫度下提取,番茄紅素發生氧化降解的緣故。因此選擇30℃作為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最適提取溫度。
2.3.2 提取時間對提取工藝的影響
在液料比3:1、提取溫度30℃、提取次數1次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提取時間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時間對番茄紅素提取量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由圖3可知,在提取時間小于3h時,番茄紅素提取液吸光度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這是因為番茄紅素的提取過程為固液傳質過程,初始提取時間延長可促進傳質進行,而當達到傳質平衡后,由于番茄紅素的不穩定性,繼續提取可能將導致番茄紅素發生降解,故在3h后,隨著提取時間延長,番茄紅素提取量呈略微下降趨勢。因此選擇提取時間為3h。
2.3.3 液料比對提取工藝的影響
在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h、提取次數1次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液料比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液料比對番茄紅素提取量的影響Fig.4 Effect of liquid-material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由圖4可知,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量隨著液料比的增加而增大,當提取溶劑量從1倍增加到3倍時,提取效果顯著提高,這可能是因為溶劑用量越大,越有利于番茄紅素在溶劑中的有效溶解。但當繼續增加液料比時,由于番茄紅素的提取逐漸達到平衡,此時提取液吸光度增長緩慢。綜合經濟成本及提取效果考慮,選取液料比3:1為宜。
2.3.4 提取次數對提取工藝的影響
在液料比3:1、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h的條件下,考察提取次數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提取第次對番茄紅素提取量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xtraction repeat number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如圖5所示,經過1次提取后,番茄紅素基本都可以被提取出來,當增加提取次數時,番茄紅素提取液吸光度很小,表明番茄紅素的溶出已經趨近飽和,所
以從簡化工藝和節約成本綜合考慮,選擇提取1次為最佳提取次數。
2.4 響應曲面試驗結果與分析
2.4.1 響應曲面設計及試驗結果
在單因素試驗結果上,以吸光度為響應值,利用Box-Behnken響應曲面法設計三因素三水平共15組試驗,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3。

表3 響應曲面設計及試驗結果Table3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for the extraction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2.4.2 模型方程的建立及顯著性檢驗
應用Minitab 15軟件對表3中的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液吸光度對提取時間、提取溫度和液料比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

對所得模型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回歸方程系數及其顯著性檢驗見表5。

表4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4 Variance analysis of fitted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從表4可以看出,該回歸模型P<0.01,表明回歸方程模型極顯著;失擬項P=0.614>0.05,表明失擬不顯著。經F檢驗,可知回歸方程中線性及平方項極顯著,交互作用不顯著。方程的復相關系數R2為0.9926,R2Adj為0.9792,表明模型回歸方程的擬合程度良好,可用來分析和預測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提取工藝。

表5 回歸方程系數及其顯著性檢驗Table5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significance test for regression equation
由表5可知,回歸模型的一次項x2顯著,x1、x3極顯著,二次項x22顯著,x12、x32極顯著,交互項x2x3顯著,x1x2、x1x3不顯著,說明不同的提取工藝與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量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2.4.3 響應曲面分析與工藝優化
根據回歸方程繪出響應曲面圖及等高線圖,以確定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液料比3個因素對番茄紅素提取效果的影響,響應曲面圖和等高線圖見圖6~8。

