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秋,張廣清
(清遠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廣東 清遠 511515)
化膿性鏈球菌是人類疾病和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起的疾病約占人類鏈球菌感染的90%[1~3],該菌有較強的侵襲力,能產生多種胞外酶和外毒素[3]。隨著抗菌藥品種和使用數量的大幅度增加,病原菌耐藥性日益嚴重,對其耐藥性進行監測,以便臨床掌握合理選用抗菌藥,有效地控制感染是臨床微生物工作者一項重要工作。
1.1 標本來源 1405例標本均來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院住院與門診兒童及新生兒扁桃體炎和咽喉炎患兒的咽分泌物。
1.2 試劑與設備 SS-1000A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及配套的生化反應試劑、藥物敏感試驗(以下簡稱藥敏)檢測卡,由惠州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培養基來自廣州金域檢驗中心。
1.3 培養鑒定 所有標本接種培養,菌株分離、鑒定均按參考文獻[3]進行。
1.4 藥敏 將菌株制成0.5麥氏單位比濁懸液,嚴格按照說明書轉種革蘭陽性需氧球菌藥敏檢測卡,判斷敏感(S)、中介(I)、耐藥(R)。
1.5 質控菌株 來自北京天壇微生物研究所。
2.1 化膿性鏈球菌檢出率 1405例標本共檢出化膿性鏈球菌155株,檢出率為11.03%。
2.2 20種抗菌藥藥敏結果見表1。
小兒扁桃體炎和咽喉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化膿性鏈球菌是其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化膿性鏈球菌所致疾病可分為化膿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癰、膿皰瘡等局部和皮下組織感染、扁桃體炎、咽炎、鼻竇炎、產褥熱、中耳炎和乳突炎)、中毒性疾病(猩紅熱)、變態反應性疾病(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3]。
本組結果顯示,小兒扁桃體炎和咽喉炎中有11.03%為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所致,20種抗菌藥物藥敏結果顯示,敏感率最高的前三位萬古霉素、氧氟沙星、頭孢硫咪都大于82%,提示化膿性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應是萬古霉素,但該藥物毒性較大,氧氟沙星為奎諾酮類藥物,可引起兒童軟骨組織損害,臨床可首選頭孢硫咪。而耐藥率最高的前三位阿奇霉素、紅霉素、青霉素都大于63%,應棄用。化膿性鏈球菌對現今多數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成為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臨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可見抗菌藥物使用率高的品種,耐藥率相應較高。但本組數據中,氨芐西林的敏感率為76.77%,耐藥率為12.26%,仍應使用。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體外藥敏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已不再適合于經驗治療的一線藥物,我院臨床使用的20種抗菌藥物中有5種耐藥率超過30%(阿奇霉素為69.03%、紅霉素為65.81%、青霉素為63.87%、苯唑西林為47.10%、頭孢米諾為41.29%),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減少用藥的盲目性,經驗用藥必須考慮本醫院的細菌藥敏譜,選擇敏感性好的藥物階段性交替使用,達到抗菌藥使用的有效、經濟、合理之目的。

表1 155株化膿性鏈球菌20種抗菌藥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1]聞玉梅.現代醫學微生物學[M].第一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40~255.
[2]蔡文城.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M].第八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287~304.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三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6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