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縣北通中心衛生院,廣西 浦北 53532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胃腸功能性疾病,筆者自2007年6月-2009年4月運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50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所觀察的100例患者均為浦北縣北通中心衛生院的門診病人。均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Ⅲ標準[1]診斷:具有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燒灼感4項癥狀中的1項或多項,且沒有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血常規、便常規、肝功能、腹部超聲、內鏡檢查等),并同時包括以下1項或2項:(1)正常量進食后出現餐后飽脹不適感,每周至少發生數次;(2)早飽感,抑制了正常進食,每周至少發生數次。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標準。將上述10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 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藥物組成:柴胡、川芎、陳皮、香附、白芍、枳殼、厚樸、砂仁、白術各12 g,炙甘草6 g。胸骨后疼痛加薤白、丹參;早飽腹脹納差加砂仁、大腹皮、雞內金各12 g;噯氣惡心嘔吐加陳皮12 g,半夏12 g;泛酸燒心加瓦楞子12 g,烏賊骨12 g;大便秘結加火麻仁18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2 對照組 用促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兩組均以1周為1個療程,休息3 d繼續下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中的療效標準[2]。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在3級以上,異常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保持2個月以上不再復發;顯效:癥狀、體征減少或改善在2級以上,異常指標明顯改善;好轉:癥狀、體征減輕或改善在1級以上,異常指標好轉;無效:癥狀、體征及異常指標均無好轉。
3.2 治療結果 經過3個療程的治療后,治療組50例中,臨床治愈20例,顯效1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對照組50例中,臨床治愈8例,顯效14例,有效21例,無效7例。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94%與86%)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1.7778,P>0.05);但兩組臨床治愈顯效率(70%與44%)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6.8951,P<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疾病,是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訴的癥候群,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或憋脹,可兼有噯氣、厭食、早飽或惡心、燒心、反酸及胸骨后痛等癥狀?,F代醫學多根據其臨床表現,采用抑酸劑、胃腸動力藥進行相應的對癥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嘔吐”“噯氣”等范疇,多由誤下傷中,飲食停滯,痰氣壅塞,七情失和,脾胃虛弱等引起,但臨床上多以肝氣犯胃、脾失健運為主。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升發條達而惡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是指肝具有調暢人體氣機、使之通而不滯的功能。如情志失常、暴怒氣逆或抑郁不舒、思慮過度,均可導致肝氣郁結,肝氣橫逆克伐脾胃,使脾胃氣機升降失職,從而出現腹部痞滿脹痛、嘔惡、厭食、大便不調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典型癥狀。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張介賓的《景岳全書》,該方是在《傷寒論》四逆散的基礎上加陳皮、川芎、香附而成。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該方藥物平淡,配伍精細,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性味苦平,通達三焦,是為君藥;香附理氣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氣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二藥相合,增其行氣止痛之功,共為臣藥;陳皮、枳殼理氣行滯;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共為佐藥;甘草兼調諸藥,亦為使藥之用。諸藥合用,是疏肝理氣之良方。觀察中所用藥方再輔以砂仁、厚樸可行氣導滯,消脹除滿;更加白術以健脾養胃消食。
現代醫學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腸動力障礙有關。研究表明精神狀態及應激對胃腸動力障礙起重要作用[3]。研究還表明[4],應激與焦慮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處理感覺信息的過程,使機體對酸的敏感性增強,在沒有反流增強的情況下出現癥狀加重?,F代醫學研究結論與中醫的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的觀點不謀而和。動物實驗研究[5]證實,柴胡疏肝散可調節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軸亢進功能,從而發揮抗抑郁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6]也證明,柴胡疏肝散可通過降低大鼠血清皮質酮、提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漿胃動素的調節來抑制慢性應激對大鼠精神狀態、胃腸功能及生長狀態的不良影響。
[1]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的羅馬Ⅲ診斷標準(共識意見)[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12(2):137-140.
[2]張萬岱,危北海,陳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6):559.
[3]顧國妹,邱夏地,施建平.黛力新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585-586.
[4]于海生,陳湖.食管高敏感性與精神心理因素的關系[J].新醫學,1999(30):363-364.
[5]李云輝,張春虎,王素娥,等.柴胡疏肝散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及血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7(11):1073-1077.
[6]敖海清,徐志偉,嚴燦,等.柴胡疏肝散及逍遙散對慢性心理應激大鼠血清皮質酮及胃腸激素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7,18(4):288-291.