圖6 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的響應曲面和等高線圖Fig.6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for the effect of crossinteraction between extraction temperatue and extraction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圖7 提取溫度和液料比的響應曲面和等高線圖Fig.7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for the effect of crossinteraction between extraction temperatue and liquid-material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圖8 提取時間和液料比的響應曲面和等高線圖Fig.8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for the effect of crossinteraction between extraction time and liquid-material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由圖6~8可以看出,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的相互作用較顯著。等高線的形狀可反映出交互效應的強弱大小,橢圓形表示兩因素交互作用顯著,而圓形則與之相反[16]。
對回歸方程求一階偏導,令其等于零,求解得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分別為x1=30.36,x2=3.87,x3=3.56,經過轉換后得到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最佳提取條件為提取溫度30.36℃,提取時間3.87h,液料比3.56:1(mL/g),在此條件下提取的番茄紅素含量理論值為15.69μg/mL。為檢驗該最佳提取工藝的可靠性,采用上述響應曲面優化結果進行番茄紅素提取的驗證實驗,考慮到實際操作可行性,將工藝條件改進為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8h,液料比為3.5:1(mL/g),提取得到番茄紅素含量為15.61μg/mL,其與理論值的相對誤差較小,因此利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工藝是有效可行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根據單因素試驗分析,得出用石油醚做提取溶劑提取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效果最好,并且在各單因素試驗中,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h、液料比3:1(mL/g)、提取次數1次時為紅葡萄柚番茄紅素的最佳提取條件。
應用響應曲面設計得到了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效果與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液料比的回歸模型,經驗證實驗證明該方程是準確可靠的,能有效預測番茄紅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在對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進行探討后,得到番茄紅素提取的優化工藝參數:提取溫度30.36℃,提取時間3.87h,液料比為3.56:1(mL/g),此條件下番茄紅素含量理論值為15.69μg/mL,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最后優選的提取工藝條件為:提取溫度30℃,提取時間3.8h,液料比為3.5: 1(mL/g),此條件下提取的番茄紅素含量為15.61μg/mL。因此,利用響應曲面法對紅葡萄柚番茄紅素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可獲得最佳工藝參數,能夠為進一步實驗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李賢忠, 劉惠民, 姜超強, 等. 引進葡萄柚營養狀況與果實品質的相關性[J]. 經濟林研究, 2008, 26(2): 17-22.
[2]吳海波, 劉惠民. 葡萄柚的栽培及研究概況[J]. 經濟林研究, 2005, 23(1): 69-73.
[3]曹少謙, 潘思軼. 血橙花色苷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06, 27(9): 278-281.
[4]XU Juan, TAO Nengguo, LIU Qing, et al. Presence of diverse ratios of lycopene/b-carotene in five pink or red-fieshed citrus cultivar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6, 108(2): 181-184.
[5]PUPIN A M, DENNIS M J, TDEDO M C F. HPLC analysis of carotenoids in orange juice[J]. Food Chemistry, 1999, 64(2): 269-275.
[6]李琳, 吳永嫻, 曾凡坤. 番茄紅素的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00, 21 (5): 8-11.
[7]成堅, 曾慶孝. 番茄紅素的性質及生理功能研究進展[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0, 26(2): 75-79.
[8]郭鵬飛, 胡長鷹. 番木瓜中類胡蘿卜素的提取[J]. 中國調味品, 2009, 34(1): 95-99.
[9]李敏, 郭文莉, 張益娜, 等. 采用微波法快速提取番茄紅素的研究[J].農產品加工, 2007 (4): 50-52.
[10]韓國廷. 番茄紅素萃取工藝條件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30): 12998-12999.
[11]張連富, 丁霄霖. 番茄紅素簡便測定方法的建立[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1, 27(3): 51-55.
[12]李艷華, 梁金鐘, 范洪臣. 響應面法優化γ-聚谷氨酸發酵培養基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3): 45-48.
[13]胡紗紗, 汪一紅, 王承明, 等. 響應曲面法優化水溶性黃連木多糖的提取工藝[J]. 食品科學, 2008, 29(8): 172-176.
[14]鄭輝杰, 李志強, 劉偉, 等. 響應面法優化番茄紅素提取工藝研究[J].北方園藝, 2009(2): 5-8.
[15]ZHANG Lianfu, LIU Zelong. Optim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UMAE) and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UAE) of lycopene from tomatoes[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8, 15(5): 731-737.
[16]國蓉, 李劍君, 國亮, 等. 采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甘草飲片中甘草酸的超聲提取工藝[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 34 (9): 187-192.
Optimization of Lycopene Extraction from Red Grapefruit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XU Yuan,WANG Lu-feng,XU Xiao-yun,PAN Si-y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The extraction processing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 and liquidmaterial ratio as well as their cross-interactions on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An extraction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ing parameters were petroleum ether as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30 ℃, extraction time of 3.8 h and liquid-material ratio of 3.5:1. Under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lycopene was 15.61μg/mL.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achieved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ere accurate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extraction and production of lycopene from red grapefruit.
red grapefruit;lycopene;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S202.3
A
1002-6630(2010)22-0255-05
2010-06-08
湖北省科技攻關重大專項(2007AA204A02);農業部“948”項目(2006-Z25);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2005AA201C68);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nyhyzx07-023)
徐媛(198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E-mail:xuyuan0804@163.com
*通信作者:潘思軼(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E-mail:pansiyi@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