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遠,林愛華,鐘金清
(廈門蓮花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9)
血凝測定結果準確與否在凝血機制方面有重要的意義,血凝試劑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血凝結果的準確性。通過探討國產長島試劑穩定性,從而保證檢測結果準確無誤。
1.1 材料
1.1.1 儀器 C2000-4型普利生血凝儀(北京普利生公司生產)。
1.1.2 試劑 PT(凝血酶原時間)批號3865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批號1006171;TT(凝血酶時間)批號0909181;FIB(纖維蛋白元)批號1006081;以上試劑由上海長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1.3 標本 隨機抽取若干份(1:9枸椽酸抗凝血)標本,要求避免溶血、脂血、黃疸,混合,然后從每份標本中吸取500μl混勻,分裝-20℃凍存。
1.2 方法 試劑配制按說明書進行,然后對混合血漿進行檢測確定一個原始數據,再把試劑放冰箱2~8℃保存,混合血漿-20℃冰凍保存。每天用同份試劑檢測一份冰凍血漿(嚴格按凝血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記錄測定結果,同時每天隨冰凍血漿檢測一份質控物。
1.3 統計方法 統計分析以SPSS 14.0統計軟件計算。
目前進口、國產血凝試劑開瓶后穩定性一般在一周左右,標本量較少的中小醫院試劑如果不能用完必須倒掉,增加醫院成本。我們對上海長島血凝試劑開瓶后穩定性試驗觀察。3周內 PT試劑平均測定值 12.0s(原始數據 12.5s),CV3.7%;APTT試劑平均測定值 33.4s(原始數據 34.0s),CV3.4%;TT試劑平均測定值 11.4s(原始數據 12.0s),CV4.5%;FIB試劑試劑平均測定值3.87g/L(原始數據3.85g/L),CV3.5%。結果表明:四種血凝試劑平均測定值與原始數據相近,CV均小于5%(試劑說明書上重復試驗CV要求小于10%),說明凝血試劑開瓶后2~8℃保存放置時間可達三周,試劑穩定性良好。試劑開瓶3周后測定結果不理想,PT試劑平均測定值10.3s(原始數據12.5s),CV13.8%;APTT試劑平均測定值31.0秒(原始數據34.0s),CV11.6%;TT試劑平均測定值9.6s(原始數據12.0s),CV V11.5%;FIB試劑試劑平均測定值3.52g/L(原始數據3.85g/L),CV27.9%。結果表明,變異系數大,試劑開瓶3周后穩定性差,我們對試劑開瓶后21d(1~21日)和后9d(22~30日)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測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上海長島血凝試劑開瓶后2~8℃保存時間不能超過3周,否則影響結果準確性。

表1 凝血試劑放置時間(30d)與測定結果變化情況
同時我們對血漿低溫保存時間進行觀察,本實驗采用低溫(-20℃)保存的血漿,國內[1]國外[2]有資料認為:凝血血漿標本在-20℃冷凍條件下,只能保存兩周時間,我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保存3周并無明顯延長。
[1]叢玉隆,王淑娟.今日臨床檢驗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0:4-20.
[2]毛和香,等.PT、TT、APTT自制質控血漿穩定性的探討[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5,2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