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豐,安宏亮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000)
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治療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瘤樣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阻斷其進展到宮頸癌的潛在危險。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續感染已被證明是導致宮頸癌及CIN的首要致病因素[1-3]。本文旨在通過對臨床病例的研究分析,探討高危型HPV病毒DNA含量與宮頸癌前病變關系。
1材料來源 取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間,在我院婦科宮頸病-宮頸癌篩查防治中心就診的同時行HR-HPV DNA、陰道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的892例病例,年齡范圍在17~69歲,21~40歲病例占85.6%。
2病例納入標準 同時行HR-HPV DNA檢測、陰道鏡下病理活檢;三月內未行抗病毒的物理、藥物治療;既往無因CIN而行宮頸手術史;排除同一病例因復查而重復納入統計的情況。
3陰道鏡病理活檢 在陰道鏡下取子宮頸異常部位或是多點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依據子宮頸病理結果,將病例分為正常、CIN-Ⅰ、CIN-Ⅱ~Ⅲ三組。
4 HR-HPV DNA檢測 采用美國Digene公司第二代基因雜交捕獲信號放大檢測試驗(Hybrid CaptureⅡ,HC-Ⅱ),它是目前FDA批準的唯一一種用于SCC篩查的檢測HPV的試驗。其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雜交、酶聯免疫反應、抗體捕獲、信號放大、化學發光等技術,檢測HR-HPV病毒DNA的含量,檢測靈敏度約1pg/ml。本試驗檢測的HR-HPV病毒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共13種病毒亞型。以標本的相對的熒光光度單位值(Relative Light Units,RLUs)與陽性標準品的閾值(Cut Off,CO)的比值表示。RLU/CO≥1.0為陽性,<1.0為陰性。RLU/CO值越高,表示病毒含量越高[4-5]。不同宮頸病變級別的病毒含量原始結果為RLU/CO值,離散程度較大,將其對數轉換(Log10RLU/CO)以方便統計。驗證對數轉換后定量結果的頻數分布規律。正常病例組陽性結果范圍在0~3.57,按照百分位數等分為三組:低度含量組0~1.19;中度含量組1.20~2.39;高度含量組2.40~3.58。
5統計方法 應用卡方 (χ2)檢驗各病例組HRHPV DNA陽性率是否存在差異。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以一元線性回歸分析HR-HPV DNA病毒含量與CIN病變程度的關系,單因素方差比較分析三組陽性病例的均值[5]。P<0.05有統計學意義,P<0.01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1 892 例病例HR-HPV DNA陽性率及與子宮頸病變的陽性對照結果見表1。各組HPV陽性率經卡方檢驗其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χ2=90.926,P=0.000,P<0.01)。

表1 892例病例HR-HPV DNA陽性率及與子宮頸病變的陽性對照
2 各組在低度含量 (0~1.19)、中度含量 (1.20~2.39)、高度含量(2.40~3.58)的分布比例,結果見表 2。
3各組HPV DNA含量平均值和95%置信區間,結果見表3。三組陽性病例結果均值經方差分析,F=1.149,P>0.05,說明各組陽性結果均值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DNA含量與子宮頸病變程度經一元線性回歸,F=2.176,P>0.05,說明DNA含量的高低與CIN病變程度不呈線性相關。

表2 各組HR-HPV DNA病毒含量(Log10RLU/CO)分布

表3 各組HR-HPV DNA病毒含量(Log10RLU/CO)均值和95%CI
4三組陽性病例DNA含量分布的箱體圖,長方塊表示分布的范圍,中間黑色實線為均值,見圖1。

圖1 三組病例的DNA含量分布
宮頸癌的發生是多種病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自Hausen提出HPV可能與宮頸癌發病有關的假設后,國內外的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3],結果顯示HR-HPV感染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必要致病因素。本次研究也證明了HR-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發生密切相關,隨CIN病變程度的加重,HR-HPV感染率增高,歸因危險度也增高。
從HR-HPV感染開始,由低度瘤樣變(CIN-Ⅰ級)進展到高度瘤樣變(CIN-Ⅱ~Ⅲ級),最終發生宮頸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CIN病變程度分級與感染的HR-HPV病毒DNA含量的關系,國內外文獻報道有兩種相反的觀點[6-8]。國內部分研究者采用此法研究顯示DNA含量與宮頸病變程度成正相關,這和DNA病毒含量的“高、中、低”的劃分標準明顯相關。我們認為依據無CIN組數據的頻數分布規律,按照百分位數等分為“高、中、低”比單純的以絕對RLU/CO值來劃分更合統計學的要求。本次研究顯示各級CIN病變的HR-HPV DNA含量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別,DNA含量的高低與CIN病變分級并不完全一致,不能代表宮頸病變程度的高低。有研究發現不是所有的HR-HPV的感染和CIN-I級病變都會發展到宮頸癌,這和感染HPV病毒后,病毒的生物狀態密切相關。HPV-DNA與宿主基因整合后,會導致病毒的持續感染和宮頸病變的進一步發生發展。5~10%的CINⅡ~Ⅲ病變發生DNA的整合,在CIN-Ⅰ的病變中則很少發生,這可能是HR-HPV DNA含量不與CIN病變程度成正相關的一個原因。因此,如何鑒別HPV病毒的持續感染和一過性感染也是很有意義的研究。
從各級CIN病變在低、中、高三個濃度病例分布規律的研究顯示,CIN分級與HR-HPV DNA含量顯著相關。從病毒感染到出現形態學改變,HRHPV持續在較高的水平,逐漸由量變發生了質變,提示病毒含量與體內免疫的一個抗衡過程,病毒感染自然消退的過程以及少部分呈現出持續感染的過程,病毒含量越高,發生高級別CIN的可能性越大[6]。因此,HR-HPV定量檢測的結果,適用于篩查子宮頸病變的高危人群,可作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早期篩查和監控其發生發展、監測療效的有效方法 [4,8]。
近年來,宮頸癌發生率的下降,與通過HRHPV檢測來篩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廣泛應用分不開[6],HR-HPV的檢測使宮頸癌的防治發生了理念性的改變。如能進一步研究透澈HPV病毒各亞型的宮頸病變的致病性,病毒持續含量與子宮頸病變發生程度的關系,則能更快速、簡便、準確地篩查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及高危人群,可極大的節約醫療成本,提高社會效益。
[1]趙芳輝,李 楠,馬俊飛,等.山西省襄垣縣婦女人乳狀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關系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10.22(5):375-378.
[2]Bohmer G,van den Brule AJ,Brummer O,et al.No confirmed cas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negativ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 or invasive primary cancer of the uterine cervix among 511 patients[J].Am JObstetGynecol,2003,189(1):118-120.
[3]Clifford GM,Smith JS,Plummer M,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ameta analysis[J].Br J Cancer,2003,88(1):63-73.
[4]楊 毅,王友芳,郎景和,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雜交捕獲法Ⅱ評估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3):395-398.
[5]趙方輝,馬俊飛,喬友林,等.人乳狀瘤病毒DNA含量與子宮頸病變的關系[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11):921-924.
[6]張小燕,陳慶云,卞美璐.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生物狀態與宮頸病變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3.7(2):147-150.
[7]李淑敏,章文華,吳令英,等.人乳頭狀瘤病毒負荷量與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6):400–402.
[8]喬友林,章文華,李 凌,等.子宮頸癌篩查方法的橫斷面比較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報,2002,24(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