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郭慶人
新疆天業是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主要擁有120萬噸聚氯乙烯及配套聯合化工裝置、600萬畝塑料節水器材生產能力。2009年總資產21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利稅12億元。目前,新疆天業以科技援疆為抓手,實現了資源、技術、人才優勢的互補,在推進新疆和兵團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中,不斷占據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核心產業氯堿化工和節水灌溉都已發展成為國內排頭兵,成為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新疆天業自1996年組建起,就注重與內地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產學研”合作。1996年籌建年產6000噸聚氯乙烯項目,與浙江大學深入合作,把當時國內最小規模的一套聚氯乙烯裝置,升級為新技術應用最為集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示范裝置,獲得了全國“產學研”合作先進單位獎。
在節水滴灌領域,天業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機械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合作,自主創新形成了“中國農民用得起的天業滴灌系統”,使滴灌技術在新疆及全國得到快速推廣,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000萬畝。膜下滴灌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已經掀起農業栽培技術的一場革命。

2007年,新疆天業承擔了國家科技援疆重大項目《大型熱電機組電石渣脫硫》項目。該項目與浙江大學合作,以聚氯乙烯產生的電石渣做脫硫劑,經過艱苦的攻關和試驗,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示范裝置,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脫硫廢渣全部用于電石渣水泥生產,運行成本僅為國內現行工藝的50%,成套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并得到迅速推廣應用;在此基礎上,2008年10月,新疆天業與浙江大學進一步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提升和帶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科技援疆的大背景下,內地高校、科研院所與天業“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高漲。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支疆行動啟動會議上,新疆天業與清華大學簽署了《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項目合作協議,2008年項目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目前雙方聯合開發的國內第一套10萬噸氯乙烯大型流化床、低固汞觸媒已成為行業汞減排的關鍵支撐技術,無汞觸媒開發也取得階段性的重要成果,為中國特色的電石法聚氯乙烯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2009年,由新疆天業牽頭研發的,具有全套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領先水平的等離子體裂解煤制乙炔技術,被科技部列入國家“863”重點項目。
俗話說“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疆天業高度重視利用科技援疆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公司擁有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國家節水灌溉工程中心(新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氯堿化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平臺為依托,在科技援疆項目的實施中,把合作研發過程作為人才培養的過程,使企業逐步具備了持續研發的能力。天業研發團隊在電石渣脫硫、大型流化床、無汞催化等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原創性技術的研發和工業化進程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們立足新疆和兵團實際,2007年12月與石河子大學建立全面合作關系,以此為平臺再與國內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合作,以帶動天業集團和石河子大學科研能力的整體提高。自2010年起,新疆天業已在石河子大學設置“天業集團屯墾戍邊班”,以企業定向委培的優厚方式,招收全國有志投身于兵團建設的優秀考生。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將人才培養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戰略,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以科技援疆為助推器,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定會不斷得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