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豐秀,吳中發,劉素華
(江西省贛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41000)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本病傳染性極強,麻疹疫苗的使用雖然使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來麻疹發病情況有上升趨勢。為了更好地加強麻疹控制工作,根據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開展麻疹血清學檢測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2003~2008年贛州市收集轄區內1189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進行麻疹IgM抗體檢測,其中陽性738例,無死亡病例,現將其流行病學特征等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自轄區內18個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集、送檢1189例的個案調查病例血清,分布18個縣市(區),其中送檢前5位的分別是章貢區204例、于都縣130例、南康市120例、石城縣96例、信豐縣87例,其他13個縣(市、區)病例數在6~70例(共552例)之間。其中男性657人,女性532人,分別占55.26%和43.99%。年齡最小為6月,最大為51歲,平均年齡8.89歲(中位數8歲)。
1.2 麻疹IgM抗體診斷試劑 為珠海海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ELISA試劑(國家麻疹實驗室指定試劑),有效期內使用。
1.3 儀器 鄭州安圖公司Anthos 2010酶標儀和Anthos fluido型洗板機等。
1.4 方法 采用抗體捕捉ELISA法,按試劑盒說明書嚴格操作。
1.5 統計分析 數據分析均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2.1 麻疹IgM陽性的流行病學特征
2.1 .1地區分布:麻疹高度散發和局部暴發并存。全市各縣(區)均有麻疹報告。
2.1 .2 時間分布 麻疹每月均有病例報告,3~6月為發病高峰。738例麻疹IgM抗體陽性病例中,3~6月占70.19%(518/738);其他各月份占0.14~8.67%之間。各年度分布詳見表1。

表1 738例麻疹IgM抗體陽性病例的年度分布
2.1 .3 年齡分布 738例麻疹患者中,發病年齡<1歲的占14.63%、2~5歲的占 24.11%、6~10歲的占 31.84%、11~15歲的占19.11%。>15歲的占31.58%。年齡最大的35歲,年齡最小的6個月。
2.2 .4 性別分布 男性419人,女性319人,男:女為1.31:1。男性麻疹IgM檢出率為63.77%(419/657),女性為59.96%(319/532),其抗體檢出率無統計學意義(χ2=1.815,P=0.178,P>0.05)。
麻疹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提示應密切關注4~6月麻疹疫情。麻疹疫苗自納入計劃免疫后,我市2003~2007麻疹疫情顯示上升趨勢。通過對2007年麻疹監測報告資料分析,326例麻疹疑似病例有確切免疫史的只占42.33%(138/326),主要原因是2005、2006年度雖然對6歲以下兒童進行查漏補種,但未納入免疫規劃,有些家庭生活困難,未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復種;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第2針劑從7歲調整至18~24月齡,由于新舊免疫程序未能有效銜接,加上人口流動性增加造成部分學齡前兒童第2劑漏種,而成為麻疹病毒易感者;我市地域廣大,個別縣區疫苗儲存或運輸等冷鏈過程中存在問題,引起疫苗失效或者接種方法不正確、注射劑量不夠造成原始免疫失敗,導致初免和復種免疫質量低,與有關報道相符[1],各級疾控機構和醫療單位應進一步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的領導,提高免疫質量和接種率,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控制麻疹發病。
接種麻疹疫苗是當前預防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1189例麻疹中,未接種麻疹疫苗者148人,接種史不詳758人,兩類人群占病例總數的76.20%,提示麻疹疫苗接種率低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免疫史不詳者主要集中在大年齡組,分析原因主要為該組人群回憶不清,有些大年齡者計劃免疫資料不全或遺失,導致資料無據可查[2]。
我市發病年齡以1~14歲為主,占89.70%。大年齡組(≥15歲)和<1歲組病例數增加。主要原因有大年齡組中有些接種初免成功后,體內血清抗體隨著接種年限的增加而不斷下降,對麻疹的易感性也不斷增加,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發展,成人已成為麻疹發病的高危人群,應適時開展大年齡兒童的強化免疫工作;<1歲組可能與現在兒童的母親絕大多數是通過被動免疫獲得的麻疹抗體,抗體滴度相對較低,因此通過胎盤傳給新生兒的抗體滴度也較低,出生后達不到保護效果,故幼兒被感染發病[3]。
麻疹的臨床表現與風疹等發熱出疹性疾病很相似,在臨床上往往不易鑒別[4]。從表1結果顯示,我市收集1189份麻疹疑似血清樣本,麻疹IgM抗體檢出率為62.07%,麻疹IgM抗體陰性標本371例送省CDC鑒別診斷,檢出風疹IgM抗體陽性114例,檢出率30.73%。說明麻疹疑似病例很大一部分為風疹病例,如2006年石城縣送檢23例麻疹疑似病例中,只有1例為麻疹確診病例,其余22份經省疾控中心麻疹實驗室復核為風疹病例。風疹的流行也對兒童的健康和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開展麻疹血清學檢測的同時開展風疹血清學檢測很有必要[5]。
總之,麻疹的發病主要與免疫失敗有關,今后著重提高麻疹疫苗接種的及時性和接種質量,適時開展大年齡兒童的強化免疫工作,進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1]唐 盈,周順德.南昌市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麻疹IgM抗體檢測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9,9(2):345~360.
[2]陳 歡,詹凌軼,鄭 瓊.臺州市椒江區2008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9,19(7):1607~1609.
[3段術琴,錢永剛,任力民.1996~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08,14(7):638~640.
[4]王 波,胡澤萍.疑似麻疹血清IgM抗體檢測219例[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8,24(5):348~349.
[5]韓喜榮,劉洪喜,陳玉峰.2005年~2007年海淀區麻疹風疹疑似病例抗體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9):1842~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