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楊 敏
(峽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 峽江 331409)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是1882年郭霍從肺結核病人痰標本中發現。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菌。它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因貧致病,因病返貧的主要病之一。在結核病控制中,抗酸桿菌(acid-fast bacillus,AFB)痰涂片鏡檢對發現傳染源,確定診斷和制訂化療方案,考核療效,評價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峽江縣結核病AFB痰涂片檢查情況,提高實驗室細菌學診斷,痰檢質量,提高結核病人的發現率,現將峽江縣2004~2009年結核病AFB痰涂片鏡檢結果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峽江縣疾控中心結防科接診及其它各醫療單位轉診的肺結核或疑似肺結核患者,初診病人取痰標本3份:即晚痰、晨痰和即咳痰。復診病人取痰標本2份;晚痰和晨痰。
1.2 方法 采用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鏡檢法。涂片、固定、染色、鏡檢及結果判定均按《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1]進行。每個人的多份痰標本中有1份及以上檢出AFB為涂陽病人。抗酸染色液由縣疾控中心實驗室按《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要求進行配制,在有效期內使用。載玻片的要求:一張玻片只能涂沫一份痰標本,每張載玻片只能使用一次。玻片使用前以95%乙醇擦拭(或浸泡)。制備涂片:小心打開痰標本的容器,防止產生氣溶膠或標本外溢。仔細觀察標本狀態進行描述。為保證檢驗人員的安全,嚴禁在涂抹痰標本的同時對載玻片進行加熱。將染色后的玻片放置在報紙上,透過痰膜應能辨別報紙上的文字為準。以上方法均按照《全國結核病診斷細菌學檢驗規程》標準嚴格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 Info 2002流行病學統計分析軟件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1 不同年份痰涂片檢查結果見表1。
每年的痰涂片AFB檢查涂陽率大致相近,經(χ2=0.113,P>0.05),各年份之間痰檢AFB涂陽率差異無顯著,無統計學意義。

表1 2004~2009年峽江縣痰涂片鏡檢結果
2.2 不同年齡組痰涂片檢查結果
不同年齡組之間涂片陽性率以15~64歲組最高(34.3%358/1045)65歲以上組以次之(20.7%103/498),0~14歲組最低(4.2%1/24)。各年齡組之間痰檢涂陽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7.41,P<0.01)。 結果見表 2。

表2 不同年齡組痰檢涂片檢查結果
2.3 不同地區痰涂片檢查結果
縣疾控中心痰涂片AFB檢查涂陽率為30.7%(456/1487),縣直醫療單位涂陽率為5%(4/80)多年來,縣直醫療單位基本未開展痰檢工作。檢驗人員不夠重視,未通過省市專業培訓,提高不了業務技術水平等因素有關,因此檢出率極低原因。
2.4 不同性別痰檢涂片檢查結果
共檢查男性病例1054例,AFB陽性329例,涂陽率為31.2%,檢查女性病例513例,AFB陽性133例,涂陽率25.9%,男性涂陽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56,P<0.05)。
結果顯示,峽江縣2004~2009年結核病AFB痰涂片陽性率為29.5%,高于我縣1995~2003年期間AFB痰涂片陽性檢出率(13.2%),主要原因是2004年后,我縣加強了對全縣痰檢人員的培訓,加強了AFB痰涂片質量控制工作,對結核病痰涂片鏡檢工作進行了定期督導和盲法復檢。但是我縣涂陽病人檢出率離結核病控制項目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應進一步加強痰檢質量控制工作,特別是診斷不明的患者,必須反復多次查痰,至少涂片鏡檢3次以上。或用兩種不同方法對比查痰。以提高AFB檢出率。同時必須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總體水平。
結果顯示:峽江縣15~64歲病人痰涂片AFB檢出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與國內有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這可能與這類人群的社會活動范圍大,接觸廣,造成傳播的可能性大有關。尤其是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承受生活壓力過大,活動范圍更廣,有的且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這可能是男性涂陽率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各年齡組人群均可感染AFB,感染后易于發病,甚至死亡,結核病發病幾乎80%以上集中于15~64歲人群[3]。青壯年人群,特別是男性,是家庭和社會的核心,是主要的社會勞動力。因此青壯年應視為結核病痰涂片AFB檢查的重點人群,以控制該類人群發病。農村的青壯年痰涂片AFB陽性率明顯高于城市青壯年1.13:1,這與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基本一致。因此結防工作的重點仍在農村,尤其是邊遠貧困的農村地區。
發病和治愈涂陽肺結核病人是控制結核病的最有效措施。為了提高結核病人的發現率,峽江縣疾控中心采取以下綜合措施:(1)加大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完善多部門合作,在農村以面對面宣傳等方式以對村民開展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宣傳促進活動,讓群眾充分了解結核病的相關癥狀和政策,使其自覺主動接受結核病痰涂片檢查,擴大接受痰檢病人的覆蓋面。(2)加大結防經費的投入,加強了實驗室設備和防護安全的建設,確保痰檢工作順利進行,方便可疑者及時得到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從而有效地控制傳染源。(3)加強結核病實驗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痰檢水平;嚴格按照 《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要求,做好日常痰檢工作,同時做好痰涂片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切實提高痰檢質量。
控制結核病的流行,以發現控制傳染源為主,痰涂片鏡檢結果對診斷傳染性結核病,及化療效果和評價是一項重要指標。結核病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只有推行DOTS策略政府的承諾,落實經費,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防病與扶貧相結合,才能有效的控制結核病的流行。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2004:5-19.
[2]荀家芳,肖光平.小金縣2003及2004年結核病痰直接涂片鏡檢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2):220.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0年第四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